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黎闻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在此国际形势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这一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打通翅膀之间的血脉和经络。
通向共同富裕的“网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信息化建设先行,信息化建设是“一带一路”连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强韧纽带,也是驱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基础设施的“硬投资”需要依靠信息系统的“软投资”才能高效运行,只有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一带一路”中互联互通的整体规划,才能输出“互联网+”能力。而数字丝路就是要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平、安全和创新的网络空间,给全球发展带来新的“中国机会”,建设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网上丝绸之路”。
这将是一条崭新的“丝绸之路”。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说:“今天,一条崭新的‘丝绸之路正蔓延在你我之间。互联网从最初一条只有5米长的网线跨越时空,互联大众,通联世界,记载历史,超越未来。当年马可·波罗千辛万苦的艰难跋涉,今天鼠标一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咫尺天涯,近在眼前。”
其内涵在于:首先,它是一条互联互通的丝绸之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互通,除了公路、铁路、航路这些常规的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信息之路”的畅通无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镇峰会的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据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介绍,当前在不发达国家,只有6.7%的家庭能上网,而全球范围的平均值是46%,发达国家上网率是8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需要重视并且努力克服包括数字思路上涵盖的国家在内的鸿沟问题。
其次,它是一条和平安全的丝绸之路。网络发展充满未知,安全风险难以避免。但是,沿途各国如果都能自觉秉持丝路精神,尊重各国国家主权,依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切实加强技术交流合作,重视网络安全,携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犯罪行为,必定能共同营造出良好的网络秩序。
再次,它是一条优势互补的丝绸之路。以欧洲为例,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加姆巴得拉认为,中国和欧洲在经济方面的互补性很强,“中国的制造业很发达,而欧洲在创新服务方面有优势。”欧洲正在形成一个有5亿人口的单一市场,如果能将这一市场和中国市场联结在一起,将会创造一个近20亿人口的市场。所以,每个国家都应发挥好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共同提高发展。
最后,它是一条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建成数字丝路,实现合作共赢,不是某一国的责任,而是一件惠及全人类发展的大事,是每一个网络空间使用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
脚踏实地共建网上丝绸之路
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统筹多元力量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化领域的深度合作,整合资源、市场、人员等资源推动形成网络空间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
安全为重
数字丝路的建设将更加开放,更加跨越国界,所以安全更为重要。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党委书记吴世忠认为,应该把数字丝路建设成为平安丝路,要依法治网、管控风险。制定合适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是避免安全风险、建立平安丝路的有利措施。网络的连接性、交付性越大,信息安全政策的利益相关方就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应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平安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问题。
在政策与法规层面上,网络治理需要有国际视野,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网络空间的新特点、新变化。管理内容要包容网络化生活及智能化生产的进步和创新。在产业化市场层面上,犹如古丝绸之路一样繁荣发展是硬道理,平安、和谐是总需求,这也是信息安全基本法规的基本着眼点。有关市场开放和产业发展的管理政策,应该对企业的安全义务、行业的社会责任、政府的采购政策和依法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制度规范和优化,满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上,信息、网络科技的两用性客观存在,放心使用的关键在于可控,可控之后才有可信,数字丝路建设需要加强对风险隐患的评估和管控。
同时,把数字丝路建设为平安丝路还要平衡。协同共治、责任分担,应处理好发展与安全、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理清自主与可控的轻重缓急,以适应数字丝路、数据存储和应用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满足跨地域甚至是跨国界数据流通的新要求。
整合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连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在首届网上丝绸之路论坛上, 鲁炜主任就提出要建设信息畅通之路、经贸繁荣之路、技术合作之路、资本汇聚之路、人文交流之路。在此次大会上,嘉宾们不约而同讲到了要整合信息、经贸、技术、资本和人文等各类资源。但《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副总编逯海军还强调了另外一个资源——战略资源,即要把国家的战略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加以整合,要避免在数字丝路建设过程中出现国别之间,甚至每个项目之间、每个企业之间由于风俗习惯等等的不同而造成差异。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加姆巴得也在论坛中说到:“在数字‘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都应该相互分析、相互学习,了解对方的法律法规,为解决今后的挑战创造好的条件。”
模式创新
数字丝路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说:“历史上有丝路但是无数字,今天“数字+丝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结晶,因此,这条路应该是一个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包括资源整合的创新。”的确,在数字丝路的建设中,将不断涌现大数据的跨界流动,这个时候,如何体现共享、共建、共赏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需要模式创新,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共享模式的创新、共建模式的创新。
在讨论环节,各方人士对模式创新讲述了自己的理解,大致可以归结为:管理的模式创新在于要尊重主权、明确治权、分清责权的基础上,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等新情况、新问题、新存在的最佳解决模式。共享模式的创新在于将“数字丝路”建设与推进全球网络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结合起来,努力使全球网络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真正让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共建模式的创新在于在共商的基础上,以亚投行提供金融支持,共同商定投资方向直至投资项目,在建设启动的开始,就达成责权利的一致,保障合作的可持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分论坛的信息基础设施共建议题环节,大会签署了《世纪联合“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投资基金合作备忘录》,该基金总规模100亿美元,致力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园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中小企业、青年创业创新等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合作与协同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互补、互惠互利,实现沿线国家合作共赢。
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丝路将跨越大洲大洋,实现人类文明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物质交换、科技传播、文明交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传递的丝路精神将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