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音乐律动活动的有效性

2016-04-19 13:59史凤燕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韵律律动动作

史凤燕

【摘要】律动是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长期以来,在幼儿园日常的律动中,老师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很好的把握动作和音乐旋律、节奏的特点,教学现场往往杂乱无序,使律动成为幼儿模仿动作的一个载体。因此,提高律动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5-02

律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在幼儿园日常的律动中,老师往往顾此失彼,或过多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习惯采用“示范―模仿―练习”这样一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或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注重了幼儿的创造性,但忽视了对音乐的感受,不能很好的把握动作和音乐旋律、节奏的结合,教学现场往往杂乱无序,使律动成为幼儿模仿动作创造动作的一个载体。因此,提高律动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富有音乐气息的学习环境,初步感受音乐律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适宜的音乐教育环境,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完成教育目标达到教育效果必须的途径。笔者认为,创设富有音乐气息的学习环境,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创设真实情景,让幼儿感受活动意境。

让幼儿参与真实的情景创设,感受韵律活动意境。如,韵律活动《小树叶》前,可以让幼儿参与讨论怎样创设一个秋天的情景,他们建议用小树叶来装饰,一起绘画小树叶、剪下来,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活动室里,跳舞的时候孩子们看着自己装饰成果,马上就融入到了《小树叶》的韵律活动意境中。

其次,创设生动道具,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

制作幼儿韵律活动道具,不仅可以加强韵律活动效果,渲染韵律活动氛围,丰富幼儿表现手法,增加幼儿韵律活动的美感,而且可以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要有意识地在情境创设、材料上下工夫,以情景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创设相匹配的情境道具,如:律动活动《小兔和狼》我们不仅要创设森林的场景,也要引导幼儿一起制作做小兔和狼的头饰,幼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头饰可以更积极的参与到律动活动中。当律动活动结束了,我们将这些道具投放到表演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道具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样可以更好的丰富幼儿的律动活动内容。

最后,一日生活皆律动,让律动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律动音乐,并将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让律动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早晨来园一直到下午离园,教师都要见缝插针的努力做到让适宜的音乐律动浸润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律动,学习律动。

二、从情感入手,充分欣赏、感受音乐

幼儿对艺术的酷爱都是从情感出发的,他们对艺术活动表现出的兴趣都是浅层次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而且很容易转移、波动。提到律动教学,老师的眼前自然地展现出孩子们翩翩起舞的情景:小鸟飞、小兔走、小鞋子跳舞、扭秧歌……看见孩子们整齐、优美的动作,老师的脸上绽开了笑的花朵。其实,在律动教学中,一味追求这样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学的注意力偏重到动作上去。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陈鹤琴先生说:幼稚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游戏教学法, 改变了以往幼儿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学习动作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创设游戏的氛围和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教学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参与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易学、易记、易接受,让我们的韵律活动中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韵律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

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的萌芽,音乐活动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相当于他的知识量与发散思维能力的乘积。也就是说:不依常规,运用想象、联想、直觉或类推,寻求多种方案的思维方式。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具有音乐的才能,问题仅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要尽量发展它和培养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音乐是美的,音乐是快乐的,应该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他提倡身势动作,抓住了孩子好动的原理,以节奏为基础,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巧妙的用身体动作将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

总之,音乐教育是改善幼儿心理品质,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增强幼儿身体健康,丰富幼儿审美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幼儿需要音乐,没有音乐的幼儿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音乐它可以鼓舞人,给人以灵感和力量,虽然只是简单的律动,也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教育部颁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音乐教育》 许卓娅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谢春荣 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

[4]《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 李佳 文学教育(中).

猜你喜欢
韵律律动动作
和谐律动
书的国度
下一个动作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