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肇升
品格高洁铸党魂
——忆哈尔滨第一任市委书记钟子云
邢肇升
一身换得百花开,赤血丹心映日来。在上世纪70年代,我曾给原煤炭部常务副部长、中顾委委员钟子云当过秘书。他1934年入党并在哈尔滨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滨江地区工委书记、松江省委副书记、哈尔滨第一任市委书记等职,于1999年去世。
我现已年逾古稀,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往事都已淡出记忆,但钟子云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廉洁奉公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他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立了很多规矩。多年来,我和他的家人都能自觉遵守。仅举几件鲜为人知的故事,看他的一尘不染和坚定信念。
钟子云终生与书为伴,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自幼好学,阅读进步书籍,启蒙闯关东寻求救国;30年代在东北“抗联”时,环境很艰苦,为适应工作需要,刻苦学习外语,后来被派送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50年代任北京矿业学院院长时,珍惜机遇,经常深入课堂,系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为以后铺垫了理论功底;70年代在秦城监狱中,复读马列经典,坚定革命信念不动摇。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尤其是平反恢复工作后,虽已年逾花甲,读书精神丝毫未减,求知欲望不见低落。他家的书房藏书有近千册,有时还要我帮助他到北京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每周法定休息日,我都陪他到煤炭部机关办公室批阅文件、看有关资料。孜孜不倦地读书习惯,伴随着他的一生,做到学以致用,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钟子云到外地出差时,每次只随身提一只很普通的“双梁小竹筐”,放些生活用品。身穿布衣布鞋,着装很像一般平民百姓。熟悉他的朋友见到后常说,钟部长应该换个皮箱包了!他总是风趣地说,这只小筐还能再用几年。
钟子云每次下基层,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品,也不在当地采购新奇的土特产品,总是轻车简行,提着那只小竹筐就可以了。他一贯作风严谨,生活俭朴,出差到基层都是吃食堂,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请,一碟小咸菜三餐不可少,早已名声在外。没有人敢给他送礼,一身清正贯始终。
70年代时,人们生活都很节俭,为了方便又省钱,我特意买了一套“手动”理发工具。在家为三个儿子理发,到办公室为周围同志们服务。钟子云得知后,对我说:“肇升,我最近工作很忙,下班后你也给我理理发吧!”我第一次给部长理发,开始真有点紧张,在全神贯注地理发过程中,零距离地目睹他那饱经风霜的稀疏银发和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疤,顿时涌现出对革命老同志的敬仰之情,有一种父辈般的亲切感。从此,他的平易近人的故事在部机关被传为佳话。
钟子云1953年到北京后,组织上安排他家住在交道口寿比胡同6号平房。60年代部办公厅领导发现住房坏损,要进行维修时,被他谢绝;70年代时,街道在他家房后窗下修建了一栋公共厕所,常年蚊蝇飞舞,臭气熏天,附近的居民对公厕都“膈应”。单位对此很关心,多次动员他换房,又被他拒绝。
进入90年代时,北京市进行城市改造,煤炭部兴建了一批新楼,请他入住,再次被他拒绝。无奈一直到趁他病重住进北京医院时,才把家搬到和平里,更换掉60年代的破沙发、硬木板床……令人遗憾的是,他病情不断加重,这位久经风霜的老革命家带着他的伤痛和辉煌,没有看到新家,没有分享幸福的新生活就与世长辞了!
多年来,钟子云很关心我的成长,情同父子,言犹在耳。他每次外出活动时都让我下矿井调研,经受锻炼,不让我随行。
1982年春,他应福州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之邀,到富春江水库为电力部长刘澜波撒骨灰,顺便再调研。当时,他不仅年逾古稀,并患有全身性骨质增生症,行动极其不便。但是他坚持不让我全程陪同,把他护送到厦门后,立即安排我到北京矿务局深入井下,经受锻炼。
还有一次,他应广东省委书记杨尚昆(后曾任国家主席)之邀,到广东从化市疗养。后期因他生病,办公厅领导派我去接他回京时发现,在疗养院中的各位领导干部因年老体弱,身边都有秘书和子女陪同护理,唯独他没有。
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良多,终生难忘。我现在始终把在他身边工作期间,作为培养我、锤炼我的摇篮!始终对他有一种由衷的说不出来的感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982年党的十二大时,钟子云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虽然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仍然心系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基层,听取民意,开展调研,积极参加中央的一些重大活动。
1988年11月,他与原司法部长李运昌联名上书党中央,提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建议》;1997年9月,在列席党的十五大时,又以《深刻的希望》为题,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和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问题”提出建议。他的多次上书,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被批转有关政治局委员等领导“阅示”。
他还与原中顾委27名老同志一起联名给党中央写信,表示去世后丧事从简,捐献遗体,不留骨灰。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等领导的赞扬和好评。
钟子云为国家和人民倾注了全部热情、心血和精力,他像一头负轭的老牛,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
1998年秋,钟子云因肺炎发烧住院,连续数日高烧不退,大夫已给下“病危”!我以煤炭部原老干部局长的身份被“特批”,每周五可以到北京医院探视。
有一天探视时,他发现我在身边,便微微睁开双眼,用细弱的声音说:“肇升,我在小林(原老干部处处长)那儿还有点钱,捐给哈尔滨灾民吧!”听后,让我感到震撼和心欲碎!他在病危中,还关心国家大事,还惦记着哈尔滨市的父老乡亲。我在内心默默地呐喊: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离开医院后,我即时转告有关人员,他家人又补了些钱,买了30床棉被,通过哈尔滨市驻京办事处,寄往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哈尔滨市。他用善举温暖了灾民,表达了他对哈尔滨市的一片挚诚。
1999年3月,钟子云病重。据他夫人樊保瑛说,在他弥留之际,就要“归队”去见马克思,亲人们想把他打扮得体面一点。回到家中,打开所有的衣橱时,竟然找不到一件叫人称心的新衣服为他穿戴。只好饱含着悲楚的热泪,为他穿上早年为接见外宾时购置的、已穿过几十年的一套蓝色旧中山装和白色旧衬衣。
钟子云为抗日救国战斗了一辈子,为国家复兴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唯独没有自己,88岁走完廉洁的一生。为他办后事的悲恸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钟子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英勇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从延安到晋察冀,从抗战到建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一路辉煌都浸透有他的心血。他以自己的浩然正气和高洁品格铸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
曾与他并肩战斗过的中央纪委原常务书记韩光这样评价他:我和钟子云在东北“抗联”是战友,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是同学,在延安中央东北委员会是隐蔽战线的伙伴,到北京我在国家建委他在煤炭部是老朋友。我们相处六十多年,他的特点是:坚持信念,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刚正不阿;无私奉献,清正廉洁。
我现在撰写此文追忆革命先辈,就是想让子孙后代们牢记他们的功绩,传承中华美德,实践党的信念,再谱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中煤能源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