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阿右旗有一个关键词——“忙”。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修缮房屋,忙着入户统计、访民问情,或起早贪黑,或风餐露宿……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刚开始,我片面地认为“十个全覆盖”工程离我们很遥远。自打去年10月3日接到一个电话,“十个全覆盖” 工程也变成了我的事。那天,我正伸着懒腰盘算着“十一”长假的第三天该怎么安排,办公室主任一个电话打了过来:“那日苏,今天去长山社区劳动,赶紧通知各二级单位干部职工在局大楼前集合,让大家把铁锹都拿上。”
到了居民区,眼前的一切可以这样形容:白色垃圾四处飞、残砖断瓦哪都有;客问扛锹何处去,犄角旮旯搞卫生。从10月3日到5日,我不知道往翻斗车上挥锹扔了多少垃圾,也不记得我们清理了多少个垃圾点,只有一件事记得特别清楚:临街有一户人家门前乱堆着一大堆木头,木头的缝隙中夹杂着沉积多年的垃圾,我们将这些木头一根一根搬开,然后开始清理。“嗨,那日苏,这是大前门的软烟盒子,你见过没有?”一个同事犹如发现了重大宝藏。“有重大发现,我这里找到一张1998年的报纸。”另一个同事兴奋地说道。那一刻,大家已全然不顾灰尘窜到嘴和鼻孔里。经过紧张的劳动,我们用3个小时将这些陈年旧物清理干净,然后将木头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起。这,就是我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5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阿拉腾敖包镇到处是白雪皑皑。10月15日,按照旗委的部署,旗林业局组织工作组赴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套海嘎查调查了解农牧民的基本情况。带着100米的卷尺、两张表格、一台相机,我跟着工作组开始了历时5天的入户调查工作。我们挤在颠簸的车里来到一个个的村子,挨家挨户地量房子、拍照片、登记信息。当看到村民聂振觉还住在30多年的土坯房里,看到额日登其木格母女俩因体弱多病连家里的羊圈都无力收拾,看到住在山里的村民八一一家打个电话还要爬1个多小时的山,我们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这时,我觉得手里的卷尺不再只是测量的工具,更是用来帮助困难农牧民群众脱离贫困走向幸福的指南;相机不再只是照相的工具,更是农牧民切切实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最直观的见证;入户登记表也不再只是一张表格,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村牧区旧貌换新颜的记录。
我是林业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是全旗2800多名党员干部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也是推动“十个全覆盖”这一全区最大的民生工程的“螺丝钉”,是服务广大农牧民群众第一线的战士。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光荣而又重要。入户调查结束后,归途中那辆满载着任务使命的越野车不慎陷入雪窝无法前行的时候,我又扛起那把铁锹,尽管雪深齐膝,尽管裤子和鞋都已湿透,我还要挖,因为“十个全覆盖”工程还没有结束,因为农牧民群众期盼着享受美好生活,因为路在脚下,路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