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俗半缘见真性
——访心斋主人寂海

2016-04-16 01:37刘彦青
贵茶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斋达摩恩师

文-刘彦青

时光未央,寂海带着他的俗愿回到了一个叫心斋的茶道馆,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心斋”茶道馆位于新添寨花卉市场二楼,这里是一个类似贵州茶城的茶叶与文玩集散地。在众多茶馆间,心斋显得不起眼,但笔者每次前去,里面都高朋满座。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下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拾起。

回忆,这是一位僧人对寂海的指教。因一份难得的善缘而起,最终在茶尽,水凉、人散中化为半卷烟云而去。寂海是贵阳人,俗家姓邓,法号寂海,祖上是贵州的商人,经营着几个造纸厂,在民国后期,因时局动荡而家道中落。但作为“90后”的寂海显得和许多同龄人不同,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颇多。

寂海在十四岁那年,发心到慈云寺出家,两年时间里跑遍了山野深刹,孤楼人寂处,终究回到了世俗,唯一伴他成长的除了茶,还是茶。因为没有太多至亲的挂碍,在这样的机缘下,他经历了人生的跋山涉水,艰难险阻,忘却了浮生的种种不快,与茶结缘。

知名作家桑格格说:好茶喝到嘴里,就像是浓墨滴到清水里。墨水是坠落的,香味是撞进来的,然后丝丝缕缕漫开,缠绕舌头,晕满整个口腔,整个心或者清水都染成茶的颜色。在心斋品茶时,寂海常说:“此时,我打了一个妄想,披上袈裟,饮尽了这杯茶,成住坏空。”所以他常说“孤僧禅茶”,寂海的茶恩师叫金达摩,从起初的请他教茶,直到融汇师父的精神,再献给每一位来请茶的人子,带着一份虔诚之心去感知“达摩禅悟一念不生”再到每一滴茶带来的滴水之恩,进入舌根的涌泉相报。

这是寂海在心斋悟到的,也是他的茶老师金达摩指点的。他说:“我的禅茶空间坐落在新添花卉大世界逢中的一个区域里,每每曾经到过心斋的朋友们在浮躁不安时,总会想起这里。因为这里追寻的是返璞归真的茶道精神与放下内心的外我,回归当下。每日,在有限的时光中,心斋结缘当日有缘的人。”这些年,寂海曾受邀全国各地为众多爱茶、享茶、敬茶之人沏茶,对他而言,在寺院中,他负责给师父沏茶,出了寺院,他负责给有缘人沏茶,茶中三昧,禅茶一味。茶,对于到过心斋,吃过心斋茶,品过心斋茶的人而言是美好的祝福,是内心精神世界的清净开端。孤身,沏茶。茶三杯,将尽茶,一杯仰天,一杯敬地,一杯献给他的茶恩师,仰天因茶山,云雾缭绕,严寒酷暑,电闪雷鸣处依然保持本真。敬地因茶地处环境艰险,却能彼此不离亦不弃,终悟正道。

“心斋”主人寂海

“献给茶恩师只因他给了我灵感,让我在沏茶,悟茶,吃茶,拿起茶,放下茶的修炼中渐渐摒除内心的杂念,回归当下。”寂海如是说。

心斋的茶来自知名普洱茶名牌“今雨轩、今语轩”,在知名作家周重林写过几本书对普洱茶的话语体系重新诠释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普洱茶。来心斋喝茶的人源自全国各地,有专门为一泡茶从上海、北京、广州、厦门、台湾等地飞来的朋友,有匆匆来,却不舍离开的朋友,有一坐就十几天的朋友。心斋反过来读叫斋心,品茗香沐浴精神所归向,归去来兮又有多少人在寻找,在感悟,在其中,在向往呢?

一位台湾资深普洱茶收藏爱好者,自从他品尝过心斋的茶后,深深地迷上了它,并且试图大量收藏他们的普洱茶。当然,他的愿望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同样钟情于这些茶的人太多了,而他们的普洱茶每年只作限量生产。此时此刻,愿每一位心之所向的人都能感受到心斋那一份独有的宁静,孤僧禅茶——心斋。

他叫寂海,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修炼。倾心用情因一份难得的善缘与一位吃茶多年的陌生好友创办了这间秉持“净雅和寂、禅为真道”字律的禅茶茶道空间——心斋。他说:为什么是陌生的好友,因为这位好友品过他一次茶,则被吸引与我同缘去完成这么一件事。

语气是人说话的方式,茶器是茶说话的方式,“禅茶人生”是寂海茶馆的表述方式,最终关于这“禅茶”二字,我亦有了新的理解,不仅是指茶的口感,更是这一脉关于茶的追求。从僧人的禅定到新一辈的青年,老的滋味和新的力量,一脉相承,才是那一口丰厚的茶。不知道每一位到心斋的茶友,是否能在多年后,仍怀感激之情?岁月在这半俗半缘的真性情中流淌,茶味亦全部溶解在这琥珀色的茶汤里了。

猜你喜欢
心斋达摩恩师
达摩祖师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继红剪纸
———心斋系列
浅谈《中国美学史大纲》之庄子美学
心斋与坐忘
追思恩师黄晓同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