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村”里的小护士

2016-04-16 08:32刘建宏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麻风病人万州区麻风病

文/刘建宏



“麻风村”里的小护士

文/刘建宏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这里原本是一方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就是因为有了这个“麻风村”,从此就变成了一个有几分神秘、几分恐怖的荒山野地,一隅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麻风村”是人们对皮肤病医院麻防病区的俗称。村子座落在风景秀美的万州区鱼背山水库旁,地属万州区走马镇。那大山森林中用土胚围成的方圆60多亩的高墙,算是“麻风村”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52年的“麻风村”收治了来自全区20多个镇乡的57名治愈留院的麻风病人。他们中来得最早的在那里生活了60多年,最晚进村的也都快住了30年了。他们中年龄最大83岁,最小的只有48岁。他们一进村,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所有的亲戚都与他们断绝了往来,所有的朋友都远离了他们,他们的亲人抛弃了他们,甚至唯恐在人前提起他们的名字。在外人看来,那里没有笑声,没有欢乐。然而因为有了护士小沈和她所在的团队——万州区皮肤病防治院的医生、护士们的陪伴,他们残缺的人生,也有着他们独有的快乐和幸福,院子里也有着别样的恬静,别样的感动和别样的美。

提起麻风病,人们容易联想到衣衫褴褛、残手断腿、满脸溃烂、脓血横流的画面。早年者老一辈的说,麻风病的传染非常厉害,一阵风吹过,就会传染一大片。大人们会这样告诉孩子:如果走在大街上突然者到有人喊“大麻风来了”,你一定要沿墙根跑,那里会安全一点。因为那种情况下人们会不要命地避让、狂逃,稍有不慎,相互踩踏的人们会把你压成肉饼。

刚从万州卫校毕业的小沈接到院里安排她到“麻风村”上班的通知时,心里的惧怕可想而知。尽管她深知麻风病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但一想到要和他们朝夕相处,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想到了责任,想到了皮防医院的老医生、老护士们几十年为这群可怜的麻风病人的艰苦付出。

“总要有人去医治他们,照顾他们,我不去,别人也得去。”小沈心里一边想着,一边打点好行装,跟随医院派出的车赶往“麻风村”。尽管小沈有心理准备,但一下车,她仍然被村里人那一幅幅恐怖的画面惊得目瞪口呆。由于麻风杆菌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麻风病治愈后遗留下一些长期的病变后遗症,造成一些长期不能恢复的畸形,他们有的眉毛、睫毛、须发脱落,有的垂腕垂足、有的手指脚趾缺失、有的兔眼歪嘴,一个个面容恐怖,形体怪异。有的还继发溃疡,稍微靠近,恶臭难挡。

怎么办,去还是留?

小沈完全可以选择不要皮防病院这份差使,凭着自己拥有的护士证,到哪儿都可以谋得一份好工作。可她想起出发时院长给她说的一番话,毅然放下了行李。既来之则安之,别的医生护士一干就是几十年,我为什么不能干?

出发前,院长向小沈介绍了这里的情况。他说,这里的老人大都是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的可怜人。他们早已被亲人遗弃,这里就成了他们的家。政府把他们集中起来,实行医养结合,既是为了让他们能在这里安度余生,也是为了社会安全。在事关群众健康、社会稳定的大局面前,我们医护人员没有选择,只有担当!

小沈定下心来,决定和这些残脚断手的可怜人处下去。

与其他医院的护士工作一样,每天给病人打针、清洗创口、测体温,服侍他们吃药。几天下来,小沈发现,这些病人不管身体状况如何,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从没见他们高兴过,从没见他们笑过。对医生护士也时刻戒备着,除了接受必要的治疗外,总是躲得远远的。小沈试着同病人们聊家常,把从村外看到的、者到的新鲜事儿讲给他们者,陪他们一起看电视。慢慢地,这些病人对小沈不那么生分了。看到年轻漂亮的护士不拿他们当“异类”,惭惭地他们开始有说有笑了。看到温暖的笑容重新回到病人的脸上,小沈觉得特有成就感。

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小沈一直都没把自己在“麻风村”工作的事告诉家里人。当得知真相的亲朋好友一齐来劝说小沈离开“麻风村”时,她也动摇过。

