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建奇
他们带着真情和实意来到兴安盟,进村屯察民情,为乡村改变面貌。
他们带着政策和信息来到兴安盟,抓规划谋发展,帮地区摆脱贫困。
他们带着资金和项目来到兴安盟,兴企业建工厂,带农民增收致富。
这是一群圆梦的人,这是一批对兴安盟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们肩负着一项共同的任务——帮扶兴安盟贫困旗县。各厅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驻村队员带着真情实意深入帮扶点,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办实事、解难题,铺设了一条通向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数据证明,自治区厅局企事业单位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帮扶例证,使兴安盟的村民真正实现脱贫。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自治区诞生之地的倾情帮扶,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兴安人心中。
为加快兴安盟脱贫进程,尽快缩小发展差距,2006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帮扶兴安盟的重大决策部署。2011年,自治区决定将厅局定点帮扶工作延长到2015年。第二轮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106个厅局企事业单位,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不厌战,不懈怠,以帮扶兴安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226”工程目标(即实施两项工程,筑牢两个基础,实现“六进农家”),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规划,扎实开展帮扶工作,给贫困地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区域贫困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各厅局企事业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3.5亿元,其中,定点帮扶资金13.3亿元,延伸帮扶资金40.2亿元。通过连续的倾力帮扶,被帮扶区域贫困人口由14万人减少到4.5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1510元提高到3195元。一些有实力的厅局企事业单位按照“点面结合、规划先行、项目带动、突破瓶颈”的要求,在抓好点上帮扶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延伸帮扶工作,使关系兴安盟发展的一些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得到破解。
情系人民,在希望的田野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帮扶兴安盟的自治区厅局领导同志讲政治、顾大局、勇担当,坚定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多次专程深入所帮扶的嘎查村调研指导,帮助出主意、上项目,同时还将点上帮扶拓展到面上支持,把兴安盟的事当作本单位的事,全力以赴。有的单位宁肯自己过紧日子,也要通过从原本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组织动员干部职工捐,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厅局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克服条件艰苦、远离亲人等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在点上一蹲就是几个月,甚至亲人住院、孩子上学都照顾不上;有的不顾年长体弱,为了嘎查村和困难群众的事,多次向旗里、盟里和自治区层面反映情况、争取支持;有的拿出工资资助困难群众看病上学。五年来,深入帮扶点的厅级领导达到1208人次,其中主要领导336人次。自治区5位省级领导联系兴安盟5个国贫旗县,两年来先后40余次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为基层办了大量实事;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和扶贫办,在厅局定点帮扶工作中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沟通工作,使得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2014年《以“三到村三到户”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被中央国家工委评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最佳案例”受到表彰;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推荐的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分别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他们是106个厅局单位和400多名驻村干部的典型代表。区直机关的“情洒兴安帮扶队”还荣获2014年第五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特别奖。
产业富民,为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日夜奔波
各厅局单位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理念,坚持“战略聚焦在片上、战术集中在村上、战果体现在户上”,针对兴安盟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实际,重点投资水浇地建设、土地整理、设施农业等项目。新打机电井1875眼,新建和改造水浇地21.3万亩,投入1.1亿元进行地土地整理12.8万亩。扶持贫困嘎查村建设蔬菜大棚788栋近21万平方米。购置大型农机具200余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对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精确指导,扶持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扶贫支柱产业,筑牢了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通过实施主导产业帮扶工程,肉牛、肉羊、禽类养殖、温室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在贫困村得以起步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产业化帮扶的新路子。建立互助基金、组建养殖、种植、中草药、农机等各类专业合作社93个。全盟初步具备了30万吨乳、40万吨肉、175万吨粮油、6万吨酱菜的生产加工能力和300万口生猪、440万只肉羊、20万头肉牛、6000万羽禽类的屠宰加工能力。
各厅局帮扶单位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着力加强贫困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架设输变电线路85.7公里,整修围墙9.8万米;投入2964万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3356户;投入1.14亿元改造危草房6249户近39.8万平方米;投入925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804户;交通厅帮助协调新建改造乡村道路796公里,贫困嘎查村的通路、通电问题得到极大改善。自治区水利厅和发改委帮助积极推动文得根水库、绰勒水库下游灌区两大水利项目,顺利获得国家批复。交通厅帮助协调落实了省道203线阿尔山至杜拉尔段公路、扎旗音德尔至巴彦乌兰苏木水泥路等一批项目。这些项目的快速落实,为兴安盟的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
真诚爱民,为兴安百姓的民生福祉献计出力
针对贫困地区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各厅局单位采取“多方协调跑、办公经费挤、干部职工捐”等方式,五年来,教育厅、卫生厅、民政厅、文化厅等厅局单位帮助贫困地区维修校舍16处4770平方米,新建嘎查村委会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场所104处2.75万平方米,资助贫困学生2391名,为贫困户发放慰问金400多万元,发放米、面、油近59万斤。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各帮扶单位以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安全饮水等工程为重点,与地方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一道,齐心合力建设美丽乡村,凡是厅局定点帮扶的嘎查村都是施工进度最快、建设标准最高、惠民效果最好的,茂力格尔嘎查等一批嘎查村成为广大群众的温馨家园、幸福乐园。
在帮扶工作中,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注重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困难群众增强了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技能。五年来,各厅局企事业单位共深入帮扶点5396人次,培训农牧民39期4498人次,组织外出考察199人次,组织劳务输出208人。同时,在各级帮扶力量的推动下,全盟847个嘎查村中705个嘎查村有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近6000万元,比2011年增加800万元,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嘎查村143个,比2011年增加57个。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厅局单位在帮扶过程中,积极探索被帮扶地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对帮扶形成的固定资产,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将固定资产作价划股、产权到户,保证固定资产有人管护,广大农牧民长期受益。帮扶过程中帮扶厅局注重发挥嘎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作用,探索推行“支部加协会”“大户带动”“土地返租”“股份合作”等扶贫新模式。许多厅局通过设立救助困难学生“教育基金”和农牧民“互助基金会”的办法,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和贫困家庭春耕生产等一系列难题。有的厅局还通过采取自治区、盟、旗对口单位“三级联动”的方式共同帮扶贫困嘎查村。
兴安盟的发展变化充分证明,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厅局定点帮扶兴安盟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是新形势下推动区域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对兴安盟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