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阶段性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5-02
小学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美术手工课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现状,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及亲身经历,对所处县域内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小学美术手工课课程设置
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手工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活动。美术手工通过学生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开拓水平和创造能力。
从课时安排来看,目前我所处的县区学校每个班每周安排了美术课1节,相对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课时是充足的,但事实是,一件较好的美术手工作品制作花费的时间远远多于1节课,仅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根本无法完成,加之课与课之间时间间隔也比较长,最终导致学生最后作业完成度不高,质量相对较低。
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都组建了美术兴趣小组,在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组活动,为爱好美术手工制作的学生尽可能的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美术教师及各科老师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
从当前的美术教育大环境来看,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视所谓主科,轻视美术等术科的情况,往往他们都把关心的重点放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
针对学校的美术教育实际,我同学校的美术学科教师和作为主课教师的班主任进行了交流和访谈。结果是:班主任对对学生是否应该重视美术教育持中立态度,认为一周1节美术课还是比较合理,可以很好的起到调剂学生学习生活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班主任老师都认为,学生应该把美术当作业余爱好,文化课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
在对美术专业老师的采访中,他们认为,美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手工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一能力的提升是有利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长远发展的。但一部分美术老师也存在着这样的担忧,他们担心同学太过于沉迷做手工,进而影响到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美术手工课的教学仍然是在夹缝中生存。
尽管如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仍然需要时刻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以实现新课程美术教学目标为己任,合理利用美术与主要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关系,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改革,努力跨越学科界限的丘壑,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当前美术学习情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也正在积极推行“教与学方式转变”,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生美术学习基础素养薄弱
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教育服务半径内的城镇学生,另一类为进城务工者子弟。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有一小部分同学以前就读的小学压根就没开设美术课。大多数的情况是,即使开设了美术课,也被其他的文化课占掉。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甚至连必要的美术教具也没有,更不谈美术活动室之类的教学环境了。学生在来我校就读之前,对美术课的认识几乎为零,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相当薄弱。
(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在美术手工制作兴趣小组上,我对随机抽取的20组员进行了随意交流,其中有8名学生说自己从小就非常喜欢美术,但是就是缺乏这样的学习环境,占受访学生的40%。有55%的学生认为美术课的学习没有考试的压力,美术手工课只是调节一下心情而已,不必太认真。在对没有参加兴趣小组的50名学生进行随意采访时,有55%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本来就很紧迫,不想浪费时间影响主课。有26%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内容难度太大,接受不了。由此可见,当前学生学习主动性还不是太强,对美术教育的态度还不是很乐观。但是在谈论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时,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学校安排美术课,即使他们在做出这一选择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思,但只要学生希望开设,美术教育就拥有良好的滋生土壤,就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正是这些不能一蹴而就的因素,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所处学校的美术手工教学现状的调查,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的美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手工课堂教学,能呈现一幅欢乐和谐、收获颇丰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敏敏.对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手工课的认识[J].小学教学研究,2007(8).
[2]唐玉芳.论手工制作课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