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强调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全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五分之一。但是,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却只有21个。因此,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堪忧现状。让中国制造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消费需求。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把从古罗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作为探讨的对象。这位当代顶尖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匠人》一书中把身体劳动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桑内特认为匠人的领域远远大于熟练手工劳动的范围。匠人精神这个词不是一种渐行渐远的语境,而是一种品德修行,代表着一个时代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
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制造出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瑞士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的凝神专一,使得瑞士表得以誉满天下,成为经典。日本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追求极致,专业、专注。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做任何事只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工匠在劳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像打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一样工作,进入到一种无我的教徒般的寂静世界。这是一种最质朴纯真的人性冲动。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本期我们集中发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传人,挖掘千年传承背后的匠人精神,意为为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提供历史和现实范例。“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必将是助推当代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精神没落、资源日渐匮乏的后发展时代,重塑工匠精神,是产业工人灵魂的自我救赎之道,也是生产制造大国生存和发展的必由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