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X……”反预期非疑问构式的认知分析

2016-04-16 14:14肖金芳
关键词:言者构式代词

肖金芳



“谁X……”反预期非疑问构式的认知分析

肖金芳*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由疑问代词“谁”和简单性动词成分“X”构成的“谁X……”非疑问结构是一种构式。当言者针对语境提出与预料相背的信息时,该说话者表达的是一个反预期信息。通过对“谁X……”非疑问构式的典型代表“谁知/知道……”类和“谁让……”类句法语义功能的考察,发现它们既表达反预期的信息,广义上是“否定”义,又有着共同的生成动因。语义的去范畴化和认知主体的回溯推理是“谁X……”反预期非疑问构式产生的认知动因。

“谁X……”非疑问构式;反预期信息;去范畴化;回溯推理

引言

本文的“谁X……”指由疑问代词“谁”+“X”构成的结构式,其中的“X”为简单动词性成分,如“知/知道”“想/想到”“料/料到”“叫/让/教”等,构成“谁知/知道……”“谁想/想到……”“谁料/料到……”“谁叫/让/教……”等格式。

本文讨论的“谁X……”结构式是“谁”非疑问用法的一种类型,如“谁料到他竟是这种人”。王力最早注意到这种结构式,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一书中探讨了“谁都……”“谁也……”配合使用可以表示“任何”的意思[1]107-115。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一书中介绍了“谁”的反问用法、任指用法和虚指问法,指出“谁知道”有时候不表示询问,而是表示“不料”。他还特别论述了疑问代词“谁”前后照应使用的两种不同情况:异指,其后可与副词“都”“也”搭配使用;同指,前一个“谁”后可以和“要是”搭配,表示前半句是条件[2]158-160。朱德熙把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示周遍性,即表示在所涉及的范围内没有例外;二是指称不知道或说不出来的人、事物、处所、时间等。当疑问代词“谁”表示周遍性时,常常跟副词“都”“也”呼应,有时还可以在疑问代词前加上“无论”“不管”等连词跟“都”“也”呼应[3]93-107。

“谁X……”非疑问用法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但大都是从传统句法理论角度进行讨论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构式角度对“谁X……”这一句式非疑问用法的语义和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谁X……”句式的进一步讨论,可以加深我们对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均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语料库)。

一、“谁X……”的构式鉴定

本文讨论的“谁X……”非疑问用法主要表达的是言者对某一事件或主题的陈述否定和言者“出乎预料”的语气。

Goldberg(1995)认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4]2-15构式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体,且从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根据他的定义,我们有理由认为:“谁X……”结构是一个构式。因为“谁X……”结构表达的意义不能从“谁”和动词性结构“X”简单推出。例如:

(1)我就一直以她为最主要的对手为刘黎敏安排训练、设计战术,谁想到奥运会上跳出了个戴肯。(《人民日报》1996年11月份)

(2)据说,当年阎宝航完成赴西安的使命后,回南京向宋子文复命。谁知宋子文当下脸色极不好看,他无可奈何地对阎宝航说:“委员长变卦了,不肯放张,我再三请谏也无用。这让我也无脸再见少帅了。”(程广、叶思《宋氏家族全传》)

(3)他父亲指望他承继祖业,发扬光大,谁料到他双手捧出送人,而且是满不在乎,毫不心痛。(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以上句中的“谁X”成分,表达的基本都是“否定”意义。如例(1)表述的意思是“没想到奥运会上跳出了个戴肯”;例(2)中“谁知宋子文当下脸色极不好看”其实是“没料到宋子文当下脸色极不好看”;例(3)是“没料到他双手捧出送人,而且是满不在乎,毫不心痛”。

在以上例句中,疑问代词“谁”的询问功能已经消失了,由“谁”和其后的动词组成的“谁X”结构表达否定意义。它们或是表示言者“出乎预料”的语气,或是用来强调言者的“没有预期”。这些意义都不能从“谁X”组成成分中简单推出。

吴福祥认为,在言谈事件中,当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与受话人预料相反,那么该说话者表达的就是一个反预期信息[5]222-231。比如对“阳阳考上了大学”这一客观的结果,如果阳阳之前对考不考上大学已经有了预期,并且是“没有考上”。那么“考上大学”对他来说就是反预期信息。

