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倩雨
摘 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新型保险经营方式的互联网保险也因此应运而生。互联网保险在发达国家保险业中已占据半壁江山,但在我国发展缓慢。本文阐述了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对比欧美国家,互联网车险、理财险占比车险总保费收入在35%以上。根据公式预测我国2020年互联网保费空间不少于4000亿元。对未来互联网保费预测的想象空间会很大,未来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一片蓝海。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
一、互联网保险概念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保险也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吸引众人的目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保险业界一般把互联网保险界定为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信息的目的,从而实现网上投保、承保、核保和理赔等保险业务,完成保险产品在线销售和服务,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保费等相关费用的支付的经营管理活动。到目前为止,关于互联网保险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互联网保险绝对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化,而是对商业模式的全面颠覆,是保险公司对商业模式的创新。无论互联网保险的定义是什么,笔者认为都应该包括这四层含义:1、保险产品的触网销售;2、互联网保险产品;3、保险业务的线上经营;4、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行保险企业经营管理。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新型保险经营方式的互联网保险也因此应运而生。从1997年产生的第一张互联网销售的保单开始,我国互联网保险,经过十余年不断探索和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迅猛。
(一)保费收入进入上升周期
2004年至2014年间,总体来看我国保费收入总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局部来看不难发现2011年至今,保费增长出现缓慢迹象,形象的说走出一个“L”型走势,且“L”底部已出现触底反弹,行业保费增长企稳,未来有望走出“U”型走势。
(二)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改变
2012年末,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这标志着保险资金未来投资标的扩大了投资非标产品。2013年后,“非标”资产的占比开始上升。截至2014年12月底,保险业资产配置中存款和债券占比65.27%,股票与基金占比11.06%,与2013年相比降低;而其他资产(以非标资产为主)的占比已增加至23.67%,较去年同期的16.9%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
(三)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保险公司主要的销售渠道包括直销渠道、专业代理渠道和兼业代理渠道三种方式。但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却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也逐渐多样化。
(四)互联网保险潜力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2014年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底增加5953万人,增长率为19.7%;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5.7%。
保险行业绝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互联网保险具有广泛的用户群,虽然现在网络保单比重小,但是互联网保险具有很大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80后”、“90后”走上工作岗位,便有能力成为互联网保险的消费主体。中国的网民以高学历为主,他们普遍拥有大学教育背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的他们更容易接受在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随着互联网规模逐渐扩大和普及,互联网保险市场将越来越大并逐渐超过传统市场。
三、我国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网上核保问题
核保是保险业务中最为重要的步骤,是保证保单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互联网保险作为保险行业一个新的业务方式,其最大的弱点就是核保这方面,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风险很高,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二)保险产品单一、创新不足
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以低价值、短期化、低黏度、标准化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是车险、简单的寿险和理财类保险等标准化产品,其他险种的比例很小,在契合互联网用户消费需求和习惯的个性化产品方面,尤为缺少。
(三)监管力度不够
保险业与互联网结合,涉及信息产业与金融业,使得原本单一的风险复杂化,对人才、对监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保监会尚未正式出版互联网保险方面的监管规定。全面涵盖人身险、财产险和中介领域的更高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尚未出台,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多真空和模糊地带。
(四)信息安全堪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公开与共享成为大数据时代的趋势,但数据公开伴随着来自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争议,制约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数据公开可能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人权的侵害是在大数据时代发展互联网保险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缺乏专业人才
互联网专营产品、专业经营人才缺乏是我国互联网保险相关企业目前存在一个共同问题。互联网保险产业需要既具有保险、法律法规、营销等专业知识,又同时具备过硬的互联网络技术的跨学科专业人才,而这正是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企业面临的困局。
四、我国互联网保险未来保费规模的预测
(一)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保险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萌芽、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爆发期。
1997-2007年是萌芽期,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诞生,太保、平安和泰康人寿建立自己的全国性网站。2008-2011年是探索期,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促使市场细分、保险网站纷纷涌现。2012-2013年是发展期,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保险对保险商业模式的全面颠覆。2014年以后,进入全面爆发期,保险电商化时代到来。
(二)我国互联网保费规模预测
1.短期预测——易标准化的险种易通过互联网形式销售
对于短期内互联网保费增长,因为重点选择渠道为突破口而目的在于赢得更多市场占有率,所以宜选择第三方平台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为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通过获客将现有保险产品转嫁到互联网渠道上,以渠道上节省的成本支付为第三方支付的费用。鉴于对现有产品的渠道改变,那么在预测短期内互联网保费的规模,主要是对我国现有主要互联网产品和易于转嫁到互联网渠道上的产品规模的预测,占比可借鉴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
201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达到89亿元,相较2012年增长124.75%占中国保险市场整体保费收入0.52%。201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达到174.1亿元,继续高增速发展,占中国保险市场整体保费收入0.86%。
2013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贡献最大的险种为车险,占比52.4%,而后顺序是理财险27.9%、意外险14.8%、长期寿险4.0%,占比最低的为健康险和家财险,仅占总体规模保费的0.6%和0.3%。目前,互联网保险各个险种保费在该险种整体保费的比例都很低。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意外险,占比2.88%。其次是车险和理财,占比分别是0.83%和1.00%。占比最低的险种是长期寿险,占比只有0.04%。
目前互联网保险各个险种的发展并不均衡,且均属于一个非常低的发展水平。其中车险和意外险,由于是刚需型的险种,互联网保费占比相对较高。寿险属于期交的长期险险种,险种功能不易理解且一般需要大量的服务跟进,所以互联网渗透率较低。就2013年数据看,健康险和家财险在中国市场上保费规模整体很小,民众接受度并不是很高,所以互联网保费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比较低。然而,未来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各险种整体互联网销售规模和占比都将大幅增加。
纵观我国现阶段保险产品,车险、理财险、意外险是相对较容易标准化的,也即容易以互联网的形式销售。对比欧美国家,互联网车险、理财险占比车险总保费收入在35%以上。那么根据公式求得我国2020年互联网保费空间不少于4000亿元。
2. 长期预测——产品的创新迎合新风险需求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新险种还尚处于尝试期,保险产品的设计上数据尚不够充分,比如说人们在购买机票的时候可能顺带购买了航空意外险,比如说我在买汽车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地买了车险,比如说我们在电商上购物的时候,我可能就自然而然地就购买了退货运费险。对于未来保险产品的完善和创新,大数据会承载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角色。车联网未来随着前端的市场,结合后端的OBD,它可以监测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包括一些路况的行为信息,外部的因素和内部的因素再结合到一起,可能会针对某一个人就可以形成一些针对性的定价,甚至可能都可以做到实时的动态定价。
那么对未来互联网保费预测的想象空间会很大,因为这同时取决于未来科技的进步,需求的多样化带来的新保险市场的产生等等。根据现在新国十条对未来的一个预测,我们基于它在2020年做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保费密度要达到3500元,对应的将来保费收入就是5万亿的保费规模,这其中互联网保费收入占比近1万亿规模。(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 邱峰.对互联网保险发展路径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4(9):13-17.
[2] 唐金成,韦红鲜.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453):84-88.
[3] 高雷,杨爱军.欧美网络保险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保险研究,2010(11).
[4]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24页.
[5] 杨萍,田志龙.网络时代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