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空城计”

2016-04-19 08:46胡志强
工会博览 2016年5期
关键词:空城空城计外来人口

□胡志强



北上广深“空城计”

□胡志强

旧历春节,中国大城市空城的戏码已连续上演多年,只今年人们开始大呼小叫,好像“叹为观止”,缘何?

据统计,2016年春节期间大城市空城前四位是北、深、上、广。笔者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北京,在上世纪末之前,几乎从未用心于北京“春节空城”的事情,小时候更不知何谓“空城”。据资料显示,笔者出生时的1959年,北京外来人口是27.79万人,户籍人口700万上下,已经是高增量状态,但未觉“空城”。之后一直到1981年外来人口的增量都在这个数量以下,最少的时候是1960年,外来人口数量才7.4万,几乎正好是北京户籍人口的百分之一。从1987年开始,北京外来人口开始以百万量级增长,到1999年的12年间就从115万增加到了215万。不少北京人说,有些苦不堪言。其实,这既不能怨北京人,更不能怨外地人。我们要改革!

议论北京“空城”之计,必须回到“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上来。

2016年,按照北京人口调控目标要求,城六区常住人口较2015年要下降3%,实现人口由增转降的拐点。今年财政部门将完善转移支付政策,要把一般转移支付提高至861.4亿元,把专项转移支付压缩至295.7亿元。以公共服务疏解为例,今年本市财政将安排17亿元,支持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向大兴区、房山区迁建,北京天坛医院向丰台区东院区扩建等工程。同时,市财政还将安排37.3亿元,履行行政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出资责任,支持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城镇化建设。

看出来了吗?北京要把政府及城市“供给侧”的市场能量向周边扩散。加上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落实,这种“首都供给侧市场能量”的扩散幅度更大,到那时,一个外来人口不再偏爱京城的问题就会从源头得到解决,相对稳定的“空城”就会成为一种城市生活的常态。

春节到来,原本与外来人口相互服务、支持的北京人,忽然在乐得清静之后,感受到了社会服务的大幅减少,以及由年货价格引发的大幅通胀。思考之后我们发现原因之一是现在的北京人变了,钱包鼓了,四肢萎缩了。想想现在的北京人,城市发展的结果让其中有条件吃瓦片生存的机会大大增加,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北京人,因为独生子占了绝对的多数,很多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父母名下房地产的继承者。权威部门的统计表明,北京局部的人口增量已经开始“负增长”,那可以预见的不远的未来呢?吃瓦片就可以舒服地过日子的北京人,还会有多少硬本事生存?钢筋水泥不能当饭吃。

我们发现,现在已经有外地人不再把北京户籍当做“香饽饽”,很多来京创业的人明确表示,未来会回到家乡。

这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变革来说,可谓是一个极其利好的现象!当资源和机会供给日渐均衡的时候,国人的“事业利好”追求便不会再仅限于那几个发达地区,而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人们,也会回到我们追求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状态,那时,国人就会少了很多“空城”与“春运”的烦恼。

微评

@陈默:这两天家在外地的朋友们纷纷回家过年了,活在北京,我有一种身处异乡的感觉。一方面,城市好不容易迎来“瘦身减负”,一方面却又要面临“用工荒”难题,这样的矛盾恰恰反映出了超大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苏海南:每逢春节,中国一线城市劳动力就出现‘候鸟式’大迁徙,这说明目前中国劳动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的比例偏小。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南海孤舟:中国城市春节“空城计”现象反映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经济过于集中在发达地区,经济不平衡。试想,一个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和城市一样的收入,他愿意每年这样奔波吗?

@布鲁肯:中国地区差异太大,导致很多人去一线城市寻梦,北上广深开始出现外地人返乡潮。不少城市民众平时无奈甚至嫌弃人满为患的拥挤,但只有春节“空城”时,才忽然发现生活遇到了诸多的“烦恼”。

@紫烟火M: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什么时候,春节时街上的车辆不见减少,小区的车位仍然紧张,空城计不再上演,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

猜你喜欢
空城空城计外来人口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空城计
空城计
《空城渔趣》
关于提高沈阳外来人口市民化待遇的对策研究*
不太饿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外来人口妇女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空城记
『空城计』并非诸葛亮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