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陈社英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2.佩斯大学,美国纽约10038)
社区精英的概念、分类及发展路径
王昕1,陈社英2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2.佩斯大学,美国纽约10038)
社区精英是现代社区治理的执行者。正确地理解社区精英的概念和分类,区别其与社会精英的异同,有利于社区建设过程中对本社区的潜在精英进行合理辨析,并合理促进社区精英的有序成长。社区精英的有序成长有利于实现和稳定社区自治的多元主体格局,对社区精英的有意培养和吸纳要注意其自然发展的四个阶段:积累优势资源阶段、公共意识的萌芽和提升阶段、高效参与公共事务阶段以及影响社区权力结构的政治人阶段。
社区精英;社区自治;发展路径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中的现代化表现,是当前民主社会普遍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社区治理上承国家政权体系、法律制度,为其提供合法路径吸引社区建设所必需的资金和行动的合法性,下靠社区现有的各界力量为其提供社区建设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和合理性改进建议,这些力量的凝聚主要基于信任、熟悉程度以及社区认同,因此,非地方政府正式公务人员的“社区精英”自然成为提高基层治理质量和水平的执行者[1]。社区治理强调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发现、处理和协调社区公共事务。[2]社区精英在社区治理中,日益成为多元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社区整合的重要功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社区又可分为农村社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社区以及城市社区。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三种社区都朝着现代社区方向发展,也必然经历从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向现代社区治理模式转变的痛苦过程。社区精英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执行者,其培养模式、影响力发挥及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都影响着社区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精英的概念
精英,又称社会精英(社会菁英),17世纪出现在法国,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作为理论术语,随着精英理论从早期向现代发展,不断变化。早期精英理论研究者,专注于精英与政治统治和权力结构的关系,其研究的“精英”主要指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一小部分人。其中帕累托强调精英的心理和智力优势,相信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并认为存在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两类,同时将理论延伸,提出精英流动论,即整个精英群体可以被新的精英替代[3]。而由于社区与社会作为术语常被混用,因此社区精英与社会精英的区别也不甚明晰,西方学术界对社区精英的研究与权力架构、政治参与、社会分层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当前中国学术界对社区精英的研究淡化其政治性,与社区治理、社区建设和社区参与更密切。目前,在学术界产生了诸多表述,如城市精英、乡村精英、意见领袖、基层精英、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和权力精英等等,这些表述有时候代表社会精英,有时候又代表社区精英。
(二)社区精英的概念
学界在界定社区精英概念时,重视精英概念,而多数对社区精英一词含糊不清,直接进入到对社区精英的分类。社区精英概念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强调自身才能。从社会分层理论解释社区精英概念,有学者认为社区精英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社区成员,他们往往是在权力、声望和财富等方面占有较大优势的个体或群体”[4]。这一概念将精英的归属地缩减到社区,认为社会精英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其个人家庭或工作地点的社区精英,仅仅强调在宏观社会分层标准中成为精英的客观条件,如具有优势资源,或在某些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忽视了精英必须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才能成为社区精英的一面。
第二,强调群体影响力。折小叶在观察农村社区时,发现农村社区精英之所以能够影响农村发展,首先有赖于其对村庄的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入参与,作为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其影响力大小将农村社区精英群体和非精英群体区分开来[5]。仝志辉认为,改革开放后,村庄集体生活转为小群体生活,精英是能够在一个或者多个小群体调动资源和获得更多权威性价值的人[6]。