本文的“谁X……”构式表达的意义与预期信息相反。

二、“谁X……”构式的句法语义功能

“谁X……”反预期构式中的“X”主要由简单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来充当,如“知/知道”“想/想到”“料/料到”“叫/让/教”等,构成“谁知/知道……”“谁想/想到……”“谁料/料到……”“谁叫/让/教……”等格式。在这样的格式中,“谁X……”含有否定的含义。这种否定构式义不是取决于疑问代词,而是整个构式赋予的。

(一)“谁知/知道……”类

《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对“知道”的语义解释为:对于事实有了解有认识,不能作宾语,其后不带补语。但是当疑问代词“谁”和“知/知道”连用时,“谁知/知道……”这个构式语义上表达的意思不是询问而是否定陈述。例如:

(4)谁知她却说:“没有什么难为情的,劳动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光荣得很呢!”(土一族《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5)经过了一段时间训练,她认为可以了,我们就打报告请求结婚。谁知道居然出了意外,人家不批准。(王小波《阴阳两界》)

(6)我曾想过向刘斌借钱,这是我在北京惟一可以求助的朋友了,谁知刘斌的现状也不妙。他所在的那家文化公司正濒临破产,刘斌正想着要不要离开那儿另谋高就。(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4)(6)中的“谁知”是“我没想到”;例(5)中“谁知道”是“我们没想到”。在上述句子中,“谁知/知道”不再表示询问,而是表示言者对某个事件主观上的否定态度。

表示否定意义的“谁知/知道”除了“不料”之外还有“不知道”“根本不知道”的意思[6]52。例如:

(7)不是正义感不正义感,本来嘛。我就不爱跟这种人打交道,谁知道他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拿你开心。(王朔《顽主》)

(8)没想到我不问则已,一问他就变了脸色,哼了哼鼻子,说:“谁知道她的行踪呢,她一向是独往独来惯了的。(白帆《女大学生综合症》)

(9)在这鲜花和掌声的背后,谁知道又蕴藏着多少艰辛呢?(《报刊精选》1994年01月份)

在例(7)到例(9)里,“谁知/知道”是“不知道”“根本不知道”的意思,都是对“知道”的否定。在人际交往对话中,常常因“不知”而感到“惊讶”和“不料”,因此“谁知/知道”的“出乎意料”的用法就是在“不知”的基础上,借用反问的方式延伸而来的。这可以从“谁知/知道”既可以理解为“不料”也可以理解为“不知”的少数例子中得到证实。例如:

(10)质量好,价格也公道,立即订了货,签了合同。收了货,付了钱款,谁知道这是一批伪劣货。(徐荣芳《意外》)

(11)丽鹃生气了,推开饭碗说:“我那是说给我妈听的,安慰我妈的,谁知道有人耳朵这么长?孩子不仅姓李,他在我肚子里也要装10个月的,以后生下来也是我照看。”(六六《双面胶》)

范晓等指出在“思考”和“推测”这类意义方面,“想”“料想”和“知道”一样,同属于行为心理动词[7]42-45。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例如:

(12)韶华没有学过美术,不懂得透视、光线,画写实的东西当然不行,谁料想(谁知道)他竟然玩儿起了现代派。(邱长发《韶华的生活情趣》)

(13)谁料想(谁知道),消息见报如一石入水,从此编辑部失去平静(《报刊精选》1994年01月份)

(14)弗格森对凯罗斯的工作十分满意,曾许诺让他在2004年接任曼联队主教练职务。谁料到(谁知道)凯罗斯成了皇马队的主教练。(《新华社》2003年6月份)

“谁知/知道……”和“谁想/想到……”“谁料/料到……”可以单独作小句,也可以后接小句作宾语。

带小句作宾语的,如:

(15)女儿说,他们开始时只是出于好奇,同学或朋友让吸一口,尝一尝,就没有拒绝。谁知毒品这东西是不能沾的,一沾上就容易上瘾。(土一族《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16)去年在生地上头一年种庄稼,所以没收成,但可以熟田,谁想今年又碰上这场沙暴(《报刊精选》1994年01月份)

(17)前些时候,有人对中国人宴请、聚餐的付款方式作了些改革,谁料这一尝试竟然在社会上激起一阵波澜。(《报刊精选》1994年03月份)

单独作小句的,如:

