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2016-04-17 03:00黄晓琳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和亲共情教养

黄晓琳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黄晓琳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目的:旨在讨论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社会行为问卷》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山东省内600名高中生进行了测量。结果:(1)不同高中生的共情能力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44,p<0.01),亲社会行为在生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1.96,p<0.05)(2)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及其6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共情能力呈显著相关,且家庭教养方式的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忽视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负相关;(3)共情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信任鼓励维度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情感温暖维度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并且此维度可以解释43.9%亲社会行为的变异。结论:高中生共情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生源差异,共情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亲社会行为

一、引言

亲社会行为是“自愿做出的可以给他人带来好处并促进与他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主要在家庭中进行,所以家庭环境或者父母的教养方式会极大的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其中包括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近年来,随着家庭功能理论模式的兴起,父母教育愈来愈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共情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从多个维度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识别、理解和应对,从而产生与他人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及行为反应的能力。它是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重要中介和动机源,它作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内部因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众多有关青少年共情的研究表明,高共情的人具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好的社会理解力,而有共情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由此可见,共情能力作为连接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中介,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共情能力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或者途径,来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却并不多见。综合上文所述,本文以山东省内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对高中生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在人口学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从章丘、济南、淄博三个地市的三所高中取样,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高中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 600 份,回收539 份,有效率为 89.8%。被试年龄皆在15—18岁之间。

(二)方法

1.亲社会行为的测量

本问卷采用丛文君(200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ustavo Carlo编制的《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The 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ment,简称PTM)修订而成。其信效度良好。

2.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

本研究采用袭艺华(2002)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5 个维度21 个项目。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3.共情能力的测量

以Davis(1980)编制的人际反应量表(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RI)测量被试的共情水平。其信效度良好。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

三、结果

(一)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及共情能力的特点分析

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表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平均得分为 78.11分,由此推知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高中生共情能力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表明,高中生共情能力的平均得分为57.27分,由此推知高中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共情能力、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5个维度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相关。且其中的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忽视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三)共情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的前提条件是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根据美国的 Cohen 关于效应量(Effect Size,SE)的理论。我们只检验共情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维度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根据检验结果可知,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维度的模型建构均是前3个系数显著,说明存在中介效应。但信任鼓励维度的第四个系数检验不显著,也就是信任鼓励维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效应。而情感温暖维度的第四个系数检验显著,说明情感温暖维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且经过计算,情感温暖可以解释43.91%亲社会行为的变异。

四、讨论

(一)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知,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相同,父母投入情感温暖、理解越多,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越好,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越低。本研究也表明,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同。拥有高共情能力的个体在看见一个悲伤个体时会产生一种情感状态,而这种情感状态可能会引起个体的烦躁与不安,因此个体会通过助人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回报来减轻内心的焦虑感。最后父母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与共情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维度与共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在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的氛围中成长的青少年在成年后具有比较强的共情能力,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更多,更容易换位思考,自我投入程度更深,并且更容易与别人感同身受。

(二)共情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共情能力在父母的信任鼓励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起到中介作用。这说明,首先父母的信任鼓励可以正向预测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其次信任鼓励是通过共情能力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即对孩子给予信任、鼓励和维护,会提高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使他们能及时的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本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也可以正向预测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并且情感温暖是通过共情能力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善于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对孩子进行监督但又不过分限制,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家庭,更有可能帮助孩子培养较高的共情能力,使孩子善于理解他人,从来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黄晓琳,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职业健康心理学。

猜你喜欢
和亲共情教养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养方程式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