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卿
在全社会用电增长乏力,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环境容量有限、碳减排压力加大的当下,进一步增加煤转电规模困难重重。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之一。
基于我国能源禀赋现状,煤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发生根本变化。因此,煤炭清洁利用、电能替代及与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协调性,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也是能源系统优化的主要内容。
“过去人们一说到煤炭就感觉很脏,现在要为煤炭正名,煤炭清洁利用其实可以比天然气更环保。”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山西代表团听取意见建议时表示,可将煤转化成电,大规模开拓用电市场,这不光能解决雾霾问题,还能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
煤转电一直是煤炭利用的主要途径,当前全国超过60%的电力是通过煤炭转化而来。但在全社会用电增长乏力,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环境容量有限、碳减排压力加大的当下,进一步增加煤转电规模困难重重。
火电过剩
1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占全社会用电量70%以上工业用电量下降较快,增长率为-1.4%。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969小时,同比减少349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329小时,同比减少410小时。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一定时期内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是发电厂发电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若某一地区的全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高于5500小时,表明该地区用电紧张,可继续增加电源投资;若低于4500小时,表明该地区电力富余,一般不能再新增发电装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具备开展进一步煤转电资源条件的能源大省用电需求量也相对较低。山西省经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省全社会用电量1737.2亿度,下降4.7%,工业用电1356.5亿度,下降6.6%。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曾在《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报告中表示,放任以煤电为主的火电“大跃进”式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造成超过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造成约7000亿元投资成本浪费。
在电力过剩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2015年两次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总计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5分,这使得山西、内蒙等国内重要产煤地区原本就较低的上网电价进一步降低,火电企业的经营利润减少。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在电力过剩的背景下,国家主管部门的调控及上网电价的连续下调将导致火电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下降。未来,随着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高速增长,多种因素作用下,火电发电市场将进一步萎缩,直接影响到煤转电的进程。
环保红线
环保问题也是煤转电绕不开的话题。2012年,环保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对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尽管如此,火电企业超标排放问题依然较为严重。2015年6月环保部发布通告,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大唐热电有限公司、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火电企业存在不正常运行脱硫脱硝装置,或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监测数据造假、污染物超标排放等行为。
除了火电超标排放外,部分火电污染物尚未纳入监控范围。比如,现行排放标准缺乏对三氧化硫、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限制,而三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后,能够快速与正离子反应生成气溶胶,也就是常说的PM2.5颗粒,造成近地大气污染。
2015年,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左右。
2030年碳排放封顶,意味着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须加速完成碳减排任务,清洁化、减量化、替代化是碳减排的主要实现路径。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火电二氧化碳排放在全国排放总量中占比超过40%,是未来碳减排的主要难点。
更为急迫的是,在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后,火电企业碳排放超过国家给予的配额指标后,将只能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指标。一系列节能减排重大举措对火电企业形成了倒逼之势,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也降低了企业继续发展煤转电的积极性。
关键在于消纳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大型煤电基地建设。通常,建设煤燃电厂仅需要2年,因此如何消纳所发电量,才是问题的关键。
长期以来,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中国用电结构中占主导地位。2015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2%,其中重工业用电量占第二产业用电量的80%。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增加电力消纳就要增加工业用电需求。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为用电需求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应当尽快建立电价形成机制,使上网电价、销售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由政府监管,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结构,促进电价进一步降低,激活用电需求。
在煤炭资源丰富,煤转电需求迫切的地区,可以与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结合,建设一批上下游一体化循环发展的高载能、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通过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电力消纳。
在增加工业用电的同时,进一步挖掘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潜能也非常重要。2015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仅为12%和12.5%,与发达国家30%左右的占比尚存在差距,未来将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制约农村用电的电网瓶颈,提升农村地区用电需求;开展电力扶贫,低保户、五保户家庭每月减免15千瓦时电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可以将此政策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提升获得感。
此外,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大力推进煤改电,实施以电代煤,减少居民散烧煤利用,开展电力供暖、供热,减少低效锅炉使用,实现消纳电力,减少污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