第三,多元标准。随着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分层在城乡普遍发生,带来精英群体的复杂性,沿用单一的衡量标准对精英群体进行评估和辨识既不科学也不实用。衡量社区精英群体至少需要三个重要因素:自身具备或掌握优势资源、被认可的成功以及社区影响力。在复杂的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小群体生活使得精英作为某一群体的重要人物必然呈现多元精英共存在一个社区的现象,而能否成为社区精英,则要看是否各种精英在社区有无相互合作或者冲突。根据华中师范大学陈伟东教授的观点,社区精英是“在社区治理结构和秩序创立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或支配性作用的人”。
从社区治理的角度讲,社区精英是借助其掌握的优势资源或特殊才能,深入社区日常生活,获得较大地社会资源调动能力和更高权威价值的人。
这一概念特别强调的是,第一、社区精英必须在本社区具有某种重要地位,这种地位应获得社区群体较为一致的认可,并且对社区发展和建设有积极作用。第二、社区精英必须具备对社区公共事务产生影响力的能力,并且有意愿在社区中发挥这种影响力,以促进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理。
(三)社会精英与社区精英的异同
两者的共同点。第一、都有精英的基本素质,即:具有较高宗教、文化和素质、宗族或社会地位高或者具备突出的经济实力。第二、都必须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和代表能力。第三、都积极地发挥其重要作用。社区精英和社会精英都要深度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两者的差异。第一、素质要求标准不同。社区精英以社区治理的实际需求来考量,相比社会精英,在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的成就相对社区整体水平较高即可,并不要求在其专业领域达到顶尖水平。第二、参与幅度和领域不同。社区精英以基层社区参与为主,在社区生活中表现活跃,表现为基层精英;社会精英以广泛的政治参与为主,更多的是在政治学意义上参与民主政治建设,表现为专业领域的精英,如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和知识精英等。第三、参与治理的意识不同。社会精英分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无论其参与国家治理与否,都因其他卓越素质被贴上精英标签。但社区精英必须具有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意识,并积极行动成为本社区群体利益的代言人,才能获得威望和号召力。
(四)社区精英的基本特征
项辉认为,分辨农村社区精英,可考虑三个维度:资源的优劣、成功的高低以及对社区影响力的大小[7]。张云将分辨城市社区精英的基本特征细化为四个:社会资源的丰富性、社区公共意识的强弱、社区组织地位的重要程度以及社区权力结构的影响力大小[8]。由此看来,社区精英的基本特征对城乡都同样适用,特别是后者可以给基层社区发展和吸纳社区精英提供操作性极强的辨别标准。要获得高素质的社区精英,需要在这四个特征上逐层递进,首先客观上,拥有优势资源,或者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在此基础之上,主观上如果能具有较强的社区公共意识,行动上能参与社区组织活动并取得重要位置,能力上对社区权力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的才是社区治理所迫切需要的社区精英。
社区精英,是基层精英或者民间精英在现代社区治理理论下的诠释。传统中国以乡村社会为主,近现代又形成特殊的城乡二元化社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过程加剧,另一方面城乡都面临剧烈的转型,传统的基层精英或者民间精英作为一个同质性较高的群体,在今天的社区中却形成了异质性较大的各类群体,分别代表着基层社区中的不同利益群体。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贺雪峰将社区精英分为以历史形成的名望、地位、特定文化中的位置乃至明确的自我意识为前提而形成的传统精英和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的现代精英[9]。刘建军将近现代以来的社区精英分为:革命型社区精英、经验型社区精英和知识型社区精英[10]。阐述了社区精英作为非正式制度要素,在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演进过程中,随着基层治理的时代变迁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他认为,当前社区基层治理的基本特色是知识型社区精英。上述分类方法,清晰地解释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基层精英或者民间精英在历史上的特征以及如何演化,又为何在目前的社区中仍然保留对公共权力的支配的重要影响。但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巨变,城市单位制和农村人民公社的退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逐渐引入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社区治理所需要的社区精英特征多元,因此需要更适合社区治理需要的分类方法。
从现代社区治理角度看,中国的社区精英首先分为城市社区精英和农村社区精英,这不仅是由其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决定,更重要的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始终伴随着城乡二元化体制,社区治理也就不可避免地面对城乡二元化分析框架。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的基层治理,尽管都以自治为目标,但其社区结构和自治主体结构等有较大差异,因此很多学者对社区精英的观察和研究特别强调城乡差别。比较来看,城市社区精英和农村社区精英的分类名称上大同小异,某些类别在表现内容上有较大差异。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中国的城乡都经历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过程,都形成了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社会精英、文化精英和知识精英等多元精英共存的局面,具体分类与学者对社会结构分化的理解不同而不同。