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民画 原生态艺术的狂野力量

2016-04-16 20:28雪声
中国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舟山市海岛渔民

雪声

舟山,中国最大的群岛,最大的渔业生产加工基地,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经济新区。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马岙唐家墩原始村落,据称是中国稻作文化流向日本的经传地。舟山古称海中洲,春秋称甬东,唐代置县,几经兴废,几经磨难。在结束明清几百年岛人内徙和海禁后,舟山有了大批以宁波镇海、鄞县等地为主,来自东部多个省份的大陆迁民。靠海为生的岛民开始了“开门见大海, 出海靠木船, 船上一枝橹, 摇遍四海路”的生活,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培养了岛民独有的海洋文化和艺术价值观。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舟山渔民画”则是体现海岛文化最好的标识。渔民画画家多是渔民出生,与大海长期的共生使他们对大海有了特殊的理解,也能随时察觉到大海的变化。渔民画家们将大海的海腥味、鱼腥味、泥土味,用他们质朴、率真、粗狂甚至野性的张力,通过内容和形式大胆地表现出来,从而有了舟山渔民画与其他流派不一样的艺术表现力。

内容多为描绘渔民生产劳动场景、海边风俗和海岛民间传说等,注重地域特色,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海腥味”和“独特性”。舟山渔民画渊源于海,蕴藉于海,发展于海,底蕴深厚的舟山海洋文化孕育着优秀的本土艺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金色海乡为渔民画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舞台。

1982年,金山农民画的辅导者吴彤章先生和渔民画画家们进行深入地探讨后,画家们认识到渔民画必须画渔民自己的生活,画渔民生长于斯的大海,“要在画中感到海风,在海风中闻到海腥味”。渔民画必须让渔民敞开心扉,画他们自己所想,追求“海之子”的艺术品格。同时渔民画艺术语言不用恪守中国画、油画的惯常思维,不用学习学院派画法,而是循着金山农民画的创作思路进行探索,给予普通劳动者的想象力以广阔的驰骋空间。舟山渔民画因为表现大海,因为“海之子”的品格,从一开始就逐渐脱开金山农民画的艺术风格,更加接近作者的心灵,更加自由自在而且毫无拘束,从而出现了近乎原生态艺术的生动和狂野。

1987年,舟山市现代民间绘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画作表现了渔民对艺术不一样的理解,用最淳朴的笔绘出了没有条条框框约束的作品,获得了在京美术家们的一致好评。1988年,舟山市所属的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个县(区)都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舟山的艺术探行者早在70年代确立“海风”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时,也给他们将来的同行奠定了基调。现代民间绘画作者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诠释大海。在他们的画中渔船和鱼是五颜六色的;乌贼夫妻身上飞着鸟携手在红色海洋;海螺如大树一般矗立;没有传说的海姑娘赫然似观音出现,执掌大海中的一切;红色龙骨、黑色铁锚在民间彩绘的天空中传导出大海的神秘莫测;姑娘的头发挂下城墙;就连织网、修船、造屋、打鱼、做米团、下小海、过大桥、海滩排球、市场购物等各种渔民日常生活,渔家姑娘窈窕的梳妆背影,出海渔民沉重的脚步也都被赋予了如歌般的色彩。

舟山市文化馆副馆长的徐锋总结出舟山渔民画的审美特征:

首先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域特色。舟山地处海岛,渔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大海为渔民提供了不竭的生活所需。渔民画家们热爱自己的海岛,热爱自己的劳动和生活,他们以海为动力,依照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在创作中进行联想,用形象的思维来表达他们朴素的思想情感。他们从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出发,进行大胆的创意和夸张,立意奇特,想象丰富,用画笔流露着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和对大海的深情眷恋,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这些充满大海气息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再者是夸张的造型,奇妙的构思。首先渔民画家凭印象作画,对生活当中的印象更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现。比如在鱼的身上可以画很多的鱼网、海鸥及海洋动物,这些东西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交织成一个具有民间特色的造型,而形式又是非常新的。再如渔民捕鱼、捕蟹要用到很多工具,渔民画家们去表现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点和各种物体的特征概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描绘在一幅画面中,使画面有很大的生活容量。其次,在造型上不受任何限制,大胆想象,大胆变形,大胆夸张,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感情为中心,根据需要在同一画面里可以出现仰视、俯视、平视、侧视等现象,构成了舟山渔民画特殊的造型模式。

