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档案”也需要成长

2016-04-15 06:22薛元荣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儿童过程建设

薛元荣

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信息作为资料保留下来,有序地存档,并称之为“档案”,说明了社会、学校对儿童的关注程度上了一个台阶,是有意识的关注。档案前,添上“成长”两个字,是教育理念上的突破,反映了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深度关注。无疑,“成长档案”是个好事,好事如何把它做好?要从一切为了儿童的成长的角度建设“成长档案”。

一、“成长档案”建设的过程是理解儿童的过程

“成长档案”是理解儿童的窗口。多角度地了解、观察,有助于理解儿童。为了理解儿童,首先要保证档案的真实性。任何一份档案的涂抹或美图,都会导致对儿童的理解产生误差。真实性包括档案的含金量,同样是“一等奖”是哪个等级的、获奖比例是多少。其次要保证档案的全面性。成长档案不是光荣册、荣誉簿,也不单是学科分数、各项评比的结果,不仅是数据,还应该有现象的描述、事件的记录。档案的多样性,才可能体现儿童的客观性。

“成长档案”的建设遭遇了现实难题。极少数学校是奉命搞“成长档案”,学期初提要求,学期末收上来检查归档,这是为档案而档案。有的学校第一年“轰轰烈烈”,有动员、培训,中期有检查,期末有展示交流,装帧得漂亮、装得厚的被评为“优秀”,等“成长档案”风刮走,就冷下来直至无声无息,这是为展示而档案。

也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努力地探索怎么建设“成长档案”,也有不少心得和经验,但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应试压力大,使建设“成长档案”力不从心。分数是硬的,“成长档案”是软的,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只能选择放弃或随意应付。忙碌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如果我们仍然坚持建设“成长档案”,会发现,我们把成长的背景也归档了。我们理解儿童,是要置放在一个背景中去理解的,这个背景越广阔,我们站得越高,我们对儿童的理解越理性。

每一次搜集、整理和归档,都是一个和儿童对话的过程。儿童用自己的档案默默地告诉你:他(她)在想什么,他(她)此刻是这样的人,他(她)在成长,也渴望成长;档案更告诉你,儿童的成长之路很多时候是不平坦的,但一路的风景很美。

二、“成长档案”建设的过程是发现儿童的过程

儿童世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他(她)不是缩小的成人,他(她)自有自己独特的世界,有着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成长的规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漠视甚至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当下,更显走近儿童发现儿童的紧迫性。

通过档案,去发现儿童的学习规律。学习是儿童的主要任务,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是儿童最重要的体验。事实上,学习不应仅以分数论英雄,教师通过档案,努力发现儿童的学习潜能,并尽可能创造条件把潜能发挥出来变成特长。

每一门学科都有学习规律。如作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年级的作文可以称之为“写作”,到了高年级,只能称之为“作文”。前者,能自由书写;后者开始“察言观色”。这实际上不是儿童成长误入“歧途”,是教师作文的评价标准出了问题。如果教师始终把好作文的标准定义为“写真事、说真话、抒发真情”,顺应儿童写作规律,学生的作文只会越写越好。

如儿童的美术作品,有些教师往往用“画得像不像”作为标准,那就很难读懂儿童的画了。儿童画的线条、色彩等,是他(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他(她)们表达的自由,是读懂他(她)们的作品,而不是“指导”。

通过档案,去发现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的心灵世界,受生活体验、学识水平、家庭教育等的影响。我们要努力发现儿童人格发展的状况。由于生理原因、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因素,一些儿童的人格发育状况令人担忧,像一颗小苗受到了病虫的侵害。如,有的儿童具有“暴力倾向”,有的“懦弱”。深入了解发现,原因之一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简单粗暴。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会缺乏同情心,心里总是留有阴影。因此,建设“成长档案”,不能忘记搜集儿童家庭、周边环境的档案。

通过档案,去发现儿童的需要。儿童的成长是满足儿童需要的过程。如低年级的儿童,更需要“玩”,高年级的儿童需要“有趣、思辨”,禁锢就不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安全需要尤其重要,每一次考试后报分数,每一次教师请家长处理不当都是损害儿童的安全需要。如,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导致大量儿童的厌学,就是损害了儿童学习的需要。

三、“成长档案”建设的过程是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

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正因为每个儿童都不一样,我们的世界才绚丽斑斓。在平常的教育中,发现一些教师“插手”太多,包办代替太勤,反而成了儿童成长的负面因素。随着成长,儿童有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能力,何况,能力也就是在解决“成长的烦恼”中得以培养的。

学校要陪伴儿童成长。很多成长档案都来自于学校层面,如各类检查评比的结果。一所学校管理学生越细越严,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档案袋是厚了,但反映的却是对学生的严格的控制。不可否认,有些学校的“成长档案”是为学校的“严格”管理服务的,档案的内容涉及学生在校一日的全部内容,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和自主活动的时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取消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检查评比,把成长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社会要陪伴儿童成长。现实是,由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历史原因等,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有的地方只能满足儿童“长”的需求;有的地方达到了研究“成长”的层面;有些区域探索“成长档案”,研究如何让儿童成长得好、成长得符合规律。因此,建设“成长档案”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一份好的“成长档案”必定有社会各界的身影和声音。学校不是真空,何况教育本来就是为培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人做准备的。

教师要陪伴儿童成长。教师是儿童成长最近的人,也是儿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有人说,儿童是教师的镜子,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也可以说,我们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样的档案。档案,只是一个结果,它会提醒我们尽量少去打扰儿童的成长。很多时候,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能够做的是安静地陪伴在身边,有时帮他(她)擦去眼泪,有时扶一把,有时饱含着哀伤默默地注视他(她)们,有时为他(她)们祝福……他(她)们的心灵世界之门,我们最好不要轻易敲响,但要努力温暖他(她)们,与他(她)们同在;因为他(她)们在成长。

说到底,建设“成长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成长。

四、建设“成长档案”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在建设“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儿童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是“教学相长”。要学习儿童的纯真,特别是在当下,师德状况令人担忧,教师更应该向儿童学习。要学习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很多教师因为年龄等原因,过早地丧失了想象力。事实上,无论是教育工作还是生活情趣,都离不开比较丰富的想象力。要向儿童学习求学的欲望。只有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思想才可能保持年轻状态,老有老的美丽,主要指的是气质——气质来源于思想。

在建设“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捕捉、分析“档案”的能力。教师要有“大档案”的意识。一种档案是纸质的,是可以放进档案袋的;还有一种档案是需要捕捉的,如儿童的表情、儿童的声音、儿童的感情。从某种角度来说,后者更为重要。纸质的档案、相片甚至视频,虽然越来越丰富档案,但无法替代教师观察的现场感、亲近感。不是每一份材料都有必要归档,因此,教师要有选择能力,标准理应是“成长”,因而必须真实、必须全面、必须典型、必须有史料价值。

在建设“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人文情怀。要尊重“成长档案”,从内心深处懂得它的珍贵。“成长档案”也有私密性,切不可未经儿童同意公之于众,也不能在同事之间流传,有的档案要永远藏在心间。“成长档案”应该在儿童离开母校后带走,它永远属于儿童自己。教师的人文情怀还表现在,儿童的成长是要有榜样的,最好的榜样是教师。要用教师的美,装扮“成长档案”的美;用教师的文明,装扮“成长档案”的文明;用教师的勤奋好学,装扮“成长档案”的勤奋好学;用教师的成长,装扮“成长档案”的成长。

一份儿童的“成长档案”折射出的是教师的“成长”和教育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过程建设
寒露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雪花的形成过程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