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016-04-16 20:47:35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

刘 兵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江苏 南通 226007)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刘兵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江苏 南通 226007)

“第二课堂”是加强学生素质拓展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介绍“第二课堂”的组织开展情况,并提出打造精彩“第二课堂”、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议。

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载体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计划和专业实践活动以外的,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加强学生素质拓展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对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第二课堂”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相比“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更为形象具体,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学生的参与面更为广泛。作为有益补充,“第二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态度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强调知识的拓展、情感的升华和实践的锻炼。因而,“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课堂”是优化和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它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主体性和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学工处、团委及学生组织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生沙龙、比赛竞技、社会调研、公益慈善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第二课堂”是营造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活动的文化品质、展示优秀学生组织及个人的精神风貌、增强学校影响力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跃程度、活动质量、品牌建设情况和社会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是一所学校的本质、个性,以及校风、学风、班风等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二、 “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参与热情不足

“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类型多种多样,但在尊重学生的选择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二课堂”活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必做项,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文化活动项目;另一种是选做项,或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或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或是开展节日庆典等方面的需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参与的文化活动项目。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安排,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照顾到学生的需求差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仍然对“第二课堂”活动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是不配合。有些学生认为这些活动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有些学生认为这些活动质量不高,没有参加的必要;还有些学生比较自卑,怕出丑而不敢参加活动。因而,学校要通过教师、学生骨干和学生组织了解情况,做好思想疏导、宣传发动和效果反馈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的策划、部署、实施、督查和反馈工作。

2. 活动形式单一、创新不足

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活动和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创新动力不足。目前,各院校有娱乐类、学术类、公益类、体育类、实践类、艺术类等数十种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涵盖的知识面广,涉及的领域宽,但有些学生团体或个人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被动地参与其中,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有些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死板,内容老套,不屑于参加;有些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虽有很好的想法,但由于缺少意见和建议征集平台而不了了之。究其原因:一是活动本身存在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把学生作为执行和落实任务的工具;三是没有有效整合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存在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四是学校缺少对相关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

3. 活动反馈作用有待改进

“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反馈、评比表彰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掩盖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二课堂”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因而,要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效益的反馈,及时总结影响“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因素。然而,在“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反馈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优秀学生的评比和表彰,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积极、行动不给力等问题,出现优秀学生更加优秀,消极学生更加消极,学生两极分化更为严重的现象。所以,调查和了解“第二课堂”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鼓励先进,帮助落后,才能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达到广泛的教育效果。

4. 相关部门缺乏全面统筹

各部门围绕各自的工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整体上缺少全面统筹,使“第二课堂”活动存在很多重复劳动,影响了工作效能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由学工部、研工部、团委、就业中心等部门开展,且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如团委社团活动、就业中心组织的以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和服务为特色的活动,但各部门各司其职,往往没有进行资源整合,难免出现活动多但重点不突出,设计单一,缺乏长远设计等问题[1]。

三、 打造精彩“第二课堂”活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议

1. 顶层设计

学校的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要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视角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全校“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上来。学校应该统一育人理念、健全育人机制、完善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式,实现全校范围内的资源统筹,使“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科学规划和统一布局。

首先,从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能力提升和兴趣爱好养成等多个角度,统筹规划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其次,开展大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摸底调查,建立学生素质发展档案,记录学生入校后的“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肯定优点、分析不足,从而为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再次,开发包含多种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合作、协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优品质。

2. 规范管理

为了使“第二课堂”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学校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首先,加强对活动计划和方案的审查和批准工作,包括对相关单位的主办或承办资质、计划的详细程度及严谨性、方案的可行性等。其次,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前期的活动宣传、中期的活动开展、后期的活动效果等。记录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主办或承办单位反馈。再次,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包括经费的预算、支出等情况,从而保证活动经费的规范使用。

3. 制度创新

健全和完善“第二课堂”活动制度,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首先,实行学分制或积分制,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常学校只是把“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年终综合素质考评的一个参照,但考核权重比较低,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懒散状态。其次,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部门工作考核范围,使各个专业院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从而为“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更多的保障。再次,加强组织领导、师资配置、经费管理、经验交流等“第二课堂”活动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提供便利。

4. 科学评价

以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受益度取代评优评奖,使“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更为客观、合理和富有成效。“‘第二课堂’活动的良性发展应走出单纯的评优获奖的功利性误区和随意性、主观性评价的误区,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客观性评价体系,即科学地设计指标及其权重,根据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受益度进行客观评分以量化评价。”[2]一方面,从组织管理、活动内容、活动效果等方面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测评、效果跟踪等手段,构建“第二课堂”活动质量评价机制。另一方面,邀请学生就业单位、企业咨询机构、社会实践基地等有关负责人协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评价和反馈工作,同时搜集和整理有关数据、意见和建议,为扎实有效推进“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参照。

[1] 宋玲,屠丹丹.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功效浅析[J].学理论,2014(33):151.

[2] 罗湖平.挑战杯与商科院校第二课堂体系建设[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93.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育研究课题(FYJY/2014/10;FYJY/2014/19)

刘兵(1980— ),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E-mail:liubing@jcet.edu.cn

G642.0

A

2095-3860(2016)04-0290-03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