她想起了刚参加工作时所发生的一幕。那是她初到实习医院不久,护士长安排她为一个刚做完骨牵引手术的病人输液。因为紧张,她的手不停地抖,不知该从哪里入手。这时,那个病人开口了:“我知道你是刚参加工作的,有些紧张。不管做什么都有第一次,刚开始工作会紧张很正常,但你只要敢于踏出第一步后面也就如鱼得水了,相信你自己,我也相信你。”病人的一席话让小沈心里感觉暖暖的,也有了信心。她成功了,以后的工作也不再畏惧。此事让小沈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病人给了我们勇气,我们应该给他们希望。小沈说服了家里人,选择了长期留下来。

但是,不少市民对麻风病的偏见,让他们的工作遇到很大阻力。

有一天,“麻风村”的老病号许某患白内障,需要到综合医院医治。当麻风病医院的医生将病人送到一家综合医院准备做手术时,遭到了这家医院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强烈要求将麻风病人赶出该院。

小沈受命来到这家医院“谈判”。刚开始她并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这些“同行”对峙,是前不久发生在麻风村的一件事给了她力量。那是2013年,就是这个叫许某的病人因突发右手大鱼际处红肿,引起整个右上肢疼痛难忍。当时已经夜深,他为了不影响医生的休息,硬是咬牙忍到天亮小沈查房时才告诉她。当时这个病人身上起大脓疮,体温高达38.8度,小沈立即请来医生为其治理。为了让我们医生护士休息好,病人能硬生生地忍着疼痛,他们能设身处地为我们医生护士着想,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尽到我们的职责。为了他们,受再大的委屈,也在所不辞。想起这些事,小沈鼓足了勇气,毫无惧色地站出来,与医院里那些情绪激动的病人争辩。她说:“我是这名病人的护士,我会对我的病人负责!在鱼背山麻风病住院部,所有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与麻风病人接触。为他们治病,为他们换药,为他们处理生活上的事情,同他们朝夕相处。从鱼背山建麻风病住院部以来,还没一位医护人员被传染。”

摄影/李春晖

小沈的言行终于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消除了这家医院医护人员的顾虑。几天后,病人手术成功,顺利出院回到了“麻风村”。

“麻风村”的病人到村外受歧视,其实治疗麻风病人的医护人员也经常受“歧视”。家人跟其他人介绍自己工作时,也往往有意隐去在麻风病区工作的实情。这种“见不得人”的感受,让小沈也深刻地体会到病人的痛苦心情。因此,再次面对病人时,小沈会尽量选择让病人感到最没有距离的方式。

在与世隔绝的麻风病区住了几十年,病人缺少与外界的联系,诊治医生和护士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有一段时间,小沈每次周末回家都要买回一大堆东西,罐头、衣帽、鞋、针线应有尽有。她把这些东西一一交到病人手中,亲亲热热地寒暄几句,握握手。她的举动就为了让这些老人心里感到舒坦,感觉到医生护士没把他们当病人而把他们当亲人。

时间久了,病人也不再把小沈他们当外人。每次做完治疗,一些能够自主活动的病人总会主动帮他们做一些收尾工作,好让医生护士能早点休息。病人自己种的蔬菜,水果,也常常会主动送给小沈他们品尝。

因为这些病人常年居住在山里,一直活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不知道“村”外是什么样,摆谈中时常流露出想到城里看看的愿望。今年年初,麻风村的医生、护士特意把部分病人接到了城里。那些病人起初不太习惯,每天待在病房里不敢出门。他们怕其他病人嫌弃,也怕他们的模样让别人产生恐惧。小沈就给他们做心里疏导,给他们讲城里人的事和城里人的生活,一步一步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走出来,大胆地面对这个世界。经过小沈他们的努力,病人们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走出了他们那个封闭的“世界”。

麻风病人何其不幸,因为贫穷,缺乏营养,体魄不够健全,才不幸受到麻风杆菌的侵袭,成为了疾病的受害者,身体受到摧残,被隔绝在这偏僻的大山深处。他们所遭受的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只有像小沈他们这群“麻风村”的医护人员才能理解。

“麻风村”人何其幸也,因为有小沈他们这群懂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医生、护士,使他们的余生不至太凄苦,使他们的病痛能得到及时医治,他们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

(本文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与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身边好故事征文)

摄影/李春晖

猜你喜欢
麻风病人万州区麻风病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
溃疡丸内服合溃疡散外敷治疗麻风病营养性溃疡56例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
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