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老年大学 林若男
书法临帖有窍门
□安徽芜湖老年大学 林若男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书法创作的基础工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总结了以下几点临帖的窍门,与大家交流。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首先要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符合自身审美需求的字帖,而且一定要是名家的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
初时临帖,先取一家,极力深入。唯其深入方可领悟古人笔意的精妙之处。先临好一帖,再临其他范帖,切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另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写,但可以阅读。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临结合,循序渐进读帖是指在临写之前,对字帖进行静心观察,细心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先做到成“字”在胸,再临帖就有些把握了。当然,有时候读帖可能不会一读就懂;读后也不一定会立即奏效。只能是读懂一点,做一点。读是临的预备阶段,读是思考、领悟的过程。否则,即使临写的次数很多,也只不过是机械地重复。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说“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总之,这是一个养成习惯并逐步提高的过程。
临创转换,先入后出 临是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临是创的基础,创是临的目的。初学者一般多是从头到尾通篇临写,要求笔画、结构、运笔诸方面与帖中字越像越好,“像”则易得古人之法。正如孙过庭《书谱》云: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对于初学者来说“逼真临写”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帖中特别精彩的部分,可以选择临,甚至可以反复临。在通临基础上再创造,是临帖的最高阶段,此时,不必笔笔都像,在字形方面略有所“破”亦未尝不可,即可在临写的过程中揉进自己的想法,临出自我。
从临写到创作的过程,也就是指先入帖后出帖的过程。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这正是精辟地阐明了临与创是不可分开的。
反复临写,持之以恒 任何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学起,临帖更是如此。只有坚持临帖,永不停顿,才能学有所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成书法的,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
初学者每天都应当坚持临写,临写时要摒除一切杂念,摆脱繁事干扰,静下心来,踏实练习,这样即使临写的时间不长,也会有所长进。临帖是书家终生的必修课,不少名家都是这么做的。但现在有些学书法的老年学员,一旦能写出作品,就认为可以不临帖了。殊不知一旦有了这样的认知,就说明他的书法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以后只能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笔者学习书法先后已有十多年了。从当初只能写楷书到如今行、草、隶、篆都略懂一二,实乃师之功也。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临帖,并深深感受到通过反复临写,经常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逐步实现了从临到创的过渡。我也从中找到了学书的乐趣,激发了创作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