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赏与析

2016-04-19 09:27朱向阳薛晴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传承

朱向阳 薛晴

【摘要】《黄河大合唱》以其悲壮、饱满,雄浑的气势唱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最强音,激励着后人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值得后人永远传唱!

【关键词】音乐赏析 爱国教育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8-02

一、序言

1939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历史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烧杀奸掠,无恶不作。在此紧要关头,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积极勇敢、抗日救亡的爱国志士。词作家光未然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象征,把中华英雄儿女以血肉的身驱抵御外来侵略的场景,用澎湃的激情,雄浑悲壮的笔墨以及拟人的手法写下了这首斗志昂扬、气势恢宏的黄河组诗。冼星海这位人民的音乐家在一次朗诵会上听到光未然的《黄河》组诗,非常激动。在当时延安大生产时期,生活异常艰苦,没有吃没有穿却阻挡不了已经染病的作曲家的乐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波澜壮阔的雄奇山河与他创作的灵感一次次的碰撞,短短的几天后这首刚毅坚韧,饱含民族激情和爱国热情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诞生了,并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大获成功!

二、乐章的赏与析

第一章《船夫曲》用男生合唱“咳!划吆!划吆……”低沉而铿锵有力的节奏,层层递进的速度喊出了震天的号子。加上多媒体放映出黄河船夫光着膀子团结一心、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背景音乐加进了振天的大鼓声,仿佛一记警世的钟声敲击着沉睡的大地,敲醒了沉睡的雄狮。

第二乐章《黄河颂》用赞美的语言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段选用了以雄浑,低沉,宽厚的男中音的音色,颂扬了母亲河的伟大坚强让人感动。气息宽广的旋律,沉着的节奏和抒情韵蓄的音调堪称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千古绝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首以民族乐器三弦为伴奏的配乐诗朗诵你能从音乐中听到湍急的河流 ,仿佛万马奔腾的景象,还有震耳欲聋惊涛拍岸的撞击溅起的阵阵巨浪,黄河水排山倒海,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肝胆破裂!“如今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灾难,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两岸传染”,作者用悲愤的笔触展示了中华民族被列强欺辱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景象,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讴歌了中华儿女英勇斗争、百折不挠把疯狂的敌人埋葬的胜利决心。当听到“游击队员,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展开英勇血战!…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时同学们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第四章《黄水谣》以女声合唱为主,速度缓慢,仿佛大地呻吟,妇女老幼被迫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的场景再现眼前,听得大家泪水连连沉静在痛苦的悲愤之中。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采用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小曲和快板式的节奏通过叙事般的对唱,描述两个农民的悲惨命运及他们走向抗日战场的坚强决心,节奏简练形象生动。

第六乐章《黄河怨》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演唱,她用悲沉、苦痛,呜咽的声调控诉了一个失去丈夫孩子的妇女而欲投入黄河的绝望悲吟,当听到最后一句“你要替我把血债清还”同学们不禁潸然泪下,纷纷握紧了拳头悲愤不已,令人难忘!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采用多声部合唱的形式,它的特点是声部交错,、重叠、反复强调。此起彼伏的人声层层递进,仿佛看到中华儿女纷纷端起枪拿起刀,掀起誓死保家卫国的巨大浪潮,是一首节奏明快的战斗进行曲,朗朗上口,鼓舞人心!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以大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来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音乐更加饱满富有激情。从松花江到珠江抗日的烽火燃遍全中国,极具煽动的音乐鼓舞全国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她令人深思、激昂、悲壮、宏伟、雄浑,奏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我们民族灵魂深处的呐喊,每次聆听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

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

《黄河大合唱》整套曲目大多采用人声作为艺术表达的工具,更能引起人的共鸣。全曲八个乐章可谓一气呵成,而且每一章都是绝佳的经典之作,虽然创造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往事并不如烟,至今仍然能激发起我们的共鸣,而且经久回荡,历久弥新。在欣赏冼星海的这部巅峰之作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光未然的黄河组诗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们把抗日和爱国的主题用深厚的情感和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以及绝妙的音乐宏伟的旋律语言谱成了一曲中华民族的绝响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永远激励后人自存高远,自强不息,刚毅坚韧、追求真理、不怕牺牲。代代相传,永不停歇!也正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及它独特的历史性,由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中及著名作曲家刘庄、储忘华把这首交响曲改编成大型钢琴协奏曲《黄河协奏曲》,并成为国际舞台经常上演的经典曲目,从而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传承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