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纳西族现今发展起来的表演性质的民族民间舞蹈。如何做到对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的去伪存真,如何辨别和认识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是我们对该舞蹈保护和传承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58-01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全部人口约32万,其中80%的纳西族居住在云南丽江。丽江现今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坐拥三项世界文化遗产,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和“中国最具魅力十个小城市之一”,随着丽江知名度的提升,世居在这里的纳西族和纳西族文化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纳西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和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拥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资源,至今保留着许多本民族原生形态舞蹈,有许多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例如纳西族的宗教祭祀舞蹈“东巴舞”,在2006年就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纳西族丧葬舞“热美蹉”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勒巴舞”于2015年也被列入丽江市古城区非遗项目。这些珍贵的民族原生形态舞蹈,从不同侧面反映着纳西族深厚悠远的民族文化,从中可以看到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原始艺术、道德观念、思想情感、民俗民风等。
“原生形态舞蹈”也可以称为“原生态舞蹈”,其和艺术化、舞台化民间舞蹈是有区别的,前者属于“生活舞蹈”范畴,后者属于“艺术舞蹈”或“表演舞蹈”范畴,二者的作用和目的不一样。原生形态舞蹈是在长期历史繁衍和发展过程中,以原汁原味的人民群众为源,采用原生态的舞蹈元素、生活元素以及宗教元素为组合,历经世代民间艺人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发展和锤炼,深刻反映人民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思想情感、道德观念而形成的一种舞蹈,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生活性
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是有别于舞台化、艺术化的纳西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其生活性,是指舞蹈的方方面面都来源于生活而不高于生活,舞蹈不以舞台表演为目的,舞蹈的动作、服饰、道具等没有被艺术化,它以原汁原味的方式,根植并出现在纳西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丧葬嫁娶、刀耕火种、各种主题的仪式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着纳西族人民的淳朴的民俗民风、深厚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历史性
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是由纳西族先民创造,经过纳西族民间艺人和人民群众世代传承,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民族风格。它伴随着纳西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可说是纳西族的“历史书”,纳西族原始艺术的“活化石”。例如从纳西族的“热美蹉”舞蹈中,可以看到游牧时代纳西族先民的生命主体意识,看到纳西族先民的原始艺术形态。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具有历史传承的性质,它是在纳西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演变、不断交融、相互影响而保存至今的,我们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鉴别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
三、民族性
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是在纳西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对生命的体验下的一种精神结合体,它包括纳西民族的民族情感、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在特有的语境下,以独有的身体符号和表达方式区别于其他民族,从而充分地体现出纳西民族的民族性、独有性。
我们在对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有一些了解后,还要学会在种类繁多的纳西族舞蹈中辨别真正的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首先,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舞蹈的一招一式都体现着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它不以舞台表演为目的,不是以取悦观众而存在;它不是艺术家的艺术提炼,更不代表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思想,它代表着纳西族人民的民族思想、情感和性格,具有强大的群众集体意识。
如今,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虽然今天我们在丽江的一些景区和舞台上还能看到,但那其实是被“异化”了的原生形态舞蹈,走上了表演的舞台,都或多或少都打上了表演的烙印。我们要学会区分真正的原生形态和非原生形态舞蹈,两者在传承和发展上要区别对待,找出各自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在丽江的一名舞蹈工作者,必须做好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传承和发展的工作。我坚信,在政府的领导下,大家参与到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中,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刘金吾.舞蹈王国再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3]王晓.浅谈原生态舞蹈的挖掘保护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4.
作者简介:
常国华(1978-),男,云南昭通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方向。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Y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