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社会精英、文化精英、知识精英城乡差别较大。农村社区中传统精英的权威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存在大量未被正式赋予公共权力的宗族精英、宗教精英、宗派势力,尽管同一精英存在多重身份和角色,即可能是经济精英也可能是宗族精英,但整体而言,农村社区中的传统精英的比重更大,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意愿更高。城市社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改革开放后能够保留几十年不变的社区较少见,更多的是随着城市扩展和重建而新建立的社区,因此传统精英这一群体在城市社区中难以持久团结在一起。所以,城市社区精英中的拥有社区社会资本的社会精英必须利用文化、知识等资本,通过加强社区参与才能在短时间累积社区威望,成为社区精英的一部分,他们往往从参与或创立各类社区组织开始。
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城乡社区精英都可以分为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金太军认为体制内精英通常是指村干部,体制外精英主要指在村庄中有一定政治社会影响力的村民,包括宗族头人、宗教首领以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富裕起来的经济乡绅等[11]。根据所强调的角度不同,又可以有不同表述。王巍博士认为当前社区管理职责和治理结构相比前一时期发生实质性变化,社区精英群体身份由于转型发生了分化,同时其合法化取得路径有了新的模式。因此城市社区空间中存在两类社区精英,行政精英和民选精英。(但他认为的行政精英来自民选精英,认为民选精英有成为行政精英的顺畅通道)[12]。另外,以所属组织的性质看,可分为正式精英和非正式精英。以治理作用看,可分为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13]。尽管对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有多种表述,却共同反映出转型时期,社区管理或治理系统形成体制内外界限分明的态势,以政治精英为主的体制内精英和以经济精英为主的体制外精英的相互对立和联系的局面在城乡普遍存在。
但是,上述观察都忽视了一点,第三部门在城市社区中的崛起,社区涌现多元化组织协助原有体制推动社区建设,形成了较为新的社区精英群体,尽管在农村社区成长缓慢,但这类社区精英不适合简单地以体制内和体制外进行辨别。因此,根据所依托的社区组织体系,赵娜将社区精英分为:社区组织精英、群团组织精英和草根组织精英[14]。将社区组织特性突显出来,则可以再分为:社区自治组织精英、社区文化娱乐组织精英、社区志愿者组织精英、社区共筑共建精英[15]。
体制内社区精英的选拔和任用,因为历史的原因已经形成稳定而有效的体系,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转变角色真正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并对社区治理的水平提高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说,无论城乡,现有对体制内社区精英的确立体系实际上起到对体制外社区精英的认可和吸纳作用,而并不起到对体制外社区精英的系统地、目标明确地培养作用。一定程度上来说,社区精英通常在体制外自发生长,无论其成长性如何,是否符合社区治理的实际需求,体制一旦需要都必须在现有体制外社区精英池中选拔,随着对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精英的自发成长能否适应社区治理未来的普遍需求成为难题。
体制外社区精英的分辨、吸纳、培养和发展,使其符合当前及未来社区治理的需要成为难点。体制外社区精英可分为有组织草根精英和无组织草根精英,无论哪一种,当前的成长模式都是自发性的,但要成为合格的社区治理者其成长路径要经历递进的四个阶段:
首先,积累优势资源阶段。优势资源或资本,包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是社区精英所以称为精英的基本条件,更是其维持精英地位的必要条件。在取得其中某一种或几种资本的丰富成果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种策略可以将其转化成其他资本,甚至是体制内的政治资本。城市社区精英与农村社区精英获取原始优势资源的机会和方法不尽相同,但衡量其精英资格的标准基本一致。
其次,公共意识的萌芽和提升阶段。积极的社区参与者所表现出的频繁的公共交往行为,是其公共意识所驱动的,这种公共意识如果得以提升和加强,将有利于其成长成为社区范围内的积极的政治人。拥有优势资源的社区成员并不天然具有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社区居民的参与行动取决于自身的分利能力,具有较强分利能力的社区居民才会积极参与社区行动[16]。在城市社区中,除了体制内社区精英成员外,更高的社区参与行动者为:退休居民群体、居民自发的小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熟人社区的居民。在农村社区中,社区参与则表现在对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回应上。
第三,高效参与公共事务阶段。只有强化公共意识,提高公共事务参与能力,才能达到高效参与公共事务的水平,也才能真正发挥精英作用。反映在行动上,无论城乡社区精英,在成为社区参与的积极行动者之后,还必须取得社区组织的重要地位,才能进一步确立其精英地位。社区组织,总是出于社区中的某种需求而形成的,其发展过程往往会经历结构松散到紧密,从非正式渐渐转为正式,从草根性转为官方色彩。从欧美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都市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社区组织发动社区内的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社区服务工作,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社区发展的前景。社区精英其社区治理才能的培养以及发挥,都必然借助社区组织这一重要平台,不能在本社区建立社区组织,或者在已有的社区组织中获得重要地位,都难以在普通社区成员中确立自己的权威,发挥影响力。
