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芦山震后居民心理重建的研究
王 倩
(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了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通过调查研究政府实施的一系列财政措施以及灾民的心里恢复过程,进而分析出,国家政府对灾后重建政策似乎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不错成效,可是却忽视了受灾居民的心理重建问题。
芦山;地震;财政措施;心理重建
从1976年唐山地震,我国政府将新唐山建设成为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再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政策、税费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及援助政策,促进汶川经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后再到2013年雅安地震,芦山县作为重点灾区,政府在采取一系列援助措施的同时,实行“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的灾后重建政策似乎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不错成效。
但总体来看,我国灾后重建与国外相比,国外的措施相对更加完善。如日本,面对灾后重建,政府不仅设立灾后重建项目基金、制定财产损失赔偿和住房政策,而且注重建设保健医疗福利机构(包括爱心护理中心、儿童学生心理治疗中心、生活安全中心、构筑保健、医疗、福利机构的互联网、震灾医疗信息和指挥系统等)。相比之下,日本政策覆盖面广,在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同时,关注人民的心理恢复问题;而我国政府更注重经济恢复,房屋重建及公共设施建设,忽略了人民心理恢复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地震灾害,许多人不仅失去了至亲的家人,更失去了他们永久的避难所。对很多人而言,灾难后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比如变得冷漠、麻木;时常会很恐惧,特别无助;莫名的悲伤、内疚或者充满罪恶感;愤怒、抑郁等。部分人会有创伤后期应激反应,绝大多数人逐渐恢复正常,少数人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严重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所导致的长期持续的和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
民众认为政府对心理重建的重视程度不够,震后人们更迫切的是希望政府能够解决永久性住房重建的问题。政府组织的地震逃生训练受面范围窄,主要针对在岗公务员、在校学生以及社区居民进行了逃生训练,农村居民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震后居民最紧迫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是永久性住房问题。从实地考察的情况来看,居民永久性住房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但仍有少数居民仍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里;住房补贴发放慢,居民对此诟病不已。在灾后一两年里,芦山县人民政府做的震后重建工作虽较多,但进程缓慢;在建工程的施工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较大,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较为恶劣,此问题亟待解决。
政府工作重心始终放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重建等物质满足方面,对居民心理重建关注较少。政府在震后成立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专门管理震后涌进芦山的各社会服务组织。
根据对芦山当地的救助机构进行的走访调查,包括心家园、益多公益服务中心在内的多家社会服务机构都是震后涌进芦山的外地机构,并针对有不同需要的救助人群进行心理救助。益多公益服务中心主要针对老年人进行护老、养老等服务,该机构存档老人有2000多个,工作人员不定期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包括倾听老人的想法、为老人打扫房屋等,以满足老人的生理需求为主。芦山友好家园和成都心家园都是以5-14岁的儿童为救助对象。芦山友好家园在对儿童开展的活动中能够充分体现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促进青少年震后的心理恢复;成都心家园是从成都派驻芦山的分支机构,总机构安排了专业老师对青少年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在震后较长时间内,总计进行了几十次辅导。心家园机构主要以发放物资、心理辅导和开展娱乐活动为基本模式,在村内组织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包括组建舞蹈队和合唱队、打造阅览室读书日等,在促进青少年心理恢复的同时,亦促使成年人提高了心理自控能力。
目前芦山县当地的救助机构都是在雅安市人民政府的组织下,通过竞标政府建设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据以开展活动。该现象说明社会对居民的心理重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救助机构难以获取活动资金。
应对像地震这样的灾难,灾民不仅需要政府及社会为其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心灵支撑力量。经历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及玉树地震的灾痛,我们认识到政府及社会心理援助的重要性。政府对灾后心理重建的管理应当更为规范有效,干预方法也应更加科学有效。
从芦山地震来看,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受灾人群心理干预方面也做出了努力:政府在第一时间提供相关医疗救助,成立了一批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在受灾聚集区设立心理干预中心;组织志愿者,给予伤者及其他有需要的灾民以关怀与帮助,从而减少其心灵的伤害。但从心理干预方法和程度来看,有关部门对个人和家庭心理干预和支持方面还是稍有不足:①在心理辅导方面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灾民需求;②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如老年人。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单调,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应当从社区角度给予老人更多的支持与帮助;③心理服务的方式不够多样化;④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一些生活上的干扰。
借鉴国外灾后心理重建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方法上,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①早期心理干预。在灾后1个月内为灾民提供最大的社会心理支持,并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②认知行为辅导。通过改变灾民认知方式来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和减少症状的效果。③开展广泛的心理疏导,让灾民逐渐掌握自我疏导的基本方法和策略。④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国外有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为我们借鉴,如艺术治疗(包括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
在灾后心理重建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据受灾群众阐述,他们没有很好的倾诉对象,因此在心理重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帮助灾民利用社会资源,从好朋友、幸存的亲人、所爱的人那里得到安慰与支持。其次,帮助灾民制定切实可行的重建目标,使灾后有心理动因,不至于自暴自弃。最后,为灾民提供适当的物资上的帮助,使他们在生活上与灾前相比不至于有太大的落差。
灾后心理重建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在此,我们呼吁大家——灾区人民不仅需要我们的物质援助,还需要我们的精神关怀,我们要让灾区同胞感受到我们的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伤痛!
[1]刘亚娜,罗希 《日本应急管理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以3.11地震为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9月第5期
[2]焦瑞娟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地震伤员急性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11期
[3]黄国平,杨彦春等 《芦山地震心理救援:汶川本土化模式的移植》 四川精神卫生2013年第26卷第2期
[4]陈强 《从汶川地震看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过程和原则》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5]李晓霞 《美国灾难心理服务对我国灾后心理重建的启示》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维普
[6]童星 《四川芦山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三点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3.04.24
王倩(1993-),女,汉族,四川人,本科,毕业于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