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游建雄
(1.广东省技师学院,广东 惠州 516100;2.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基于就业需要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勇1游建雄2
(1.广东省技师学院,广东 惠州 516100;2.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以就业为导向是民办高职院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就业需要的背景下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加强宿舍管理内涵建设以及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等对策,以求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快适应当前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问题;对策
民办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出一条自身特有的道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工作管理中也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学生的就业技能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没能很好的体现或者体现不明显,学生工作只注重管人理事,没能将各项工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不断完善和提升现有学生工作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新技术、新行业也随着不断涌现,新需求、新领域对我们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培养适应市场新环境所需要的人才,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成为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虽然,近几年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工作管理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就业的服务与引导上仍然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育”却忽视引导
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员工刚进入企业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他们更加关注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因而,职业生涯这个概念也逐渐被提出并开始融入到学校的职业指导教育中去。然而,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仍然略显薄弱,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并列入学生的必修课,但课程的设计较为落后,一是职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或思政老师组成,他们大多没有掌握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技能,甚至教师自身就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的经验或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二是课程安排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基本安排在大学的第一和第二个学期,对学生的生涯规划也只是针对大学期间却没能帮助学生设计长远的生涯规划,从而导致学生走入职场时变得更加迷茫。三是重教育而轻引导。在学生职业指导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把理论知识进行传授,或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却忽视引导学生设计和规划更长远的职业生涯,在对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满意情况调查中,毕业生对职业潜力开发指导的满意的普遍认可度只有25%[2]。
(二)班级管理方式重视“管理”却忽视建设
班级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的落脚点,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一方面,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辅导员在学生班级管理中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按照上级学生主管的要求完成既定的班级事务工作,他们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生不出事就是好事”这种观念和想法,对学生的班级管理只是单纯的做到管好人,理好事,班级管理仅局限于简单的管人理事,在方式方法上并没有新的突破,更没有服务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来开展班级建设。另一方面,辅导员年轻化趋势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缺乏丰富的就业经验,许多辅导员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或避免学生问题的出现,往往存在一定的“官本位”思想,他们对待学生往往采取“强权政策”进行管理,而却忽视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引导,缺乏服务意识。第三、班级管理方式的固化和传统,导致班级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少有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和关怀,在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和氛围中难以借助朋辈之间的帮助提升自身的择业能力和就业技能。
(三)宿舍管理模式重视“外形”却忽视内涵
在对许多刚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大学里,最让他们怀念和珍惜的往往不是他们学到的知识或者他们参加的活动,而是他们宿舍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宿舍的舍友以及他们在宿舍发生的故事。宿舍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管理的水平高低将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习惯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人际交往技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却影响着学生在职场的生存。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在学校建设方面有优势,它们深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优越,许多新生在选择学校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更看重与学校的住宿条件而非办学质量。因此,在宿舍资金投入以及环境建设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要优于公办高职院校,它们更重视硬件条件的重视,努力实现宿舍“三化”目标,即学生宿舍环境美观化、宿舍硬件现代化、宿舍管理智能化。但是,在注重宿舍外部环境和内部硬件条件的建设同时,它们却忽视了宿舍管理最基本的核心,即内涵建设,硬环境是跟上甚至超前了,但软环境却被落在一旁。缺乏内涵的宿舍管理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却难以帮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提升他们的为人处事能力和环境适应心理,知识技能的获得帮助学生走进职场,但为人处事能力却能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四)第二课堂活动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
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拓展能力,专业技能靠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而综合素质拓展能力的锻炼更多依赖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补充,社团活动承担着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任。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的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往往追求活动的数量,特别是学生活动和学生社团的数量的增加而忽视对质量的把控,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学生活动如必修课程一样不断开展,学生自进校就不断地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不断面对着种类繁多的社团协会,大部分学生参加活动仅仅是为了完成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展学分或者学生社团活动学分而忽视了这些活动和社团对他们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的兴趣。同时,社联对学生社团把关的不严导致一些学生社团开始变味,有些学生借申请社团的名义向会员收取会费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学院团委为了争创佳绩,组织开展所谓“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使学生疲于应对,不少学生形容自从他们进校后除了上课就是参加数不清的各种活动。活动和社团的数量上去了,但活动的质量却下降了,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引导,另一方面数量的繁多导致质量的整体下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多是为了参加而参加。
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报到率和就业率一直以来都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关键指标。在这两个指标中,学生的就业率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就业率的高低与学生的就业能力息息相关,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更离不开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建构民办高职学生管理特色工作体系,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升民办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核心竟争力[3]的重要内容。
