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华,李虎,戴爱梅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乌鲁木齐8300062.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博州833400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黄萎病大田试验
李广华1,李虎1,戴爱梅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乌鲁木齐8300062.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博州833400
应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棉花种子处理,并在大田生产中苗期、现蕾初期、花铃期进行随水滴施处理,在大田发病初期,防效93.75%,在发病高峰期防效64.58%,增产率7.4%,有效控制了病害发生危害,对棉花生产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棉花黄萎病;防效;安全性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上世纪90年代末已在新疆棉区普遍发生[1],近年发生日趋严重,发生面积逐年增加,据自治区植保部门统计,2015年全区发生面积165万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生防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生物农药将成为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中的重要措施之一[2,3]。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病菌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棉花生长[4~5],试验选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大田棉花黄萎病进行防治,试验评价该药剂的防效和对棉花的安全性,为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1 供试品种及防治对象
供试棉花品种:新陆中21号(耐黄萎病品种[6~8]),防治对象为棉花黄萎病。
供试药剂: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用连续种植棉花30年左右的棉田,黄萎病发生严重,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以上,4月23日播种,高密度宽膜种植,滴水灌溉。
试验设2个处理,1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不设置重复。其中,药剂处理棉田面积50(666.7m2),对照处理棉田面积10(666.7m2)。
2.1 施药时间和次数
在播种时(4月23日),按药种比例1:100对棉种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在棉花苗期5~7叶期(6月15日)、现蕾初期(6月30日)、花铃期(7月10日)结合滴水灌溉,每次滴入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g/666.7m2;以相邻不滴药的棉田为对照,调查分析其发病情况及产量情况。
2.2 气象资料
2014年6月15日(棉花5~7片叶,株高13~ 15cm)第一次滴药,当日天气晴,最高气度25℃,最低气温15℃,平均温度20.5℃,棉花未发病;第二次滴药时间6月30日,天气晴,最高温度为28℃,最低气温16℃,平均温度22.5℃,黄萎病开始出现第一次发病高峰;第三次滴药时间为7月10日,天气晴,最高温度为27℃,最低气温20℃,平均温度23.5℃。
2.3 调查方法、药效计算方法
2.3.1 调查方法
在出苗后5d开始调查出苗情况及出苗时间与苗情情况;在黄萎病发病高峰时期,在药剂处理与对照区进行调查,每处理随机选取三点调查,每点选取棉苗100株,观察叶片发病现症情况。
2.3.2 防效计算公式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株数-处理区发病株数)/对照区发病株数]×100%
3.1 试验药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表11000 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田间调查表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控制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出苗后发病初期开展第一次调查,供试药剂拌种的棉田病株率为3%,对照田病株率48%,防效93.75%;在大田黄萎病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开展第二次调查,药剂处理棉田病株率为34%,对照田病株率96%,防效64.58%;在第二次发病高峰期开展第三次剖秆调查,药剂处理棉田病株率为47%,对照田病株率121%,防效62.09%;
3.2 试验药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表2 枯草芽孢杆菌田间试验调查及考种情况
从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使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棉花的出苗率,对铃数、单铃重、衣分等构成产量的因素,依次比对照增加0.89万铃/666.7m2、0.3g、2.1%;籽棉增加21.32kg/666.7m2,增幅为7.4%。
3.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据调查,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田,出苗时间提前了1~2d,苗期长势较对照田健壮,供试药剂对棉花出苗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滴灌施药后,对棉花生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
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控制病害发生危害,对棉花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好。使用时要掌握好药剂使用剂量,应在停水前2h开始放药滴施。棉花黄萎病的防控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在棉花生产全过程中做好病害预防,在病情达到高峰期之前提前开展防控。
[1]缪卫国,田逢秀.新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趋势及研究现状[J].新疆农业科学,1999(3):12-14.
[2]林玲,张昕,邓晟.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14(3):260-267.
[3]黄曦,许兰兰,黄荣韶,等.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1):24-29.
[4]但红侠,董宁,万素梅,等.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11):2221-2225.
[5]张栋海,蔡志平,魏俊梅,等.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J].新疆农垦科技,2014(7):29-31.
[6]师维军.新陆中21号简介[J].农村科技,2005(2):18-19.
[7]刘政.新疆棉花枯萎病发病规律及定向筛选提高品种抗病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
[8]易海艳,查向浩,马江峰,等.新疆陆地棉品种抗枯、黄萎病鉴定[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3):16-21.
10.3969/j.issn.1007-3574.2016.01.023
李广华(1978年—),陕西西安人,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防控工作。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