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堃
“印刷企业居然也可以用大数据来从事金融事务,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信用环境成熟的社会里,通过消费大数据来构建信用评价体系,这在很多国家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最近笔者从金融圈的朋友那里听来这么一个故事:一家颇具规模的印刷企业经营稳定、信用良好,被当地金融机构提供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而这家印刷企业的客户——一家从事当地连锁餐饮的企业,每月都会固定在该印刷企业印制当季宣传资料和菜单等印刷品,某天这家餐饮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希望从金融机构贷款100万元,可金融机构却给出了这样的方案:由印刷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餐饮企业每月印制印刷品的数量和种类的列表及价格,加上支付印刷款情况,由数据分析出该餐饮企业运营正常,支付信用良好,且有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和必要。于是,经印刷企业同意,将印刷企业1000万元授信额度中提供100万元额度给这家餐饮企业,餐饮企业顺利获得100万元贷款,印刷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利息。
印刷企业居然也可以用大数据来从事金融事务,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信用环境成熟的社会里,通过消费大数据来构建信用评价体系,这在很多国家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即使在中国,也有京东白条和阿里巴巴蚂蚁花呗,其实和上面的故事异曲同工,将每个人的购物记录进行分析得出个人的财务状况及信用额度,提供小额的贷款服务。
而印刷企业获取并利用大数据,有着天然的优势。
首先,印刷是社会民生中一项基本的服务,无论是出版、教育,还是包装、广告,社会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印刷产品和服务,而且往往这些印刷产品和服务与客户本身的经营情况息息相关。比如曾有调研机构从一家售楼处对外发放楼盘宣传品数量,推断出该售楼处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及销售预期的判断;也有工业间谍从某手机厂商下单的新款手机说明书印刷品中,获取了其尚未上市手机的独特卖点。尽管客户数据作为客户资产的一部分是享有隐私权的,但如果有金融机构将客户印刷品消费数据作为资信参考的一部分,后者可以获取到合理的贷款信用额度,想来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其次,印刷厂商面向众多个人客户或者企业客户,生产的印刷产品和服务,并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同样也是个人客户或者企业客户),这也决定了印刷企业在商务活动中承担着数据交换的重要环节。不涉及到客户本身受保护的数据,仅仅交易数据就是一笔价值非常可观的大数据资源。换一个角度去理解,目前院线票房成为了电影投资中的重要大数据资源,什么题材的电影更受欢迎,什么演员更具票房号召力,甚至3D、MAX电影制式是否更适合这部电影的观影人群,一切在电影投资开拍之前就已经通过大数据得到了初步的结论。而直接和包装、宣传品、书籍、工艺品相对接的印刷,获得的市场数据远比票房更有市场广泛性和代表性。
最后,印刷企业是最早进入数字化生产的工业类型之一,所有印刷内容、制造工艺以及销售物流等信息,已经全部实现了数据化传输,这使得印刷企业的大数据采集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工艺改革,直接实现顺利对接。通过印刷内容中出现的词频可以了解当下市场的潮流;通过印刷设计中色彩的分析可以找到当下的流行色以及对下一季流行色的预测;通过商务印刷的产量和种类,可以快速分析出某一区域某一行业的市场活跃度,从而在金融投资中占得先机。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想,在波罗的海指数、布伦特原油指数以及克强指数等借助某一项或几项指标对经济进行分析预测的先例下,由印刷大数据得出的指数分析也一定能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当阿尔法狗4∶1战胜李世石后,人们并不觉得惊讶,因为一台超级计算机每天上百万次自己和自己不断对弈,围棋中的各路走法、棋谱想必阿尔法狗早已了然于胸。人类与计算机的对弈并不是人脑和计算机的对弈,而是证明大数据分析与运用的重要性。回到刚开始文中的案例,也许以后的印刷企业不仅需要继续将印刷产品和服务不断精进完善,更承担起对市场的监测分析工作。
从印刷到银行,在大数据之下变得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