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关于市场有效供给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吕维倩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由于公共物品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公共物品政府供给在20世纪中期的学者心中为大势所趋。但随着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公民需求日益多样化,此刻政府无法满足,且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共物品的类别和属性也相应发生改变,于是公民开始重新审视市场功能。诸多文献和实践证明,在很多前提下,市场完全可以有效提供部分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市场供给
首先是公共物品的类别进行了扩展。布坎南认为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还存在大量的“俱乐部物品”,这些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当其消费超过物品规模时就会发生拥挤。正因为由于拥挤会造成使用低效,因此决策者开始制定一些收费制度来实现排他。因此公共物品选择何种供给方式则主要决定于排他技术的提升和个人偏好的多样化,这便为这些物品能够由市场供给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技术进步以及环境的变化也为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提供了可能。戈尔丁曾说,若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供给,并不是完全因为市场失灵,而是排除不付费者的技术没有产生或者经济上不可行。现如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公共物品的属性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而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改变公共物品的特性,例如公园本质为公共物品,但人数拥挤时由于增加一个游客会降低消费质量,因它此时属性发生变化,具有排他性。此外私人拥有保镖,泳池也是替代了部分的公共物品。
既有理论和文献也论证了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起因于政府失灵问题。德姆塞斯从技术角度出发,认为不同的人针对同一公共物品有不同的偏好,在可以实行使用者付费的情况下,私人企业是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布鲁贝克尔则认为,针对于公共物品出现的搭便车问题缺乏实际研究,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是理性经济人,其实际存在着很多影响公民表达个体偏好的因素,公民在通过比较收益后会避免选择短期利益而损失长期利益。因此搭便车问题虽然存在,但并不十分严重,针对此,史密兹指出可以再利益相关者之间订立契约,根据之前所述的一致同意原则来决定。
最后制度水平的提高和变迁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之所以存在市场失灵,是由于其产权不明晰所导致。此外,交易成本较高会影响物品的供给方式,这也是学者认为政府相对于市场供给的有效之处,但是如若针对有限成员如社区等,其公共物品的供给变可以通过成员协商降低交易成本来提供,例如社区内垃圾清理及保安等。基于以上因素,有关产权制度设计水平的有效提高和变迁都提供了方向和可能性。
在亚当.斯密看来,提供公共物品是国家的天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需求日益多样化,政府规模愈加膨胀,此时政府不仅财政有限,人浮于事,使公共物品总体供给不足,而且政府供给与公民需求不符合,满足不了多样化的集体偏好,此外政府垄断过多,腐败严重,不仅未降低供给成本,而且也造成了低效浪费的严重现象,引发了“政府失败”问题。诸多学者将政府失败原因归结如下:
1.政府久日缺乏竞争机制和动力导致低效。由于政府天然的强制力,并以法律作为后盾,这间接导致了政府内部出现极其严重的懒惰成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竞争力,在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时显得漫不经心,不仅导致了生产和经营的低效,也出现了分配的低效,这样做及损害效率又损害公平。
2.政府人员作为“人民公仆”和“理性经济人”之间的矛盾。这两者矛盾,直接导致了政府官员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有私心,谋取私利,出现腐败寻租等现象。
3.社会需求多样化和政府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在不断提高,公民需求也在日益多样化。但政府无论是财政能力还是资源都很有限,很难适时为公民提供高质量大数目且丰富的公共物品,如此便满足不了人民需求,也就与当初政府存在的目的相违背。
4.政府决策失误造成公共物品供给既缺乏效率也缺乏公平。政府能够良好制定供给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应该准确搜集公民需求。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个体偏好和集体偏好难以明确,造成政府在某些方面决策失误,盲目供给,一方面造成收益人群分配不均,另一方面供需不相一致,直接造成资源浪费。
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固然存在其合理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适合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高低取决于其供给方式的选择,而公共物品的两种属性是影响供给方式最重要的因素。公共物品的两重属性和配置方式主要取决于排他技术的发展或经济上是否可行。因此理性分析公共物品供给的成本和效益,才是决定公共采取何种供给方式的关键。市场若想有效提供公共物品,需要满足一下先决条件:1.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从理论上说必须是准公共物品。2.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从技术上说必须可以实现排他。3.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从产权上说必须明确。4.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从制度上说必须得到政府保障。
只有满足以上先决条件,市场供给才会有效。
综合以上所述,公共物品市场提供存在可能,并且也将必然和政府一同提供公共物品。但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供给主体是否多元,公共物品的供给都应以政府为主导。因此有关公共物品市场供给的制度设计不可避免要在政府的重要参与下进行。
若某些物品不仅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同时也具有私人物品也就是经营性特征时其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来生产提供。在制度安排中不仅要良好引入市场机制,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实际上,我们所熟知的四类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收费公共物品、有限免费公共物品以及共用资源)包含着不同特点的公共物品,因此在研究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中,应根据其特点差异选择不同的市场机制方式。
1.政府需要明晰产权为市场供给奠定制度基础。正如前文所言,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之所以经济上不可行,是因为产权不明确,而在一国范围内,产权的界定是靠政府来安排。因此政府要明确界定公共物品产权,例如将基础设施出售给企业或者是将基础设施企业股份化,通过一定制度手段来明晰和规制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公共物品市场供给的集约化。此外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但也要遵循一定的法制制度进行规制。政府在市场供给过程中除去明确产权外还要制定理性规章还规范市场运行。
2.公共物品市场供给必须遵循市场规则,打破垄断。垄断导致供给低效、低质,且容易存在腐败寻租现象。公共物品市场供给动机来源于政府失灵以及消费者的超额需求。消受众者自愿选择通过市场供给来消费公共物品的重要原因便是其需求过多政府无法满足。这种超额需求自然而然会引起具有敏锐力的企业关注,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有未满足的需求就一定有市场”,既有利益可寻,就一定要遵守市场规则,若市场供给业务唯政府是从而不顾市场规律,则必定会引发市场混乱,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3.政府在市场供给中应扮演重要角色。公共物品市场供给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政府理性安排,相反,政府需要在此过程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才能是公共物品市场供给集约化。首先政府需要扮演激励者角色: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诱导企业或是社会资本来投资公共物品;其次政府还应扮演规制者的角色:市场供给离不开政府政策管制,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最终目的是要满足公民利益,因此营利性市场也要承担公共责任,接受政府管制;最后政府还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市场供给公共物品需要政府监督,通过监督可以是市场本身做到规避腐败、浪费等问题,因此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吕维倩(1991-),女,硕士在读,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