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优生”到“资优生”的教育

2016-04-19 19:17彭焓
关键词:异化素质教育

彭焓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铺开,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片面的理解素质教育,不能正确的理解本次新课改的宗旨,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本文就农村智优生的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和对策。

【关键词】智优生 资优生 素质教育 异化 精神贵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55-01

所谓“智优生”,是指学习拔尖、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智优生”往往“一乖遮百丑”,成了老师心目中的“资优生”,家长眼中的龙凤、学生学习的榜样。于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所以智优生的教育问题,往往是老师和家长教育的盲区。认为他们能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专门去花心思;有些教师对抓智优生教育也十分敏感,担心被扣上“应试教育”的嫌疑帽子。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素质教育三大要义之一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教育者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宗旨,照顾好每一个学生,并使他们的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优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之一。在实践中发现智优生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城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存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有机构调查研究表明:真正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就的,其中有教师的“宠儿”——智优生,而多数是那些勤勉努力的中等生,也不乏有“学困生”。这表明当今的智优生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异化现象。

实践中发现,智优生的教育异化现象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牧化

所谓牧化就是以一种类似于放牧的方式对待智优生,任其发展。这大概是由于素质教育比较多的强调面向全体,根据“木桶效应”,教师自然而然的在后进生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相反,智优生由于学习比较轻松,往往被教师忽略,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宠化

由于学校、家长隐隐的受“应试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的影响,智优生自身尝试到了耀眼的光环效应。“一乖遮百丑”的直接祸害就是让智优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占有心理和冷漠孤僻、高人一等的个性,而且这种心理不断的得到滋长,从而转变成一群“精神贵族”,这恰恰是他们以后参与社会竞争的绊脚石。

(三)驯化

所谓驯化就是教师期望智优生能够自觉的接受书本知识,不断的去探索、接受新知,成为一个不会钻牛角尖的乖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听过一些教师的常态课,很多的智优生在初一的时候很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能对老师的讲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但是到了初二、初三就开始变得只会听课,不会提问了。

智优生教育异化现象说明,我们对智优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并没有尽善尽美,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智优生不仅需要理解、关爱和关怀,更需要严格的要求和管理,我们应赋予智优生更多新鲜的血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更加优秀。

智优生异化教育现象的对策

(一)学会合作,驱走“以自我为中心”的阴影——迈出从“智优生”变“资优生”的第一步。

杨振宁说过: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而不会与人合作却恰恰是智优生的通病。因此,让智优生学会合作,尤其必要。于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表达、学会这些学习的方法的时候,更要学会聆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除此之外,我有意的安排智优生与学困生结成互助的对子,把学困生的进步程度也作为评价智优生的一个方面。让智优生在感受伙伴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和自豪,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二)客观评价,磨炼承受挫折的能力——为从“智优生”变“资优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许多智优生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尝过被批评的滋味。长期处在“金字塔尖上”的智优生,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使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任何“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优化智优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受挫的心理承受力;是培养智优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训练并强化智优生的受挫心理,首先不可以将智优生的身份和地位在班级特殊化,应将其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智优生平时本来就是和其他同学平等,也就避免了因某些因素可能出现的“失落感”;其次,智优生担任学生干部不宜搞“终身制”,而应合理轮换,使智优生适应“能上能下”的学生干部机制。另外,对智优生犯错误切不可迁就,应该严厉的批评,让他们接受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甚至必要的处分)。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多给智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这当然不是说要有意让智优生不断失败,而是引导智优生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收获也会有失利。当智优生对这些能坦然接受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三)鼓励质疑,注重学法指导——为从“智优生”变“资优生”提供必要的思想条件。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是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我在教育实践中,总是力求营造出一种师生平等的交流探讨的氛围,努力打破深深的根植于学生脑海中的老师权威、书本权威。鼓励智优生大胆质疑,久而久之,在智优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发展的同时,也学会求知的态度,学会做学问。

(四)展开竞争,体验成功——使‘智优生真正的成为“资优生”。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智优生则更加好胜。在教育实践中适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不但是在班级里竞争,更多的是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竞争,让智优生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智优生的能力更进一步的开发,最终发挥出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这一点上分层次教学,也有利于智优生的学习。

总之,我认为对智优生的教育不仅要“教”,更重要的是“育”。当然如何提高对智优生教育的有效性,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魅力教师的修炼,周成平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导论,张民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心理素质培育,李晖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5]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陈兴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异化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武术异化研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