然后是艳丽的色彩,明快的线条。渔民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既不像中国传统绘画那样的“随类赋彩”,也不像西方绘画体系按照写生色彩学去表现光色变化,而是按照自己的美感意象,主观地运用色彩,他们在不自觉的前提下,十分重视色彩的主观感情作用,把色彩当作表达情感的手段而不受各种色彩关系的限制。在具体的描绘中,渔民画家们又吸收了海岛传统艺术的用色特点,大红大绿,黑白相间,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审美需求予以重新安排,而且喜欢用原色,使画面凝重、典雅、鲜艳、高贵又极富装饰效果,且艳而不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接着是平面的构成,移动的视点。如徐重芳的《渔家乐》,近处的渔船画成俯视的,他说是为了能看清船里装了满舱的鱼,而远处在行使的船用侧面的画法且把船头的两面及两只船眼睛都画了出来,说船应该有二只眼睛,都画出来就好看。散点透视只有在中国的山水画和欧洲现代派作品中才有,而在舟山渔民画中能把物体合理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如张定康的《穿龙裤的菩萨》,为了画面的需要可以把远处的船与近处的船画成一样大,近处的人画得很小而远处得人画得很大,整个画面看上去还非常的合情合理。这些处理方法已经趋向不合理的合理,不真实的真实,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最后是作品的整体,风格的多样。舟山渔民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艺术品格,能表现画家个性,有丰富生动内容的独具风格的现代民间绘画。画家们注重作品语言探索,在保持提高渔民画整体艺术水平的同时,又丰富了渔民画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在内容上各种以海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嵊泗渔民画大都以表现渔民与风浪搏斗的艰辛和海岛民问传说为题材;岱山渔民画以海洋鱼类为题材,想象丰富,变形奇特;普陀渔民画从海岛生活上挖题材,用丰富的、多角度的、甚至哲理的思维来表现大海及对大海的感受。

近些年,创作者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对艺术认知和创作手法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在创作手法上在原来色块平涂的基础上,发展了油画、水墨、剪纸、版画、细描等多种形式,使渔民画的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普陀东极渔民画则采用纸版画形式,使画面造型更加稚拙,色彩更加强烈,层次更加丰富。岱山渔民画在黑卡纸上做文章,拓、印、描多种手法并用,画面制作更加精致。嵊泗渔民画仍采用布面油彩作为制作手法,粗犷豪放中有几分细腻柔和,设色强烈对比,艳丽中多了几分宁静,层次丰富。

从90年代后期,随着舟山市踏出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步伐,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使舟山现代民间绘画得到重视和扶持并为这批业余作者提供较为理想的机制和展示平台。舟山市文化主管部门在基层建立五个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基地,主办了两届“中国舟山渔民画艺术节”,并于2006年起由舟山市群众艺术馆坚持每年举办全市现代民间绘画创作班。岱山县普陀区嵊泗县三画乡均成立“渔民画协会”“渔民画发展中心”“海边画廊”“渔民画陈列馆”“渔民画展示馆”。尤其是嵊泗县的田岙村投资80万打造渔民画壁画村,全村所有房屋的外墙画满渔民画,带动海岛特色文化旅游。

自2000年起全市有100余位作者的1200余件作品入选省、国家级展览;350余件作品获省、国家奖项;120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其中不少作品远赴多地国家展出。

2014年4月21日,由舟山市委宣传部牵头,舟山渔民画产业协会成立 ,舟山市渔民画产业协会由全市渔民画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渔民画作者自愿组成,首批会员54人,协会主旨是团结全市渔民画画家、衍生产品研发企业和一切支持舟山渔民画事业发展的各界人才,加强合作,搭建渔民画创作交流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共同探索科学合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渔民画产业的发展壮大,打造舟山海洋文化产业的特色品牌。

去年11月,渔民画重返中国美术馆,这次的作品依然描述着舟山渔民最真切的生活,依然朴实,但与上次不同的是,画家们的画中开始有了新的艺术概念和绘画技巧。在新时代下的他们似乎对大海又有了新的认识,对艺术有了不同的概念。同时舟山渔民画在绘画艺术之外又衍生了一系列新的工艺品,成为渔民画的延伸。

舟山渔民画通过夸张的造型,奇妙的构思,艳丽的色彩,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它以现实主义的视角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艺术地再现海岛地区的生产生活场景、民间民俗风情;现在它又将在新的时代中找准它独有的位置,不断向大众展现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它独有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舟山市海岛渔民
好惨好惨的事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舟山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王安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节选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