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霞
语文课堂上的讨论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小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内容作更深刻的理解,使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深层次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可以沟通学生之间的感情,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班集体。所以,老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题,以获得更佳的讨论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重点
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讨论这一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广为应用,讨论是指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围绕共同问题,通过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形式。讨论只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讨论,课堂讨论的重点不是讨论的结果如何,而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问什么、何时讨论,教师应有明确的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讨论的问题的应选择通俗易通、简洁、具体、有趣、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水的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质疑、思考、感悟,展示能力,充满了创新的思维。好的论题出现的时间也必须得当,当需要突出重点时,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重点突出。这样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分配,组建成员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组织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在安排小组成员时,要优、中、差生搭配均匀。在课堂讨论前,教师应提示小组内明确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职务,如主持人、报告人、记录员等,人人参与,生生互动。为增进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各种职务轮流担任。要让学生懂得讨论的要求,在讨论中,不但要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发言,还要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只有在讨论中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并具备了倾听、尊重、平等和合作等这些意识,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三、平等、互助,创造氛围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融入学生中,创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学生会大胆的想、说、做,大胆地发表他们的看法。并不是坐在一起就一定能合作,免不了有些小组因能力、实力等原因无法顺利合作,教师要因组而异,对症施助,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的参与到困难小组中,担任一个角色,让学生毫无察觉的得到帮助,无意中指点迷津,也增加了孩子们的信心。
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获得课本以外的东西,训练他们思大的能动性,充分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尽可能的把时间和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归纳。维的敏捷性,认识事物的全面性,深刻性。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的一般方法,符合课改要求,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相互启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表达合作的习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灵活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