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坡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改革举措及成效
郝坡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摘要:医学检验导论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提早了解专业、提高学习兴趣和树立正确就业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该课程开设后发现的课程内容与行业联系不紧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不够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课程内容、学时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形式等方面改革,并对学生医德修养、学习成绩和就业观念等进行评价,保证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显著,且与行业需求接轨。
关键词:医学检验导论;医学检验技术;医患关系;医德修养
注:本文系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课题(2013xj35)
医学检验导论是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开设的入门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职业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实行早期接触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提早了解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现状、人才培养规格、就业面向、专业所设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培养职业情感,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实习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在前期课程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课程实施改革并对改革效果加以分析,为建设完善的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奠定基础。
医学检验导论属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新设课程,国内已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该课程,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但通过维普、知网、万方等网站检索未见相关报道,可见针对该课程的研究不多,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迄今为止,国内仍缺乏该课程规划教材,各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个别学校编写了讲义或校本教材,以必修、选修课形式开设,而大部分学校因无讲义与校本教材,便以讲座形式进行。
作者所在学校从2011年起就开设了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医学检验导论校本教材(第二版)和课件、习题集、病例资料等教辅资料的编写。同时,积极开展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开发等课题研究工作,已发表相关论文一篇,对该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2]。因该课程内容设置局限、学时安排欠合理、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单一,故需要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
2.1课程内容改革
2.1.1改革举措课题组对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内容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原有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增加医生职业道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3章内容,删除检验技术新进展章节,具体内容调整情况见表1。
表1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改革前后内容选取变化情况
2.1.2改革原因分析改革前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医学检验工作任务、检验工作者素质和能力、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和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等内容,与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密切相关,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医院临床检验工作服务,故仍然保留。
质量和服务是医院生存、发展的两大法宝。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的进步,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同时,更希望得到人性的尊重与人文关怀,向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不仅是现代医学的需求,而且在减少医患矛盾纠纷、和谐医患关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3,4]。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人文关怀,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医德修养,医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从学生入校那一刻抓起,而要想做好学生医德培养工作,就必须让学生知晓医生职业道德相关内容,故有必要在该课程中增加医生职业道德章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独立实验室、检验试剂、仪器生产营销企业及生物制品企业等迅速发展,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面发生重大转变[5]。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故仅仅介绍医院临床检验工作相关内容就会与行业需求脱节。需在该课程中增加企业工作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企业情况及人才需求,故增加医学检验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章节。
为了让学生清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毕业生规格以及就业情况,尽早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故增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章节。
2.2教学安排及学时改革
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改革前按2学时/周、总32学时安排教学,改革后按1学时/周、总16学时安排教学。调研结果表明,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专业学习兴趣,课程教学目的是思想理念的引领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8章内容的学习以及1~2次的临床见习,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2.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改革前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学时的压缩,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进行了调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加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安排2~4学时到医院检验科或检验企业见习,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氛围,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为加强学生医德修养和对医疗服务重要性的认识,课前布置医患纠纷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观点,然后课上由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学生现场点评,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医疗服务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聘请医院或企业专家进行相关章节的授课,增加说服力。通过以上举措,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4考核形式改革
改革前本课程采用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形式单一,很难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改革后该课程实施学习过程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习过程成绩占40.0%,主要由学生出勤率、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60.0%,考查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和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基于学习过程的考核法更加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这种考核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师生互动[6]。
为充分了解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改革效果,课题组在2012级和2013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开展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改革效果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围绕医德修养、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和就业观念等方面展开。
3.1学生医德修养显著提高,对医德的认识更加深刻
因开展了医生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与相关实践,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医德的内涵,感受到良好的医德修养、热忱的服务态度对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和改善医患关系十分重要。学生都能背诵医学生誓词,严格要求自己,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而努力。通过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医德修养显著提高,对医德的认识更加深刻。
3.2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课程改革前,因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一般;课程改革后,学生出勤率、课堂互动和学习认真程度较原来有明显改观。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明显提高,2012级学生第二学期平均成绩为80.2分,2013级学生第二学期平均成绩为84.9分,提高了近5.0%。多数学生反映,学习该课程后,自学能力得到锻炼,知道如何查资料、如何分析问题,对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台讲课,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均表明医学检验导论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3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明显,选择企业就业的人数逐年递增
课题组针对2013—2015届毕业生开展就业情况统计,2013届毕业生选择医院就业的为80.1%,选择企业就业的为12.1%,其他为7.8%;2014届毕业生选择医院的为72.3%,选择企业就业的为20.6%,其他为7.1%;2015届毕业生选择医院就业的为71.0%,选择企业就业的为25.4%,其他为3.6%,具体见图1。毕业生选择企业就业的比例从12.1%上升到25.4%,而选择医院就业的比例连续3年下降,反映出学生就业观念改变明显,这也是医学检验导论课程实施和改革的另一显著效果。但总体上看,选择医院就业的仍超过70.0%,选择企业就业的不足30.0%,与医院和企业各占50.0%的就业目标相去甚远,故转变学生就业理念仍需做大量工作。
图1 课程改革前后学生就业情况统计
本文主要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医学检验导论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压缩学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学习过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途径使课程内容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更加先进、考核方式更加科学。通过学生医德修养、学习成绩及就业观念的转变来评价课程改革效果。结果表明,该课程改革是富有成效的,对于学生医德的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是有好处的,也为其他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职成[2011]12号.2011-09-29.
[2]郝坡,孟凡萍,邓晶荣,等.医学检验导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501-504.
[3]宋平,张少会.医患纠纷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 (2):72-73.
[4]刘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3):41-43.
[5]夏乾峰,覃西,吕刚,等.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84-885.
[6]刘松平.基于“学习过程”考核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193-194.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5-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