王兆轩 王文超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失衡改善效果不明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产业政策的必要性遭到了广泛质疑。在此,本文将对产业政策必要性问题进行探究。
文章首先对产业政策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其次,本文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实施的产业政策、实施产业政策的背景及其原因,根据西方发达国家运用产业政策的历史对产业政策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本文又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实施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并在深化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背景下,参考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为我国今后制定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政策;必要性;政策制定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在《日本产业政策》一书中,将产业政策定义为“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扶持和促进某些特定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缩小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重大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回过头看,产业政策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要制定产业政策,应该制定怎样的产业政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杨思正[1]研究了日本、西欧、美国产业政策的内容、作用及其政府在经济作用中的地位,强调我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能够顺应国际市场的变化的产业政策。陈韵华[2]通过研究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规律,比较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变化,从而为我国未来如何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郑代良[3]通过研究国际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为我国如何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二、美国、德国、日本在历史上实施产业政策的事实及其原因
从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各国政府都积极采用了制定实施产业政策的手段,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做出战略性的安排。德国通过关税保护来扶持本国工业。美国通过反托拉斯法来鼓励竞争、消除垄断,从而使本国工业得到充分发展。日本以实施殖产兴业政策开始本国政府对产业政策的制定,从而推动本国的工业化进程。
从德国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在战争中遭到了重大创伤,德国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电力、煤炭、道路、造船、医院和房屋建设的产业政策,目的是保证工业正常运转和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在基础工业得到恢复后,政府对制造企业提供大量的科研资助,以提高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第三阶段,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出现使得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德国政府开始将产业政策转向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三、产业政策的必要性
(一)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
从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到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再到向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制度“复归”,产业政策作为一种政府手段干预经济是否是必要的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然而,从二战后至今的历史来看,产业政策无疑在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产业政策实施最为成功的日本为例,在战后恢复阶段,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增加生产为主要目标的产业政策,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平稳发展阶段,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着重在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改进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在第三阶段,日本的产业政策着重于鼓励优质企业合并,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
严格的产业政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都是不可行的,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自由市场经济,都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国际环境相适应的。
我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产业政策可以扶植幼稚期的经济发展壮大,产业政策的制定非常有必要的。而当经济进入成熟期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将变得复杂,产业政策应作为宏观层面的指导建议,注意与市场的关系。
四、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实施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1978-1993年)
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中,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忽略了市场的功能。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强调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来配置资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产业政策(1993年至今)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振兴支柱产业,努力发展支柱产业;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2005年,国务院颁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它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103年,发改委颁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规定了各产业中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的项目。
五、对我国产业政策发展的建议
总体来讲,二十世纪末至今,我国产业政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我国产业政策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过于频繁的制定产业政策使政策缺乏稳定性,不利于企业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其次,我国产业政策实施最多、最频繁的是行政手段,许多产业政策依然具有计划性的色彩。
面对我国以往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的建议有:
第一,确定市场化与公平竞争作为制定、推进与实施产业政策的原则,奠定发挥产业政策推进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的产业政策应既能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又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相适应。
第三,制定符合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并具有预见性的产业政策,我国的产业政策的目标应从量的要求转为质的要求,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思正.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日本、西欧、美国的产业政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4).
[2] 陈韵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
[3] 霍焱.韩国产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3.
[4]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