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究
张 琳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媒介和学习内容逐步向微型化过渡,于是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微信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一款新兴的即时通讯产品,也是新兴电子产品和教育相融合的产物。本文系统分析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移动学习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促进微信和移动学习的整合,为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新的思路。
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学习模式
微信又名WeChat,集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于一体。在微信的基础上,腾讯公司又添加了一个新兴的功能模块即微信公众平台(WeChat Public Platform),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有实时消息、用户管理、群发消息、素材管理、设置等功能。通过选择相应的性别或者地区管理者可选择群发的对象,来实现更为准确的消息推送,推送内容一般是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和图文消息等形式。素材管理是用来编辑管理者想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在推送前要将素材如图片,语音,视频等上传到素材库中。[1]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功能包
微信用于移动学习取决于微信具有强大的功能包,微信功能包分为人人交互,人机交互和机机交互。人人交互功能主要体现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等。机机交互主要体现在微信的扫码功能,而微信公众平台则充分地体现了人机交互功能。[2]人机交互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订阅
订阅表明学习者希望获得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者点击通讯录,会呈现“新的朋友”“群聊”“标签”“公众号”,点击公众号,通过添加按钮,再输入相关的关键词 ,即可查找到与此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输入“英语口语”,点击搜索会出现与英语口语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关注的公众号。(如图2-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订阅模式不仅可以用于学习内容的发布上,而且微信的订阅模式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个性化需求,有效地支持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2.推送
推送指微信公众账号的管理者主动将学习信息发送给用户,管理者通过群发功能推送学习内容供学习者学习。一般情况下,学习内容呈现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主要是文本形式,音频形式,视频形式等,它们按照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要求被编制成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把学习知识推送给微信用户,使学习者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就能完成知识的学习。[3]
3.自定义菜单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管理者可以自定义菜单的功能,管理者通过自定义菜单实现功能按钮,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知识服务。以微信公众账号“英语口语”为例,此微信公众号的自定义主菜单为三个,分别是英语社区,英语大餐和神秘邂逅。其中每个主菜单里又分若干个副菜单,如英语大餐里又分为英语秘籍,每日一句,双语美文和实用英语四个副菜单,神秘邂逅里又分为历史文章和吉米老师两个副菜单。(如图2-2)
4.分享至朋友圈
提供分享功能,方便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者通过关注公众账号后,公众号会向学习者不定时推送学习内容,比如每日一学,动态新闻的链接等等,如果学习者想要分享此学习内容,可以在推送的图文信息右上角添加“分享”按钮,就会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就可以看到可以共同学习,完成知识的共享。(如图2-3)由于微信在当代大学生中风靡,通过微信分享功能将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分享到朋友圈,必将是一种有效和新潮的资源共享方式。
5.回复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有关键词 回复功能,学习者根据个人喜好输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关键词 ,即学习者可以回复相应的关键词 从而获得相应的学习内容。例如:“英语口语”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关键词 有“学英语”“听力”“口语”等,如回复“单词”,即可获得有关单词相关的学习内容。(如图2-2)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增添了不少学习乐趣。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模式的设计
图2-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
1.教师前端分析
教师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可行性分析,对学习者的分析,确定学习活动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主题等。
针对可行性分析,教师需要考察学生拥有移动设施的情况,如果有移动设施是否使用微信这一软件,以及需要了解现状是否适合使用移动学习的模式,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否支持移动学习,还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风格,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4]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前端分析时,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说,要兼具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力求面面俱到。
教师经过前期分析,再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实施移动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发布者,掌握着教育目的,并采用了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情境,调控整个教育过程,使得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目的。
2.移动学习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过程是整个移动学习的核心环节,教师根据前端分析的结果编制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再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主要是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两个环节,教师首先将预习学习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给关注的学习者,学习者在课前进行“预热”,自主消化理解;基于微信的课后巩固形式也多样,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的相关网址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们巩固练习,也可将与知识点相关的课外拓展知识进行推送。[5]
教师可以创建微信学习小组群,为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桥梁。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群里自由发表言论和学习心得,以及疑惑的知识点,在师生一起交流探讨中解决问题。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统一解答,协作交流解决问题;针对学生个别性学习问题,教师可以私信该生进行个别化指导。
3.反馈评价
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原则要注重以下原则:
第一,发展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客观性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具体,科学合理,不能夹杂个人情感和主观臆想。第三,指导性原则,教学对学生做出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价,更要侧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第四,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为增加评价的准确度,评价的主体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该生的最终评价结果。第五,注重过程性评价原则,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该生在微信群里发言的次数,是否积极参与问题讨论等等,形成性评价也可方便教师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方便教师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优势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良好的即时性和较强的交互性,并且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移动学习中独占鳌头。
首先,微信用户规模大。据微信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底,微信公众帐号总数已达580万个。微信公众账号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教育教学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添加微信公众号进行移动学习,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门槛的限制,有效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其次,微信公众账号推送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一种,管理者可以推送图片,视频,语音等内容,多元化的推送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微信用户自由度较高,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公众账号进行关注学习,更体现了微信公众平台以学习者为本位的特点。
最后,微信在移动设施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人们常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都可以安装微信客户端,用户只需要简单注册即可使用微信,再关注相关的学习类公众账号就可以进行移动学习。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在微信公众号提供给大众学习便利之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首先,微信公众号的宗旨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可见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影响力在于推广个体的品牌。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是用于推广企业品牌,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在教育领域发展还不完善,也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只是微信公众号的一个附属功能,还未完全开发,一些移动学习资源也未形成规模,总之,还不成熟,尚处于初级试水阶段。[1]
其次,一些微信公众账号出现不及时推送消息的问题,再加上有些学习者自制力较差,在网络顺畅的情况下,登陆微信后,并不能自主地进行移动学习,反而利用微信进行网络聊天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最后,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移动学习成本较高。进行移动学习,前提是必须拥有一个移动设施,目前,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施在中小学中还不普及,也不提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但是这些设备在大学生中使用比较普遍,所以相对来说,移动学习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如若在没有免费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学习所需要的网络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再加上如果网速过慢,也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总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其优势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教育工作者应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型教学媒介,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相信通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在未来教育教学中,微信公众平台将逐渐发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1]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
[2]王朋娇,蔡宇南,段婷婷.微信功能包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1).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4]何敬,尹斌亮,赖利旗.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以“藏语常用语”专题学习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8).
[5]乔诗淇,戴心来,姜淑敏.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
(责任编辑:邹开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