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捷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佛山528041)
佛山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析
刘捷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佛山528041)
佛山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中国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佛山功夫”享誉中外,武术地位甚高。但佛山武术文化的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其传承与发展存在些许不足。要立足于佛山武术文化发展现状,直面困难与挑战,推动佛山武术传承模式的改进,探索佛山武术文化发展之路。
佛山武术文化;传承模式;发展对策
佛山是我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祥地,不仅文化底蕴丰富,而且武术名家无数,一直以来被国际武术界视为武林“圣地”。2004年,佛山荣膺“中国武术之城”称号。
近年来,国家综合国力大增,佛山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文化发展相对缓慢,对佛山武术文化的开发利用力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其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同时,时代的变迁、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少林文化、太极文化、沧州武术文化、跆拳道文化等国内外其他武术文化的挑战,也给佛山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威胁[1]。目前佛山武林门派众多,武馆林立,但缺少资源整合、交流的平台、发扬光大的引导力量和市场经济的支撑等,佛山武术风气日益淡薄,习武资源日渐式微,迫切需要对佛山武术文化建设重新定位,对武术资源挖掘整合,从而促进佛山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武术一词自古有多个名词称谓,如“武功”、“武艺”、“功夫”、“国术”等,武术文化萌生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武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家、儒家等思想,并融合了中国古典哲学、古代医学、宗教思想等,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解武术文化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最基层:即武术文化的物质层面,包含武术器械、武术套路形式等[2]。佛山拳种众多,套路形式多样,咏春拳经梁赞、叶问、姚才、李小龙等人的传播发扬光大;蔡李佛拳是广东最大的武术流派;洪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首,经黄飞鸿、林世荣挖掘、整理得以发扬。
(二)中间层:即武术文化的制度和理论体系,指各种武术形态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有利于传授和继承的武术规则、典籍、制度等等。
(三)最深层:即武术文化的哲学境界,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讲究的德与力相统一,武术套路讲究的气力相合、形神兼备,以及武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阴阳相合”“天人合一”。最深层的武术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也指一种思维方式。
传承即传授与继承,武术文化传承是指包括武术技术、制度和理论体系、武术习俗观念及哲学境界在内的武术文化代与代之间的纵向传承。模式,是指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存在状态,武术文化传承模式包含传者、受众、媒介、传承方式、传承内容等要素[3],不同武术文化有不同的传承模式,如沧州武术以口传心授为主,少林武术以入寺修禅为主,太极主要是师徒相传,跆拳道则主要通过道馆等群体组织进行传授。武术传承模式是武术文化的动态结构重组,是阐述如何将武术以某种途径和方式实现代代相传的一种模式架构。
(一)武术传承模式分类
1.血缘传承模式
血缘传承即指家族传承,是武术在宗法观念影响下的家族内部代代相传的传承方式。血缘传承有明显的封闭保守性,例如“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其次具有显著的严格性,拜师过程往往慎重而繁琐[4]。
2.师徒传承模式
无论是少林、武当还是其他门派,几千年来一直都以师徒传承为主[5]。师徒传承是一种传授技艺的基本方式和典型方式,能够凝聚人心、规范行为[6]。但在这种模式中,择徒非常重要,各门派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武术技艺的传授严格遵守师徒制,保密性强。根深蒂固的排他性和保守性,使得一些传统武术的套路、功法和绝招逐渐失传,传承理念的陈旧和传承途径的狭窄阻碍了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7]。
本文将时间分辨率为0.5 h、空间分辨率为0.1°×0.1°的IMERG终级产品首先累积成日降水量,使其与CGDPA的时间分辨率完全对应。然后,采用双线性插值法进行空间平均,获得与CGDPA数据完全对应的IMERG数据,即时间分辨率为1 d,空间分辨率为0.25°×0.25°。
3.机构传承模式
机构传承主要包括学校、武馆、寺院等。学校传承是一种针对青少年技艺教育的传承方式,主要有高等院校传承和民间武术学校传承两种,通过文武兼修来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这种班级授课制教学方式使武术的传承由传统的师徒关系变成了师生关系。寺院传承主要针对少林、武当等历史悠久的武术流派,跆拳道则主要以道馆形式传播。
4.社会组织传承模式
社会组织传承主要体现为各类武术协会的成立和传播,像协会这样的社会组织武术传承方式中,习武者在一起交流技艺,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练习时间和地点也相对宽松,通过武术来结交志同道合之人,达到健身的目的。
(二)佛山武术传承模式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贤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智慧结晶。武术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受经济、政治、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一地固守某一传承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武术的推广与普及,师徒传承模式侧重于武术深层次技艺、技法的传承,片面地尊崇血缘传承、师徒传承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机构传承侧重于武术技艺、文化的普及,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责任感缺失、实践层次浅薄等弊端阻碍武术文化健康有序传承[8]。
构建和改进佛山武术传承模式既需要考虑大环境下的经济时代背景、政府政策等,也要考虑佛山本土的教育、地理、人文等要素的影响。采用相对单一、相对固定的传承模式不能承担起适应当代社会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不能抱残守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要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9]。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居广州上游而处西江、北江下游,南邻港澳,东倚广州,水陆交通四通八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助力佛山武术文化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佛山功夫在港澳乃至海内外影响深远,全球从佛山走出去的或者说佛山生发出来的“佛山武术人”超过670万人。
(一)佛山武术文化发展现状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中国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武术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目前,佛山有各类拳种52个,据市武术协会统计,截止2015年5月,协会登记在册武馆有297家,未注册有132家,另外还有415家遍布国内各地,源自佛山的海外武馆社团多达1 730家,遍及178个国家和地区。
