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的提质之路——来自安化县的报道

2016-04-15 03:08罗赵华王振亚通讯员谌新开黄志刚
湖南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安化县行风教育局

本刊记者 罗赵华 王振亚 通讯员 谌新开 黄志刚 周 奕



山区教育的提质之路——来自安化县的报道

本刊记者罗赵华王振亚通讯员谌新开黄志刚周奕

近3年来,安化教育人打出了一套教育综合改革“组合拳”,一下子改变了这个山区大县教育质量多年在低谷徘徊的颓势,安化教育也由此步入了质量稳步提升的发展轨道。

李跃祥,2013年出任安化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他的一番话或许道出了大多数安化教育人的心声:“安化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这决定了我们在确定教育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时,既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也不能玩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更不能知难而退、放任自流,必须冷静、客观地研判全县教育实情,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这篇大文章。”

李跃祥告诉记者,安化教育的这场综合改革始终牢牢牵住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这个“牛鼻子”,以“坚定不移正行风,心无旁骛抓课改,多措并举建设教育信息化”为“三驾马车”,不断提升安化教育的整体质量,拉动安化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正行风,高扬质量提升之帆

滔溪镇上马完小新教学楼投入使用不到一年就显得破旧不堪,新教学楼二楼右侧的教师办公室兼住房凌乱不堪;奎溪镇木榴完小六年级男生寝室内务整理不规范、卫生差,食堂早餐未留样,中餐留样不规范;田庄乡中学109班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作业批阅不认真、不规范……这是记者在安化县教育局巡察办2015年印发的一份行风巡察通报上看到的记载。

“这次行风巡察于2015年4月22日至5月28日进行,对全县17个单位的45所学校(含幼儿园)进行了巡察。巡察结果由县教育局下发至全县各学校、局机关各股室站及局属二级机构。”县教育局副局长廖双初介绍说,“这次巡察之后,县教育局通报批评了相关学校和教师,决定对相关当事人在2015年度不予评优评先、提拔任用,责令所在单位相关当事人写出书面检讨并予以诫勉谈话。类似的这种不定期的巡察通报让全县每一位教育人切实感受到了行风巡察时刻就在身边,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不正之风,遏止了少数学校和部分教师的违纪违规行为。”

“巡察办到底是个怎样的工作机构?具体巡察哪些方面?”面对记者的提问,县教育局巡察办主任李贵长娓娓道来:为深入开展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树立安化教育良好形象,2013年8月,县教育局成立了由李跃祥任组长的安化县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巡察办为一个常设机构,专门负责全县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巡察工作。

“这一机构平行于各股室站,又高于各股室站。巡察办以县教育局任命的干部为重点,按层级管理对全县各校校长、班子成员、全体教师和各股室站负责人、机关干部进行行风巡察。目标是力促教育系统行风持续根本好转。”李贵长说。

李贵长告诉记者,巡察办成立以来,制定出台了《安化县教育局行风建设巡察工作实施方案》和《安化县教育局关于明确行风建设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等,并通过调研,初步创设了开展行风建设的牌子、表格和问卷,即“一牌三表四卷”工作法。

“何谓‘一牌三表四卷’工作法?”记者追问。

“‘一牌’是指巡察办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必须佩带专门制作的巡察员工作牌;‘三表’是指《安化县教育局教育行风考评评分表》(该表对全县教育系统被评议单位分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9项具体内容进行行风评议)《安化县教育局机关及二级机构巡察情况记载表》(该表对局机关及二级机构每月巡察记载两次)《安化县教育局会议情况记载表》(该表对县教育局大型会议进行巡察记载,并当场通报会风情况);‘四卷’是指四种调查问卷,即有关全县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民情调查问卷(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普职高学校两类)。”李贵长介绍说。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在县教育局正行风的强力举措下,不少学校也组建了监测教育行风和师德师风的巡察队伍。以梅城镇完小为例,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毛设贤为组长,学校行政干部为组员的“树师德正行风”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自查自检,每学期召开行风建设专题会议,并要求每位教师签订责任状。学校硬性规定春秋季下午4点20分、夏季下午4点30分静校,任何师生都不准在校园滞留,以防止有偿补课现象的发生。学校还专门聘请了一批离退休人员、社区干部和学生家长作为行风监督员,对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有一段时间,一位教师家里天天传出孩子的说话声,行风监督员以为是在搞家教家养,马上进行了调查,发现是一场误会:这位教师家里来了亲戚,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玩得比较热闹。

