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物理初高中衔接问题的一些思考

2016-04-16 22:44:27洪益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实验

洪益军

(龙海第一中学,福建龙海363100)

解决物理初高中衔接问题的一些思考

洪益军

(龙海第一中学,福建龙海363100)

刚进入高一的新生,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甚至惧怕物理。究其原因,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出现了问题。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如何使新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初高中物理融合的策略是每位物理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策略

刚升入高中的新生,经常感觉物理特别难学,甚至中考物理成绩很好的学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跨度较大,从而导致物理教学出现较高的台阶,为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带来了较多的困难,甚至引起物理学习成绩严重的分化。因此,如何消除台阶,使高一新生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差异分析

1.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初中物理内容丰富,声、光、热、力、电、原子等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简单介绍。初中物理知识注重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和现象,非常直观,相对简单。所涉及的知识与应用都是生活中常见且容易理解的,如生活中的力现象、压强等。高中物理需要建立物理模型,思维的深度要求相对比较高,如质点模型、点电荷的模型等。它要求学生能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特别是注重学生能正确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学习的内容是远胜于初中。

2.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黄洪杰教授在《新课程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初探》中认为: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在知识的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其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都要强得多,这就意味着要求学生有更强的思维能力和更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的学好高中物理。初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多半是以直观现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实验涉及到的现象比较简单,有些学校甚至不做实验,要求学生把书本介绍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背下来。初中物理计算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代入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许多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只会机械比较,不注重分析问题,不关心题目的背景和公式的适用条件,习惯背公式、代公式。而高中物理学习、分析问题,往往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有更多的物理题型,需要掌握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初中的机械学习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定义、公式,如果你不明白它的物理意义、适用的条件及其应用范围,乱代公式,面对千变万化的各种题型,也会束手无策。

3.应用数学知识的差异性

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初中物理所使用的数学知识主要是基本运算和少量的几何关系。进入高中后,物理需要更多的定量研究,不仅有代数方法,而且还常使用到函数关系、图像关系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这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如:力的合成中的余弦定理,力的分解中的三角关系,追逐问题中的极值判断,速度与时间变化关系图像中的斜率与加速的关系等。这些都增加高中物理学习的难度。

二、初高中的物理教学融合策略

1.知识重点转移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在《物理教学讲义》认为,解决物理入门难的关键是:在讲解物理基本概念的时候,要抓住“常识”,从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去分析,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丰富,把生活和学习高度统一起来。张永红教授在《谈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也这样认为,物理教师教学的成功就是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必修一第四章《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单元,力的基础知识占这一章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提高和加深,并且引入新的知识。在高中教学中要注意新旧过渡和衔接,在旧知识的复习中逐步提高,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掌握新知识。相对较难的新知识,如物体的受力分析,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应该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在对具体力的认识的基础上,对简单的受力情况做定量分析,对分析力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有所体会。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成功地使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避免了人为走“弯路”,降低物理学习难度。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不断建构、永远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主体按照自身的知识结构同化建构客体,使客体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另一方面,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又使主体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容量,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这种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动态发展进程。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努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而且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变通方法。要在整个高中学习开始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及时总结比较。例如,重力、摩擦力、压力,新知识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三个力的异同。学生在汇总过程中知识点得到整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决物理问题重点是题目分析,寻找关键字和隐含的已知量,审题过程思维要严密,推理过程要严谨,根据题目条件列出关系式。解决步骤要简洁,但不能忽视或省略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

(3)养成经常动手做探究的习惯。初中物理生活中有许多容易做的小实验,如声音共振实验、流体实验、惯性实验等。学生在动手操作做小实验的过程中会加深对物理教材内容的理解,在实验中也会发现一些物理现象跟课本叙述不同,这是因为课本叙述是错误的?或者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果能进一步深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悟到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可以体会到生活现象并不一定代表实际的知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直到水落石出找出真相。

3.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高一新生刚接触高中物理,往往觉得物理模型抽象,难以想象,难以理解。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尽可能采用视觉呈现、示范和诱导,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结合动手、观察、思考等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课堂上列举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并从而得以掌握。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又动脑来获得物理知识,在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必修一第四章《弹力》这节课,在课堂上我们不着急给弹力下定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实例说明什么叫弹力,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是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和橡皮绳的弹力学生易懂,也易演示,演示效果也很好。但桌子表面的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桌面发生形变,如何使微小的形变演示出来就显得很重要。通过课堂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可以使物理课更加生动,通过直观性教学能更轻松地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从而降低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问题。

4.注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即反思能力。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建构主义同时还强调学习的建构性,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等具有清醒的认识,并能调节、控制、反省自己的认知行为。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面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无论对错,教师要给予肯定;学生在小测中成绩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我们会发现教师在每一次表扬学生之后,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我们还需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女同学学习物理的信心。男生女生在学习物理上有性别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但差异在特色上而不在水平上。教师要帮助女同学启发思维,创造动手、动脑的环境,使其在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方面有所加强。教学中能真诚地对待学生,少一点唠叨,多一些鼓励;少一点埋怨,多一些笑容;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指导;相信学生的心是会感受到的,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寻找到有效的方法。仔细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1]费恩曼.费恩曼物理教学讲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2]张永红.谈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3).

(责任编辑:詹国荣)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