1.武术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佛山涌现了一批武术主题文化旅游景区(点),黄飞鸿纪念馆、叶问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及西樵山“梦工厂”主题公园相继落成,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武术专业人士寻根访祖、交流参学。据不完全统计,前来各武术旅游点游览观光的中外游客每年超过300万人。
2.武术文化运动融入全民生活。目前佛山市习武人数已超过10万,2007年的“1.8万人在同一地点练习太极”和2010年“3 170人同习咏春拳”的活动创造了两项吉尼斯纪录。
3.武术文化赛事蓬勃发展。举办武术赛事是佛山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传统武术比赛、国际蔡李佛功夫交流大会、世界咏春拳擂台赛、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等,以武会友,以武为媒,聚集人气,扩大了武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4.武术文化产业开始起步。佛山武术节在竞赛演艺(如国际咏春黐手赛)、教育培训、影视出版(如《狮魂》)、保健养生(如“内家拳丹道养生功”)和中医中药等领域积极开展产业化尝试,建立起了一批有前景的武术产业化项目。
(二)佛山武术文化面临的困难
佛山武术文化曾经辉煌,但发展到今天,尽管依旧武馆林立,却难现昔日辉煌,传统武术风气日益淡薄,习武资源日渐式微。世界各地游客仰慕佛山武术文化纷至沓来,却未能如愿尽兴。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大潮的冲击,给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武术资源杂乱,发展定位模糊。佛山武术流派众多,但各大拳种和门派之间缺乏合作共赢意识,欠缺资源整合交流的载体和平台。整体来说,对武术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关注不足,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和谋略。目前还没有佛山武术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传播范围有限,产业发展滞后。佛山市缺乏武术博物馆、武术文化交流中展示佛山武术文化资源的场所,佛山武术文化的宣传在范围、时间和形式上都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同时,佛山武术文化产业体系零散、集聚度低、竞争力弱,远未形成与佛山武术文化地位相匹配的产业规模。
(一)挖掘整合武术文化资源,明确佛山武术发展定位
首先,成立专门的佛山武术文化研究机构,对已征集的武术文物进行分类整理,挖掘原生态的佛山功夫技法套路,完善佛山武术文化体系建立佛山主要拳种传承的核心内容标准、比赛交流标准、教育培训标准、教练等级考证标准等。在吸收各种流派拳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佛山功夫新体系。
再者,成立专门的统筹协调机构,制定佛山武术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努力打造“佛山功夫”品牌,形成世界武术圣地效应。把发展佛山武术文化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推动武术文化研究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武术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武术社团及武术市场规范与管理等。
(二)搭建武术文化交流平台,提高佛山武术影响力
一方面,构筑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平台,定期举行国际武术文化节,开展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武术表演、武术文化论坛和武术学术探讨等活动,培养庞大的佛山功夫爱好者队伍,促进海外爱武人士寻根访祖;建设佛山武术文化产业园,将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等佛山武术文化要素充分融入其中,形成武术文化资源的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积极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动漫、杂志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佛山武术文化,通过书籍、光盘、3D推介等方式对佛山武术文化进行宣传,加快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高人们对佛山武术文化的认知度,进而扩大佛山武术文化的影响范围。
(三)开辟武术文化传播新模式,推动武术文化产业发展
利用佛山中成药产业优势,将佛山武术与运动损伤、运动康复相结合,加强运动损伤康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实现效益增长。
通过佛山龙狮表演、佛山武术文化旅游等佛山武术的延伸,培育壮大佛山武术文化旅游业,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佛山武术的旅游功能,推动佛山武术的广泛传播。
[1]龚建林,许斌.文化生态视野下佛山武术之乡的形成与发展流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1):63-67.
[2]郑勤,吴志远.传统武术传承模式分类研究——以少林武术传承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1,1(1):77-78.
[3]尹成敏,陈学超.广东省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0):119-120.
[4]李少杰.从武术传承方式看传统武术发展的策略[J].搏击(武术科学),2010,310(2):5-6,14.
[5]李建民.传统武术传承研究评述[J].搏击(武术科学), 2015,12(4):34-36.
[6]袁志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中的师徒传承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7]凌静园.武术师徒传承模式的文化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3,2(4):28,33-36.
[8]薛宇,吴云龙,刘洪波.论中国传统武术的科学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1,8(8):15-17.
[9]汤俊波.论当今传统武术的传承模式[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2):73-74.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Discussion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Wushu Culture in Foshan
LIUJie
(Public Education Department,Guangdong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Foshan 528041,China)
Foshan is currently the only city titled as“city of Chinese martial arts”in China.“Foshan Kungfu”is world-famous and enjoys high martial arts status.However,the exploitation of Foshan Wushu culture is not enough,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Foshan Wushu culture should fac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Foshan Wushu inheritance model,and explore a development road for Foshan Wushu culture.
Foshan Wushu culture;inheritance model;development strategy
G852
A
1008-018X(2016)04-0047-04
2016-05-15
刘捷(1973-),男,湖南永兴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