李贵长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巡察情况来看,安化教育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杜绝了乱收费、乱办班行为,乱订教辅资料、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家教家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安全文明无烟校园日渐成为新常态,教师的育人理念不断更新,工作责任感大大增强,教师的行为习惯和学生的养成教育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安化县三中、羊角塘镇文昌阁完小、江英学校成为行风建设的突出典型。在此过程中,一批师德师风楷模也脱颖而出,担任班主任26年的东坪镇中学教师蒋旺君就是一位师德标兵,2015年度她还获得了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据安化教育系统巡察走访活动统计,仅2015年,就巡察学校126所次,走访乡镇、村居委干部43人次,座谈教育管理人员156人次,问卷测评师生1460人次,及时宣讲了党的教育惠民政策,认真听取了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类、自查自纠、整改回访,提振了群众对安化教育的信心。“在全县教育系统加强行风建设,如同给安化教育这艘航船鼓满了风帆,让它能够沿着正确的航向,不断劈波斩浪、快速行进。正所谓‘风正一帆悬’嘛!”廖双初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抓课改,筑牢质量发展之基

罗骁,安化县二中高一9班学生。2015年下学期,他参与了3次物理科目的试卷命题。

“对,您没听错,是学生自己给学生命题。”见记者有几分疑惑和惊讶,罗骁开心地笑了。

罗骁告诉记者,每次命题前,他都会和命题组的几个同学一起反复研究考点,再三商榷考题。命完题,他们再把题目交给任课教师审核,最终确定考题。

“在参与命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敢有丝毫马虎。为了保证所出题目能够较好地检测出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必须反复研读教材,大量查阅资料。这在无形中既让我们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综合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罗骁兴高采烈地说。

教学研讨活动

同样在安化县二中,数学教师李阳生的动态课堂极受学生欢迎。

“动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绝不固化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通过随时观察、掌握、研判学情进而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授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欣赏和倾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这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师必须具备极高的课堂把控和引导能力。”李阳生言简意赅地介绍道。

执教数学20多年的李阳生,一直坚持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3至5分钟让学生总结前一堂课的授课重点和难点。“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一两次总结机会。这种形式让学生们对每堂课都充满了期待:期待自己上台展示,也期待欣赏同学的总结陈述。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深度的、全身心的投入。”李阳生说,“学生在学习方面主人翁意识的提升,带动了其他方面主动意识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课外社团活动等。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在东坪镇中学,校长刘杰华告诉记者,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课改工作,但从不要求教师遵循固定的课堂模式,而是“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教研方式方法,每个学科都可以而且应该有各自的课堂教学生成”。

“我们学校的课改讲求一个‘实’字,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务求实效。学校的行政会议室里一直张贴着一条横幅‘请把师生装在心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改中绝不能为了玩花架子而增加师生的负担,而是鼓励教师在创新中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嘛!”东坪镇萸江学校校长王爱国的这番话,跟刘杰华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萸江幼儿园也加入到了课改中来。“我们在幼儿园本课程改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我们充分考虑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融教学、游戏、生活习惯、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戏剧课程作为园本课程,特别受小朋友喜爱,也很受家长欢迎。”园长颜群芳介绍说。

建模而不定模是安化县整体推动课改的一大特色。从2008年起步探索课改的梅城镇中学经历了从先行先试到总结推广再到创新的飞跃。梅城镇中学校长曹文武介绍,目前学校的课改模式为“六环多元”模式。“六环”即“课前抽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巩固检测”六个环节;“多元”即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和班级、不同学科和课堂对“六环”适当取舍或变更,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课改过程中,该校大力加强学习小组和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全县整体推进课改积累了经验。

虽然只是一所乡镇学校,梅城镇完小在课改方面却起步很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化县唯一一所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校;2011年,学校又获评“益阳市基础教育改革样本校”称号。目前,梅城镇完小的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构建了“乐德”校本课程。据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刘晓霞介绍,学校在一年级开设《梅山人文》,向学生传授乡土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二年级开设《孝德教育》,传授国学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孝心;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戏剧课程,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兴趣特长。说话间,五年级178班的学生姚依婷和着音乐向记者演唱起来。“风呼啸雪飘飘泪痕满面,发蓬乱衣单薄骨冷身寒。举目观白茫茫这大地一片,饥寒交迫伤痛钻心苦受熬煎……”一曲《八珍汤》被姚依婷演唱得有板有眼。姚依婷练习戏曲才半年时间,却能熟练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女驸马》等曲目,不免让人佩服。而学校里像姚依婷一样在戏曲方面表现不俗的学生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为了强力推进全县的课改工作,安化县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李跃祥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任副组长,下设课改办,抽调4名业务骨干专门推进课改工作。

“我们出台了两个专门的课改文件,一个是《安化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县课改的目标、步骤、途径、方法等,另一个是《安化县教育局关于组织评选课堂教学改革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通知》。我们还出台了课改先进学校、优秀校长、课改标兵、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的评选细则。”县教育局课改办主任刘定中介绍说。

课改在推进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怎么办?