最后,影响社区权力结构的政治人阶段。体制外社区精英在成熟阶段往往对社区的权力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其鲜明的政治人角色将这一群体和普通社区居民分别出来。他们政治人角色的生成建立在为社区特定利益群体做代理人的行动基础上,对社区居民利益更加忠诚,往往与作为国家代理人的体制内精英进行博弈,影响社区权力结构。这种博弈的积极结果一方面必将确立体制外社区精英的“公共身份”,另一方面推进社区自治向更多元化主体健康发展。
[1]刘建军.基石:社区精英与基层治理[N].文汇报,2014-05-08.
[2]刘娴静,邝凤霞.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与路径[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
[3]PARETO Vilfredo.the Circulation of Elite[M]//PARSONS Talcott.Theories of Sociology foundations of 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volume 1.New York: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Inc.1961:551-552.
[4]李婵.农村社区精英研究综述[J].中国济南市党委党校学报,2004(3).
[5]折小叶,陈婴婴.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仝志辉.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J].社会学研究, 2002(1)
[7]项辉,周俊麟.乡村精英格局的历史演变及现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5).
[8]张云.城市社区精英参与社区建设的功能分析[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0:5.
[9]贺雪峰.村庄精英与村庄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4).
[10]刘建军.社区精英与基层治理[J].西部大开发,2014(11).
[11]金太军.村庄治理中的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战略与管理,2002(2).
[12]王巍.社区治理精细化转型的实现条件及政策建议[J].学术研究,2012(7).
[13]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14]赵娜.城市社区精英的功能与类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5.
[15]赵娜.浅析乡村社区精英与城市社区精英的概念和类型[J].法制与社会,2008(4).
[16]陈万灵.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J].学术研究,2004(4).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Concept,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lites
WANGXin1,CHENShe-ying2
(1.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2.Pace University,NewYork)
Community elites are crucial to the community autonomy and indispensible elements to improve modern community governance.Appreci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ty elites can greatly be helpful to figure out potential community elites during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especially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omm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e social elites.To cultivate community elites properly can facilitate the stability of pluralism and needs great attention to a four-step of development process.It is important to notice that community elites are growing in a four stages procedure:accumulation of resources,consciousness and reinforcement of public spirit,involvement in public affairs and political people powerful to influence community power structure.
community elites;community autonomy;development pathway
C912.83
A
1008-018X(2016)04-0007-05
2016-05-07
王昕(1978-),女,四川达州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陈社英(1955-),男,湖南常德人,纽约佩斯大学公共管理学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