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
精准扶贫要摸清农民群众盼些啥
林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是一个难点。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越来越接近的当下,如何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特别是对于驻村任“第一书记”的中省直机关干部来说,扶贫开发如何求精、求准是个绕不开的大问题。毫无疑问,要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第一书记”必须走进所帮扶村屯的“大课堂”,真真切切地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想所盼。
精准扶贫,农民群众一盼政策“接地气”,做到吃透“精”字,抓好“准”字。驻村任职这段时间里,我发现村子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留守的老弱病妇幼多;关心眼前利益的人多、注重长远发展的人少;坐等帮扶救助的人多、自主奋斗致富的人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度确实不小。因此,我同乡亲们唠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找到一条符合实际又立足长远的发展道路。大家说,害怕空口袋,更怕拍脑袋,怕“雾里采花——胡抓一把”。我想,“第一书记”在研究帮扶举措时必须放下架子、扎下身子,真正和村子里的党员干部群众融在一起,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当做“问题导向”,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改革方向、投资动向,主动对接、吃透上情、持续用力,指导、带动村“两委”干部让精准扶贫的政策红利惠及农民群众。
精准扶贫,农民群众二盼求真务实,做到“帮”字当先,“促”字发力。驻进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村组农户是“第一书记”的必修课,求真务实的作风,找准症结所在是“第一书记”是否称职的及格线。我想,“第一书记”要做到“帮”字当先,主要是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狠抓政策的有效落实,切实转化为具体的帮扶举措。“促”字发力,就是要让所帮扶的村子增强内生动力,扶贫也要扶志,输血更要造血,加快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特别是要抓住“互联网+”的大好机遇,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一书记”只有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谋划,才能将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转化为加速发展、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转化为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精准扶贫,农民群众三盼抓好示范,做到“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第一书记”所任职的村子大多都处在经济发展薄弱阶段,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尚未得到根本发挥。农民群众担心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搞“花架子”走“快车道”。所帮扶的村子越是任务艰巨、情况复杂,越要抓好示范引领,做到接地气的同时努力影响风气,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巧干不蛮干,不单打独斗,要努力将村里的能人推向前台。我认为,“第一书记”抓示范引领要做到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把“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特”当做一项长期抓、抓长期的事业干下去,把所任职村变成自己的“责任田”,以“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的劲头去抓,引领驻在村的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优、超越”。
对于刚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我来说,精准扶贫,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答好这道题,务必要把工作开展到一线、把作风转变到一线、把形象树立在一线,切实摸清农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不断加强所驻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做到有决心、有条件、有魄力去打赢这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干事、克东县蒲峪路镇光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