(18)我让女儿看了这篇文章,又想用朋友的话来安慰她。谁知,女儿却说,她虽然心疼丢掉的3000多加元,但是,她同时也为自己能够终止损失而高兴。(土一族《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19)大约走了10分钟,又一位管理人员走过来收费,张拿着收据,证明自己已交过了,谁想,那位管理人员一把夺过那张收据,然后非逼张再交一元钱不可,无奈,张只好再交出一元。(《报刊精选》1994年11月份)

(20)等晏婴回国后,又漂亮又大气的新居已经落成了。谁料,晏婴在谢过景公后,拆了新居,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住房,让邻居重新搬了回来。(程凯《餐桌上的养生》)

不管“谁知/知道……”“谁想/料……”等句式是哪种情形,它们都体现出了言者的一种未意料的主观态度。从语用的角度看,“谁知/知道”“谁想/料”等是用来衔接上文预期和下文与预期相反的事实,来实现话语的过渡。

(二)“谁让……”类

“谁让”也可以是“谁叫”“谁教”。 范晓等把“教”“让”“叫”归为使令动词一类[7]59-60。当疑问代词“谁”和“教/叫/让”连用时,“谁教”“谁让”“谁叫”格式和其后小句构成反问句,句法结构常常是“谁+叫/让+指人名词或代词十谓语”[8]40。它们表达的意思不再是询问,而是表达否定和无奈,责怪甚至愤慨的意义。例如:

(21)“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家日子过得很不容易,我也想帮上忙,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谁叫你儿子是个军人呢。”(《报刊精选》1994年04月份)

(22)李信又严厉地望着大旗,责问李俊:“是谁叫你搞这面大旗?谁叫你没有我的吩咐就独断专行?难道你存心想叫咱们李家寨招来灭族之祸么?快快替我卷起!”(姚雪垠《李自成》)

(23)他找到治安队长气急败坏地大叫:“谁让你抓张士栋的,有法律手续吗?我这个局长当的真窝囊。”(《报刊精选》1994年02月份)

“谁让/叫/教”后面有时可以加上语气词“呢”“哩”等,如例(21),这个时候,句子的语气较为缓和,多为表达无奈的语气。

一般来说,任何的行为都有施事者,而作为使令动词的“叫/让/教”在“谁叫……”式中却不存在现实的施事者,因此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正是这种“不合适”使得“谁叫”构式来表达言者的“意料之外”并伴随言者“责怪”的主观态度。

我们可以把“谁X……”换成“没X……”,例如:

(22’)李信又严厉地望着大旗,责问李俊:“没人叫你搞这面大旗,没人叫你没有我的吩咐就独断专行,难道你存心想叫咱们李家寨招来灭族之祸么?快快替我卷起!”

(23’)他找到治安队长气急败坏地大叫:“没人让你抓张士栋的,有法律手续吗?我这个局长当得真窝囊。”

“谁X……”与“没X……”都有着聚焦反预期信息焦点的功能,但是两者语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表达说话者对预期的判断与事实的结果之间的距离感到惊讶或者不可思议,有时甚至感觉到结果有点荒唐,“谁X……”小句表明的“现实”和“期望”相去甚远,进一步加强语气。后者较之前者感情色彩要淡的多。

三、“反预期”生成的认知动因

通过对“谁知/知道……”类和“谁让……”类句法语义功能的考察,我们发现,虽然两者语义解释不尽相同,“谁知/知道……”类表示否定和出乎意料的意义;“谁让……”类表示否定、无奈、责怪甚至愤慨的意义,但两类都是表达反预期的信息,广义上都是“否定”,它们有着共同的生成动因机制。

(一)去范畴化

疑问代词“谁”的基本语义特征为:[+询问];[+特指人],可做主语、宾语、定语[3]89-95。而由“谁”和简单动词构成的“谁X……”构式没有了询问的语义功能,变成了否定陈述。如“谁知/知道”由哪个人“对于事实有了解有认识”转变成言者“没料到”,此时它的语义偏离了原型,形成了去范畴化。正如Hopper 和 Thompson(1984)所指出的那样,去范畴化就是词的范畴特征逐渐丧失,其范畴性由高到低甚至完全失去原有范畴所有特征,发生范畴转移的结果[9]703-752。

