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静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北京 100742)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申报及实施情况
白 静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北京 100742)
为深化我国纺织服装类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组织开展了纺织服装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报立项工作。阐述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开展过程,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纺织服装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点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纺织服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课题申报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深化纺织服装类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11年更名)委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组织开展了纺织服装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报立项工作,支持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开展纺织服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引导纺织服装类高等院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纺织服装及其相关专业、行业的需求,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式,力争使纺织服装高等院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引导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使纺织服装高等院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强等现象,通过2~3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一定成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需要[1]。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准备充分、组织严密、过程规范,经过立项(初评)—中期检查(网评)—结题(终审)等环节,各单位协调得力、积极申报,专家评审公开、公平、公正,所立项目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借鉴意义。
1. 工作启动
2010年8月,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委托东华大学起草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指南》(以下简称《立项指南》)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申报书》等相关文件。之后,东华大学将起草的文件发送给各相关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各校反馈情况对起草的文件进行认真修改。2010年10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纺织服装院校教学管理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会上对东华大学起草的《立项指南》等相关文件进行了讨论和修改,最终定稿的文件内容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同年11月,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正式下发了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各纺织服装院校积极组织申报,共有31所院校申报项目253项。从项目涉及的教育类别看,本科教育239项(占94.4%),研究生教育8项(占3.2%),网络教育4项(占1.6%),成人教育2项(占0.8%);从项目内容的类别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类项目127项(占50.2%),实践教学类项目61项(占24.1%),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类项目30项(占11.9%),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类项目 19项(占7.5%),教育教学管理类项目9项(占3.5%),其他类项目7项(占2.8%)。从申报项目的类别可以看出,各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很重视,项目数占总申报数的一半。本次申报的项目中有15项是关于卓越工程师和设计师培养的内容,这说明国家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引起大多数院校的重视。
2. 立项评审
2011年3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评审会在西安工程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纺织服装院校的14位教育教学专家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领导参加了评审会议。在前期网络评审的基础上,各位评审专家秉持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申报项目逐一评审打分,分别给出了“同意立项、合并立项、修改后立项、不同意立项”的指导性建议,最终确定立项项目188项。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将需要整合、修改的项目的意见反馈给申报院校,使其进一步完善;对不予立项的项目也反馈了专家组评审意见,以帮助和指导相关院校提高申报质量,提升申报水平,为下次项目申报打好基础。本次立项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正式立项日开始。
3. 中期检查
2013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立项的188个项目开展中期检查。按照立项项目的内容分为13个组,从专家库中遴选200 位评审专家以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中期检查。共有175个项目通过了中期检查,评审专家对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及时将专家评审意见汇总整理后反馈给各项目申报院校,以期在后期研究中调整、完善[2]。
4. 结题验收
项目主持人所在的院校负责本单位承担项目的验收工作,并上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评审委员会审核。2014年6月,各立项院校陆续开展了对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各相关院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做好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评审委员会审定,共有169个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这些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各纺织服装院校通过项目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将行业新趋势、产业新技术、专业新知识、实践新要求融入教学全过程,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引领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武汉纺织大学“基于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理念下的纺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以项目组为主导,提炼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出发,以新材料、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从调整纺织人才培养计划入手,对教学环节进行新的规划;以教材建设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利用CAI技术;特别注重实践性环节和毕业课题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注重网络技术的应用。该项目的实施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全面进行了课程建设。
2. 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形成一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专业点
如东华大学开展了以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纺织工程(纺织品设计)专业改革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将“工程”与“艺术”结合,在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增设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纺织品设计原创能力;将“做中学”“练中学”运用到具体课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五门核心工程基础课均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将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结合起来,采用“3+1”模式,即在企业实训1年时间,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使学生能结合市场需求设计纺织品;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学习国外纺织品设计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该项目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校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2010级卓越班33名学生中,有11名出国、6名免试直升研究生、3名考研继续深造,13名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该班学生总体上动手能力强,设计的作品接近市场需求,艺术与技术结合得好,构思新颖巧妙,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3. 坚持产学研联动,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坚持产学研联合建立特色应用化学系列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项目,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增加了金工实习(2周)及化工制图等课程,彰显了“工学”特色;分别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海宇气体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2个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要求;增开了与应用化学专业特色相关的偏“工学”课程,例如,取消了“结构化学”课程,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工艺”课程;新开设了“纺织助剂用聚醚的合成与分离分析”及“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和性能检测”2个大型综合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他们学会了一系列大型仪器的使用和检测方法,学生普遍反映实验后收获很大;编写出版了《仪器分析》教材,结束了原使用教材过于陈旧的历史。
4. 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以苏州大学“纺织学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设计与探索”项目为例,该项目系统调研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充分了解纺织学科大学生对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相关兴趣点,从而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设计实验,提升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设立了创新实践学分,对有创新意识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标志的素质教育。
5. 形成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学术发展的新机制,实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纺织服装本科院校建立了与本校特色相适应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教师培训、咨询服务、研究交流、质量评估等手段,深化中青年教师对基础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有关教学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认知,促进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满足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需求[3]。有效的培训激励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继续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纺织服装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成果的价值是通过推广应用而体现出来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的目的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通过编写项目成果汇编、开展2015年度纺织服装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召开优秀成果推广交流会、组织相关教师到获奖院校现场交流学习、邀请媒体宣传报道等方式,搭建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推广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成果,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价值的最大化,确保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效益的发挥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已成为纺织服装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深化的有力抓手和推动引擎,促使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此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各纺织服装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新举措、新机制、新模式,为提高我国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不少经验。在全面提高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质量的道路上,我们将带着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推广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促进我国纺织服装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A].2011-07-01.
[2] 倪阳生. 在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2015年常务理事会议上的报告[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1):1-3.
[3] 毕艳杰. 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291.
白 静(1988—),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E-mail:591346922@qq.com
G322.25
C
2095-3860(2016)05-03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