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神话剧是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戏剧种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备受观众喜爱,在戏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有着鲜明个性的戏剧门类,神话剧创作过程中必然有着自己独有的艺术规律,身为戏剧化妆造型工作者,理当要从服装、造型、化妆等多个方面去分析他们的规律,以便做出更好的神话剧,繁荣当下的戏剧发展。
【关键词】神话剧;人物造型;意象表达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48-01
一、意象化的基本特征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戏曲的“意”就是戏曲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意念而创作出来的物象、形象。
在所有的戏剧作品中,神话剧的人物形象来源是最为自由和广泛的。从日月星辰,到鱼虫花鸟,不论有生命的没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具象的抽象的,都可以通过“人格化”的艺术手段,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舞台上,去反映人类的现实生活。
中国戏曲要求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考虑到角色、演员和观众的完美结合,所以在化妆造型时既要照顾这些艺术形象本来的形态习惯和自然属性,体现角色的生动鲜活;还要彰显出演员本身的表演特色,考虑如何呈现出戏曲独有的美学特征;同时要照顾到观众的观剧习惯,符合当下的社会审美理想。只有几个方面都兼顾到,才是一个成功神话剧艺术形象。
二、具象特征的意象提炼
作为以视听感受为主的戏曲艺术,首先就是要以“形”示人,在重神轻形的戏曲美学支配下,神话剧写意性的表现形态主要通过夸张变形的写意处理得以贯彻落实。具体就是根据艺术形象的原型进行分析,通过增加、删减、变异等手法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化,使新造的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
比如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和小青头上戴的蛇额子,就是根据自然界中蛇蜿蜒行走的自然特征进行的一种艺术变形,在头箍形的额子两侧均卷出九个圈,使其呈蛇形弯曲状,中央缀有绒球光珠面牌;再如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中的白骨精本是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采天地灵气变幻成人形。根据戏曲舞台的艺术规律及原体的特征,艺术家们将白骨骷髅的元素巧妙融合到了人物形象的创作中,花钿及额子的绒球均采用了骷髅的形状,以此来显示白骨精的本来面目,同时因为这些饰物面积都比较小,所以也不会影响整个妆面的美感。
这样的意象提炼已经不是具象特征的再现,而是一种形式美、结构美的再现,不但没有丢失物象本来的特征,还表现出了人与象之间的某种相互感应、互相亲近的精神。
三、抽象特征的意象表达
“抽象”一词来源于哲学范畴,它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呈现。中国是最具抽象美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主张写意、写情、写心、写性的意象构成,而这种意象构成更是中国戏曲的点睛之笔。
秦腔《李慧娘》是一出很经典的鬼神剧,在“鬼怨”一场中,我们前辈捕捉到女鬼来无影去无踪、飘忽不定的特点并进行集中,然后用一个超大的纱制披风解决了这一问题。当李慧娘一身素衣,外披雪白的宽大披风,四十五度侧身快步出场,在抖披甩袖中将一个凄美的女鬼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还有台湾菊坛皇后戴绮霞先生演的《阴阳河》,创作者以“阴、阳”二字为基点,借鉴太极图的元素,采用黑白二色为李桂莲穿戴所用,以示阴阳之界,简简单的两个颜色,却在舞台上呈现出鬼魅之美。
四、意象表达的适度呈现
中国戏曲的人物形象在遵循客观物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加以合理适度的取舍与夸张,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去艺术地再现形象,做到“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立象尽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表达在很大程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是创作者把自己的修养、个性和主观感受以及审美观念寄托于特定的形象之中,是创作者对物象主观的重塑和升华。神话剧中,很多物象都没有固定的具象的存在,所以满足不了我们对客观事物外在形式的临摹,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空间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塑造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和认识表达对象,继而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形式去最大化地容纳主观的寓意与抒情,体现出主体与客体、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高度的完美统一,从而引导和激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
苏东坡说过:物者无常形者必有常理,画者必得其理。正如东坡先生所言,神话剧造型化妆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悟透常理以形写神。所以神话剧的化妆造型创作不是对原体任意、毫无限制地扭曲、变形和篡改,而是要以传神写意为目的,对原体进行合情合理的夸张、变形、调整,使得艺术形象既符合原体的内在本质,又传达出中国戏曲美学的神韵,这才是神话剧化妆造型的最终意图。
作者简介:
王 芳,浙江省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二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师从蓝玲,曾获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各大戏剧节多个奖项。主要作品:昆剧《金印记》、京剧《落梅吟》、话剧《尹湛纳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