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鸿
融媒体时代如何走基层
■江鸿
伴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和自媒体影响力的日趋扩大,组织大型的下基层采访活动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的话,怎样才能做出适合融媒体环境下媒体用户需求的大型下基层系列报道呢?
针对上述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有必要!
之所以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媒体虽然越来越发达,但是从人员的专业化素养、报道深度等角度看,大量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广大用户在关注基层的声音、基层的动态时还是习惯于在自媒体获知“蛛丝马迹”,然后再从传统媒体上进行查找求证这样的一条信息获取路径的。特别是对一些新闻价值特别重大的基层报道,传统媒体更是担当起了自媒体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针对上述第二个问题,根据笔者亲身参与的一些大型下基层系列报道的经验看,笔者认为,新闻从业人员应着重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近年来,关于媒体发展的顶层架构设计引起了越来越多媒体领导层的重视。作为引领媒体发展的“大脑”,一家媒体的顶层架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媒体的日常运转效率。
实际上,顶层架构不但对媒体整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具体的一些大型报道任务而言,设计出规模适合、运转高效的一套顶层架构也是非常必要的。今年春天,笔者参与了一次到内蒙古牧区的采访。出发前,我们组建了融媒体领导小组,从选题策划、融媒体报道、常规采访、报道推广、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责任到人的安排设计,同时还制定了采访途中的选题编辑会制度。这种临时性组织对整个系列采访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实现了集中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但保证了报道能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而且还大大提升了报道的传播力。
对于下基层采访,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即基层的采访报道好做,随便“对付对付”就能做好。正因为有着这样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很多下基层报道出现了“形式化”“模板化”的情况,以致带给读者一种“虚假”“没意思”的感觉,大大降低了基层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型下基层报道更接地气,更为人所信服呢?
早在20世纪后半叶,日本著名记者本多胜一在长时间的采访写作中提出了记者要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式的采访理念。在这一采访理念的指引下,本多胜一写出了诸如《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而每一篇经典之作都与他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的采访方式密不可分。
如果用今天的目光看待本多胜一的采访,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称之为典型的“接地气”采访。本多胜一的这种“三同”式采访带给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最大的启发应该就是想方设法与采访对象“融为一体”。
例如在外观的穿着打扮上不要出现与采访对象格格不入甚至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现象,交流时注重语言风格与采访对象的一致化,从采访对象关心与否的角度设计问题等。当然,这一切实现的最主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切忌不要在下基层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有能“一头扎下去”的精神和勇气,在基层能停留一段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真实、最感人的素材。
当然,除了上述我们提到的要点外,要做好大型下基层采访报道,还需要各路人员齐心协力,以“侦探”的精神,察微知著。
在2015年内蒙古日报社开展的内蒙古西乌旗农牧业局局长吉日嘎拉系列报道中,报道组获得了吉日嘎拉生前的一本日记,日记中记载了近几年他所做的具体工作。循着日记记载的线索,报道组兵分几路,展开走访,结果在走访中又获得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事迹,大大丰富了报道内容,提升了人物形象。
采访固然重要,但在融媒体时代,好的采访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对外呈现,也是做好大型下基层采访报道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融媒体的一大特色就是内容的展现方式“多媒体化”,同样的内容,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外,还会辅之以视频报道、H5式的“微报道”、网络的专题式报道、音频报道、图片报道等,这种多媒体的报道方式适应了不同传播载体的不同需求,对扩大报道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在融媒体时代的基层大型采访报道中,由于内容加工的硬件已实现了高度的“便携性”“方便性”,因此报道人员应该携带移动式的“中央厨房”下基层,实现能就地将采访内容在“中央厨房”中进行加工处理的目标,将同一报道内容生产出不同的报道形式,这样做不但能大大提升报道的时效性,减缓“后方”编辑部的内容生产压力,而且还有助于形成传播合力。
不过,对这一移动式“中央厨房”生产出的不同的报道形式,新闻工作人员在选择适宜的载体和传播时间时还是要“有所区别”的。例如对手机报类别的产品则应该在第一时间以简讯的方式将报道传播出去;对适合“两微”端传播的内容应该结合内容特色和用户使用的高峰时段,选择适合的传播时间和形式进行传播;而对于适合传统PC端网站的专题式报道,则应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和图片、音视频的交叉运用。
同样,在报道先进典型人物吉日嘎拉时,我们就采用了融媒体式的报道方式,网络社区上有网民留言帖子的集纳,PC端网站上有专题报道、组图报道、音视频专题片、报纸上有通讯报道等。从传播效果看,这套报道“组合拳”获得了较大社会反响,达到了预期报道目的。
在融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内容做好了还离不开相应的推广,以扩大社会影响力。而这就涉及到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内容推广的问题。
对大型下基层采访报道,除了传统媒体的报道外,新媒体,特别是“两微一端”媒体还应该随时随地面对传播对象做好推广工作。这种推广工作我们将其概括为“技术推广+人际推广”。
所谓“技术推广”,即借助热词等,利用搜索引擎做好内容在网络上的推广。而“人际推广”则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下基层采访报道时,可以让你的采访对象关注你所在媒体的“两微一端”,并且及时将与采访对象有关的内容产品发布到这些新媒体上,这样不但扩大了内容影响力,也推广了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时下的大型下基层采访报道虽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也存在着诸多机遇,只要新闻从业者把握住机会,沉得下心来,综合运用好各种新媒体平台,就能有效提升下基层采访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实验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