范畴本就是人主观上对某一事物进行归类的结果,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范畴化是密不可分的。人在说话时会对“话语的语境”作“设想”,即语用预设,去范畴化也即发生了。

“知道”“料/想”“教/让”等的基本语义包含了主体对事实的预设,因此“谁知/知道……”“谁想/想到……”“谁料/料到……”“谁叫/让/教……”去范畴化的过程也是言者强调语气逐渐加强的过程。它是由“谁”否定“知道”“想到”“料到”等事实的预设-询问,到表示“不知”“不料”“不想”,再过渡到因“不知”“不料”“不想”而感到“出乎意料”。在这个过程中“谁知/知道……”“谁想/想到……”“谁料/料到……”“谁叫/让/教……”的疑问范畴逐渐由高到低甚至消失,它也已经成为了一个起连接功能的构式,它在句中不担当任何句法成分,用在句子或者分句之间,起着加强语气连接篇章的功能。

(二)回溯推理

“谁X……”的语义演变也是交谈双方在会话过程中运用了回溯推理的结果。“回溯推理是基于常识和事理的推理。”[10]243作为语用推理的一种,回溯推理在话语交流中,对语言意义的习得和重新分析具有重大的影响。它不同于逻辑上常用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前提出发,经过推理得出个别陈述结论。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相反,是从个别陈述出发,经过归纳得出一般总结陈述。不论是从一般到个别还是从个别到一般,它们的推理都是单方向的。然而,回溯推理却可以实现来回推理。例如,初听到英语单词friendly,知道英语中副词一般以-ly结尾,于是推断它可能是“友好”的副词形式,直到想到在英语中一般形容词变为副词要加-ly结尾,而friendly 去掉-ly 却不是形容词,发现friendly不是副词。

“知道”“料/想”“教/让”等的基本语义包含了主体对事实的预设,听者在初听到言者的话语时,会基于常识和事理对言者的意图进行预设推理,但在完全接听言者全部话语后,发现推理不对,紧接着回推。例如:“谁让你抓张士栋的,有法律手续吗?我这个局长当的真窝囊。”听者初听到“谁让”时,知道“谁”表示询问,于是推断言者可能要听者回答,但又听见“有法律手续吗”和“我这个局长当的真窝囊”这一证据,才开始回推言者并不是要求听者回答,而是这件事实超出了言者的预期,言者这样问只是表达他的愤慨。

四、结语

“谁X……”反预期非疑问构式是一个心理上的完形,它不是其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通过对“谁X……”反预期非疑问构式的典型代表“谁知/知道……”类和“谁让……”类句法语义功能的考察,我们发现两类广义上都是“否定”,都是表达言者“出乎预料”的语气,传递的是反预期的信息,它们有着共同的生成动因机制。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语义的去范畴化和认知主体的回溯推理,促使“谁X……”表达反预期信息和“否定”义。不论哪种表达,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都与言者的认知紧密相关。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上海:中华书局,1943.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5]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

[6]杨伟萍.说习用语“谁知道”[J].高等函授学报,2003,16(4).

[7]范晓等.汉语动词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8]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以谁和什么为主要样本的探索[J],上海:复旦大学,2005.

[9]Hopper, P. J. & Thompson, S. A. The discourse basis for lexical categories in universal grammar. Language[J], 1984,60(4).

[10]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

The Cognitive Sturdy of “Shei X……” Non-interrogative Construction in Counter-expectation

XIAO Jin-f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236037 Anhui)

“Shei(谁)X……” non-interrogative construction is composed of interrogative pronoun “shei(谁)”and simple verbs“X”.When a speaker in a given context says something out of the expectation of the listener , it is called as counter-expectation. “Shei(谁)X……” non-interrogative construction is to express a counter-expectation and nega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unction of “shei zhi/zhi dao……” and “shei rang……”, which have the same generation mechanism. Decategorization and reductive in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are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shei X……”non-interrogative construction in counter-expectation.

“shei(谁)X……”; non-interrogative construction; counter-expectation; Decategorization; reductive inference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6.14

H146

A

1004-4310(2016)06-0065-05

2016-09-22

肖金芳(1987- ),女,安徽阜南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言者构式代词
从互动交际看“怎么说呢”的语义二分性
代词(一)
代词(二)
贬抑性“不就是+补足语”形式、语义及语用研究
主观限量构式“V不了多A”的评叙功能与言据表达
语录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