(一)以生涯规划为起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承担着帮助学生如何认识社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提升自己的技能的主要任务,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帮助学生探索自己、认识自己并努力去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自己更多的未知,从而更好地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工作并能够在这个行业或职位上走得更远,走得更高。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和管理,要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核心来开展,以学生生涯规划为起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探索自己,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学会自我创设职业生涯规划并能坚持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一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机制。以超前化、全程化和专业化为原则,既要帮助学生做好在校期间个人的职业能力开发指导,又要帮助学生做好自己毕业后个人的初步生涯规划,培养他们对社会和行业的前瞻性和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预控性。二是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根据每个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育特点,设计不同的生涯规划课程,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使得学生从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到最后的发现自我,循序渐进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目标,创设生涯规划。三是增强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培训。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积极鼓励科任教师参加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用专业化的知识和实践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二)以班级建设为重点,提升学生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班级建设是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探索适应民办高职教育班级管理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就业竞争意识,提升学生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班级建设的核心是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民办高职院校在班级建设方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校现状,寻找突破口,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特色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和市场相结合,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民办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建立以班级为单位,以企业化管理为模式的民办高职教育班级管理的新尝试,帮助学生提升提前适应职场环境,提高职场应对技能。民办高职院校要尝试以专业班级作为培养单位,在班级建设之初尝试融入企业经营的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班委组成方式,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架构建立班级管理成员班子,探索将班级日常的事务性工作置换成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探索建立与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的班级成员奖惩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探索建立以企业管理项目化模式为基础的班级活动项目化负责制,将主题班会、班风建设以及学风建设等班级活动以项目化形式进行开展,落实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并组建项目小组成员,以项目考核的方式组织开展。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尝试,打破了原有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模式和观念,它的不断探索和推进将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与社会和企业相对接,同时,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对于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它真正以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将企业管理融入到班级建设中去。
(三)以宿舍文化为载体,锻炼学生人际沟通和交往技能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最小单位,宿舍生活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和为人处事的能力。民办高职院校在宿舍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宿舍软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宿舍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充分提供学生人际沟通和交往的锻炼平台,建立以宿舍文化内涵建设为载体,以社区活动为依托的现代化学生综合宿舍管理中心。民办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建立以宿舍民主生活会、宿舍书院制、宿舍兴趣区为核心的新型宿舍文化,探索建立以单个宿舍和多个宿舍联合的宿舍民主生活会,实现学生宿舍问题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分享、自我解决和自我反思,在民主协同帮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目标;探索建立以文化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书院化舍区,充分发挥书院文化的熏染作用,以书香育人,以文化感人,以内涵促人,以书院为载体,建立宿舍心理朋辈帮扶中心,帮助学生自我帮扶,自我疏导,自我发展,提升自我人际交往技能,借助书院这个载体,组织开展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舍区活动,通过宿舍成员共同参与来凝聚宿舍内部同学的感情;探索建立以兴趣为基础的宿舍兴趣区,尝试按照兴趣来组建宿舍,以兴趣为纽带,帮助宿舍内部以及宿舍之间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四)以第二课堂为补充,打造学生整体就业核心竞争力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拓展能力,其中,综合素质拓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二课堂。民办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能力的重要作用,改变原有一味地追求数量的模式,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以精品项目为依托,做专做精,做大做强,严格把好学生社团的准入环节,控制好学生社团的数量,让社团组织真正实现以技能提升为目标、以兴趣结合为中心,以活跃生活为基础,以参与竞赛为内容,以共同成长为结果;要探索建立“一个中心、二个节日、三个组织”为基础的学生第二课堂,打造学生整体就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不断围绕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拓展能力,精简整合现有的学生活动,打造以校园科技节和校园艺术节两节为核心的系列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两节在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化技能方面对学生的锻炼和提升作用,加大对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三大学生组织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策划、自行组织、自我锻炼的功能,充分利用好这三大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学生干部先进形象,通过少部分人的成长带动更多人的成长,最终实现学生整体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趋势的不断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新的就业形式下,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将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已成为我们学生工作管理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升、班级建设模式的创新、宿舍管理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转变,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职场的环境,更加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1]朱存各,武艳.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138.
[2]于兆国.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74-78.
[3]李俊鹏.基于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3(6):79-80.
[4]汪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07):31-34.
[5]庄林议.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3):27-29.
[6]葛皎丽.项目管理理论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2):105-106.
[7]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04):20-22.
[8]王建华.以就业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经贸实践,2015(16):290.
G423
A
1673-9884(2016)07-0083-04
2016-06-13
2015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课题(课题项目编号:2015SZY109)
李勇(1986-),男,广东潮州人,广东省技师学院学生工作与保卫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