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斌
4月19日,“民主之春”抗议示威活动已经进入第九天。作为2.0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民主之春”同样遭受美国主流媒体的集体漠视,以致示威民众喊出了“CNN你在哪里”的呼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天也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的百年纪念日,颁奖名单上美国主流媒体比比皆是,与此形成一个鲜明对比。
这次美国传统新闻媒体对“民主之春”的报道与2010年秋天发生的“占领华尔街”十分相似,对发生在本国土地上的这场群众运动反应冷淡。在“占领华尔街”发生期间,哈佛大学尼曼新闻研究所的调查,超过半数的记者和编辑认为,这场抗议“属于缺乏新闻价值的事件”。一位受访的记者称,“有些人对有些事有些愤怒,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报道的?”这个判断也同样适用于“民主之春”。
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美国传统新闻媒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媒体,如果要以“反常放大”、“二元对立”、“流血才能上头条”等商业新闻准则来衡量,无论是“占领”运动还是“民主之春”,从一开始就缺乏明确的政治诉求和有效的组织,并未体现出鲜明的商业新闻价值。同样道理,后来“占领华尔街”之所以被传统新闻媒体关注,是在发生了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上的警民冲突和加州奥克兰的流血冲突之后,而此次“民主之春”迄今为止只是“非暴力不合作”,没有发生流血或暴力事件,因此从新闻理念上说,也并没有跳出“流血才能上头条”的框框。
美国传统新闻媒体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放松垄断管制”和“跨媒体、集团化”的结构重组后,越来越脱离了新闻独立的基础,成为金融资本和垄断性财团的附庸。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传统新闻媒体已经难以履行“社会公器”和“公共领域的守望者”的职能,更不要说再现上世纪初以调查新闻为主体的“耙粪运动”、70年代“反越战”和揭露“水门事件”的辉煌。
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秉持“中产阶级精英”的立场,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像“占领”“民主之春”这样的群众运动,传统媒体的看法往往是由一些逃避兵役者、学生、嬉皮士组成的乌合之众所发起。无怪乎当今的记者在这样的社会运动面前要么漠不关心,要么失语,最多也就是做些漫画式的报道。
此外,美国传统新闻媒体还以“专业化”、“客观性”为名限制新闻工作者以各种形式参与这场“占领”运动,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兼职主持人丽萨·西蒙妮因担任“占领华盛顿”运动的新闻发言人,参与组织示威活动,她主持的节目遭到停播。NPR的负责人表示,“一名报道示威活动的记者不能同时担任其组织者”,这有悖于“新闻客观性”和“专业主义伦理”。这位主持人则反驳说,她主持的不是新闻节目,而是介绍西方歌剧的节目,参与示威是个人行为。
对于此次“民主之春”示威抗议活动,抗议者直接指向的是金钱操控选举,而政治竞选广告是传统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16年大选,初步估算在电视竞选广告上的花费是44亿美元,特朗普自称每周花费200万美元投放竞选广告。因此,传统媒体也成为“金钱选举”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当然也是“民主之春”抗议的对象之一。所以,美国传统新闻媒体对“民主之春”基本默不做声也就在所难免。
另一个更为实际的考量是,美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随时面临着以“数字化改革”为名被裁员的风险。因此,传统媒体的新闻人对这类带有激进主义的运动保持距离,冷眼观望,甚至于噤若寒蝉,也算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美国宾州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