安化教育人采取了四个针对性很强的解决办法。一是成立了“安化县课堂教学改革专家指导团队”,及时指导学校做好阶段性的梳理、总结、反思,及时指导解决个别的小问题,定期研究破解普遍性的大问题。二是搭建课改经验交流平台。为了较大范围地推广成功的做法与经验,探讨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县教育局开辟了区域性的主题课改论坛,搭建起了县内学校的校级交流平台。“论坛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上午第1、2节课听课,第3、4节评课交流,早晨、中午是学校文化建设观摩,下午进行课改论坛。论坛交流的样本学校必须选取本校在课改中最成功的典型做法,既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又要站在可操作的层面进行交流探讨,以便尽可能地为其他学校提供多元的学习借鉴样本。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收效甚好。”刘定中介绍说。三是每学期由县教育局课改办主编一期《课改通讯》,包括课改动态、典型经验、问题探讨等栏目,及时推介典型经验与成功做法。四是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课改资料,为学校推动课改提供参考依据。

“如何确保各校在课改上真正动起来,而且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记者问道。

“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奖惩力度,建立保障机制。”刘定中简明扼要地答道,“具体来说,一是由县教育局将课改工作纳入对各学校、机关各股室站、二级机构及其负责人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将课改工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紧密结合起来,定期开展中小学课改成果评选、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典型经验,进行表彰奖励。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考评方案,对拒不参加课改的教师采取组织措施。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县教育局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课改,各学校也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工作,并予以足额保障。此外,我们还进一步理顺了课改奖励、外出考察课改学校等经费的报销途径,完善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要提高教育质量,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主要通过开展校长听课、评课大赛和校长论坛等,引领各校主要负责人潜心抓好教育教学。”廖双初说,“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未打算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来禁锢师生的手脚和思维,不论是安化县二中的动态课堂,还是东坪镇完小的快乐展示课堂,都不是全校一个模式,各年级、各班都可根据学情的动态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凡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改形式和方法,我们都绝对尊重、极力欢迎。”

“教育信息化”,插上质量腾飞之翼

梁艳霞,东坪镇中学语文教师。在与记者聊到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时,她以一堂作文指导课《浓墨重彩写亲情》为例予以说明。

在上这堂课时,梁艳霞灵活运用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整堂课上得灵动多姿。比如,导入环节,她运用网络上热传的“父亲为儿子撑伞、自己却全身淋湿了”的图片,既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又紧紧扣住亲情这一主题,很快导入了教学内容。再如,在“忆亲情”这一环节,学生们在汤潮演唱的《妈妈,我想你》的歌曲中,冥想自己与亲人之间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为学生营造了温馨感人的情境。极具感染力的音乐让不少学生为之动容甚至流下了眼泪,为后面的“写亲情”环节奠定了情感基础。又如,在“写亲情”环节,梁老师使用了背景音乐,舒缓柔和的曲子引发了学生无尽的遐思。此外,在展示学生习作时,她将学生习作放在展示台上,这样,学生点评以及探讨写作方法就直观、方便多了。

投资8000余万元的安化县二中于2003年实现整体搬迁,与安化县一中同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安化县二中的“教育技术中心”是县教育局批准设立的学校处室机构,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与校办、教务处、后勤处平级的二级机构,这在省内中学中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县教育局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该中心主任王武壮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中心下设6个工作组,共有30名技术和管理人员,如此一来,便可把全校的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统管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人才、现代教育设备和有限场地的作用。”

王武壮告诉记者,安化县二中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打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全方位应用。在他看来,传统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围绕书本进行,能够支撑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基本局限于书本、教参、练习册等,能够使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有限。新课程改革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的改革,如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等,对学习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大量优秀、科学、有效的教育资源,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将会大打折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不断扩充与丰富,使快速便捷获取海量教育教学资源成为可能,“这也正是我们教育技术中心的使命之一”。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工具的有效利用能使学生自行验证、探究、分析所学知识技能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安化县二中非常注重专用软件的学习和培训。比如,通用技术课程中的“电子线路虚拟实验平台”、数学教学中的“几何画板”工具教学软件、生物课程中的“虚拟人体”研究性交互学习工具等,都是他们的培训内容。这些学习工具与传统学习工具的有机结合为教与学注入了无限活力。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梅城镇完小一直走在前列。20世纪80年代学校就是“益阳市电教先锋”,1998年,学校成立了安化县第一家校园电视台,多媒体设备也相继装备。如今,这些设备已经实现了几轮升级。“离开了班班通简直不知道怎么上课。”梅城镇完小语文课改组组长陈碧霞笑着说。由于梅城镇完小的教育信息化起步早,从教23年、42岁的陈碧霞已经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老手,最近经她指导的陈凌辉、高永健两位老师还在全省微课大赛中获了奖。这方面的奖项并不是梅城镇完小第一次获得,校长毛设贤拿出了一份用A4纸打印的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获奖统计,记者翻了翻足足有5页。

