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政府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近年来,我国创新领导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把握关键环节,在提升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尽人意的方面,此文通过阐释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公信度缺失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克服措施。
【关键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21-01
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全面推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指导纲领,切实加强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大力提升了选人用人的素质,带动了整个党政领导班子的全面发展,建立了一支得到百姓认可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队伍。
一、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缺失的问题
(一)对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信任度偏低
对选人用人工作存在很多质疑,认为选人用人的制度不完善,存在“人选人”的现象,选拔任用程序不公开不透明,认为政府内部仍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群众对选人用人的关注度极高,但是对程序并不了解,没有真正参与到选拔任用的过程中来,甚至有些群众不认识当届的领导干部。
(二)对政府领导干部的表现不认可
部分群众认为政府选人用人的考核机制与百姓心中的认可度不相匹配,认为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政绩工程、维GDP论和招商引资至上的思路,并不关注群众的生活疾苦。也有大部分群众对政府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敢苟同,认为领导干部在廉政上存在问题。
二、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公信度缺失的原因
(一)民主化不高。群众参与感不高,知情权缺失,监督力弱化,都是民主化程度不高的体现。群众在选人用人中的似有实无的尴尬地位,让群众无所适从。部分群众并不认识领导干部,或者通过事情才认识,使得群众在谣言中失去判断,摇摆不定。选人用人也被内部化,甚至是神秘化,组织选人用人的程序并没有真正让群众知晓,群众在组织的安排下一步步地被民主,而没有主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选人用人的程序在过程中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二)参与感不强。群众在选人用人中不知道自身参与的过程,只在打勾划叉,甚至只打勾充当老好人。在选人程序中也并没有听取群众意见的强调,这也使得很多党政机关选人用人时限定人员参与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很大一部分人被限定出去。
(三)监督权弱化。很大一部分群众并不了解选人用人的具体流程,在一步步被民主的同时,失去了行使监督的权利,在选人用人时甚至只参与了民主测评,看到了公示结果,而其中的环节无从知晓,监督权更是无从谈起。
三、克服措施
(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扩大知情权是改善当前现状的首要条件,没有知情权,就没有公信度。扩大知情权,首先要扩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知晓率,利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让群众清楚地了解到选拔任用干部的各个环节,要让条例落实在字上,利用选人用人的每一个机会增加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在选拔任用时,要了解被选拔人员的基本信息,明白选人用人的规章制度,知道选人用人的具体环节,积极参与到选人用人的各个步骤中去,主动回答群众的质疑和询问。
(二)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增加群众选拔任用的机会,让优秀的干部参与到民主推荐环节中来,在推荐环节不设置非必要的职级限制。在选拔任用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通过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广泛的民意走访和座谈调查。通过宣传和学习,让群众了解选人用人流程,让群众的参与落实到选人的各个环节,从民主推荐开始,让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了解被选拔人的简历和工作业绩,深入设置民主测评环节,涉及到对该同志的看法和工作认可度上来。在各个环节中突出群众的地位,积极吸纳群众参与,让选人用人的每一步不再神秘化,在阳光中公开透明地进行。
(三)拓展监督机制。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监督不应该只停留在事后的公示上,更应该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中。落实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更为重要,要让群众明白监督的主体、监督的流程、监督的方式、举报的流程,更加不要让举报成为内部的矛盾化解,而是选人用人中监督的重要方式。监督不是让矛盾激化,而是增进互相了解,让“同意”变成被选拔人的优点,不要让“没有问题”成为选拔任用的评语。
四、结语
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干部群众都应该主动参与其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孔庆兵.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缺失及克服[D].哈尔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0.
[2]张礼.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崔德路.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杨书慧(1991-),女,山东聊城人,长春工业大学政治行政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