据了解,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在人口基数大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化县通过多方筹集经费,近4年来,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经费8410万元。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了“电子白板+短焦投影+计算机”班班通终端设备教学,为教学点配备了卫星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82套,基本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安化县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实名注册的教师达5393人,注册率达到100%,上传资源11万余条,下载资源31万余条,在全省“资源网进校园”活动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最为重要的是,在安化城乡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已显成效,信息化的高效应用已经成为新常态。全县各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网络、通过QQ群平台、短信平台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便捷的服务,计算机教室安装了语音视频设备,开设了“爱心视频室”,让留守儿童通过网络感受远距离的亲情;县教育局装备站积极组织学校参与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研究,并把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和成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晋级、评优等奖励中。“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4个、实验教学研究课题4个,其中安化县二中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荣获优秀课题。

“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信息化,如同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给安化教育插上了腾飞的双翼。”廖双初如是比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安化教育人脚踏实地的付出赢得了全县教育整体质量的逐年提升:全县学考由2013年的全市最后一名跃升至2014年的全市第一,并且2015年继续领跑,中考和高考的各项指标也有了显著改善。

“当然,我们绝对没有唯分数是论,而是不断修订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们深知,没有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作为指引,就不可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李跃祥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我们加大了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力度,特别是对德育工作、考查科目、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考评工作计分,其分值与中考、抽考成绩同等看待,并对乡镇进行捆绑式评价,目的是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错误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获奖方面,2014年,梅城镇中学荣获全国三等奖,2015年,全县1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参加第3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且有4项作品被选送参加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梅城镇中学再次斩获全国三等奖;在艺术教育方面,近3年来,全县中小学生有84人次获得全市“三独”比赛一等奖,选送的安化县二中和羊角塘镇中学的节目均获2015年全市首届合唱节二等奖,教师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省级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体育教育方面,在全省第三届武术大赛中,安化县获4金5银4铜的好成绩,在全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中,安化县二中获高中组一等奖,马路镇中学获初中组三等奖;县教育局成功举办全县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和第四届中小学生现场书画大赛,各学校广泛实施“体艺2+1”项目,定期举办校园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水平整体提高。

“江英学校就是艺体教育的一个样板。”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蔡海鸿适时补充道。

据蔡海鸿介绍,江英学校严格遵照董事长谢仁和特色强校的育人理念,在校长周建明的带领下,坚持“一人一支笔,一天一练习,一周一节专家课,一期一次大比武”,常抓不懈,硕果满枝:在全县第四届书画现场赛中,小学低中高组、初中组共16人参赛,14人获奖,其中丁瀚林、黄海鑫、黄小敏3人获一等奖;在全市展演赛中,殷梵钊获一等奖,陈果获二等奖;在中国美院组织的书法过级考试中,江英学校90%以上的学生已过三级,10%以上的学生已过五级,殷梵钊通过最高级。在江英,一至九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书法理论课,每天第8节课进行书法特长培训,书法教学与学习蔚然成风。学生跑操时的呼号喊出了他们的心声: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特别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安化出现了优质生源回流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前,我县每年到安化以外就读省示范性普高的学生人数在400至500人之间,2013年,全县优生流失率为28.28%,2014年优生流失率为21.26%,2015年优生流失率不到20%。与往年只有学生流失相比,今年外县学籍来安化就读高一的学生达100多人(其中1000分以上学生20多人)。”李跃祥说,“这证明我们已经基本稳住了山区教育的阵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老百姓对安化教育的信任。我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尽全力办好安化这个偏远山区县的教育,尽可能减少山区师资和生源的无序流动,以期为全省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听了李跃祥的这番话,再一一回想几天来采访过的每一所城乡学校,记者有理由相信,作为梅山文化发祥地、茶马古道千年重镇的安化,在教育综合改革春风的洗礼中,必将焕发出盎然生机。

猜你喜欢
安化县行风教育局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唐宋时期安化峡、安化县及安化镇位置考辨——兼谈秦汉时期的鸡头道
安化县草食动物生产发展调查分析
新媒体时代行风类栏目如何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