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芨芨草 阿友
孙立新:蝮蛇岛主,与蛇共舞
Sun Lixin: the Viper Island Lord Who Dances with the Snake
文 芨芨草 阿友
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北京会议中心。由环保部等多部委组织的“中国首届生态文明先进个人”颁奖仪式盛大举行,辽宁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孙立新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沈跃跃手里接过获奖证书,心情无比激动。捧着大红的证书,这个在蛇岛与蛇共舞34年的孤胆英雄的心一下子飞回到远在大连旅顺的那片海域,他的眼前涌现出了蛇岛上那2万多条伴随他几十年的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蛇岛腹蛇。
1982年7月,24岁的孙立新从沈阳农学院植保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环保局所属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1983年3月19日,管理处决定让孙立新参与管理蛇岛。很早以前,年幼的孙立新就听人说旅顺渤海海域里有一个蛇岛,岛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巨毒蝮蛇,1克蛇毒就可以毒死1万只兔子,人被蝮蛇咬了,如抢救不及时绝难生还。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孙立新从双岛镇西湖嘴村乘船抵达蛇岛二沟的石槽处上岛后,视野所及植物茂密,冬青和卫茅等草本植物还泛着绿意,不足1平方公里的蛇岛和其他海岛没什么两样,孙立新小心翼翼环岛一圈没见一条蛇。1983年4月一天,孙立新上山不久,在山的阳坡一块岩石上第一次看到了一条蝮蛇,这条蝮蛇有70—80公分长,蛇眼处有一条长长黑黑的眉,蛇身颜色呈土灰色。说来奇怪,当时孙立新驻足观察这条毒蛇时,心里竟然没有丝毫的害怕。
孙立新给上岛考察人员讲解蛇
1983年5月,孙立新参加了管理处对蛇岛蝮蛇数量的考察。5月5日,包括孙立新在内的管理处16个人集体上岛。因为要和毒蛇零距离接触,因此上岛前,大伙都穿上了绿色帆布衣服、翻毛皮鞋,扎上海棉护腿,戴上了电焊工人用的猪皮手套,头上戴的则是塑料护帽。蛇岛有6条山沟,孙立新和伙伴们从第一条沟普查起,16个人每隔30—40米站一个人,呈之字形在山沟间排开,然后相互呼应着从山下往山上走,每人手里拿着一盒油画颜色和一支排笔,每见到一条蛇,就用在蛇尾上涂上红色。这次考察让孙立新见识到了蝮蛇的老实,被涂了尾巴的毒蛇多数都若无其事从不攻击人,涂尾巴过程中,每100条蛇中只有几只跑掉。孙立新和伙伴们一天排查一个沟,6天后,他们又从第一条沟普查起,这次他们给先前涂了红颜色的蛇尾巴上涂绿色,没有颜色的也涂。15天后科考结束了,统计出蛇岛上共有蝮蛇1万多条。
1984年春天,管理处在蛇岛上盖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铁皮房,铁皮房里有厨房和铁床,孙立新从此和4个伙伴开始驻岛考察。白天,他们上山观察蛇,采集各种植物、昆虫,然后制作成标本,晚上就睡在铁皮房里。岛上的生活艰苦而危险,除了淡水稀缺外,没有电没有人烟,夜里海风击打着铁皮房发出的响声令人毛骨悚然,更让人魂飞魄散的是夜里常有蝮蛇爬进铁皮房,在墙角缝隙中钻进钻出。有时一觉醒来,还会在床角上看见吐着信子的蝮蛇。1987年春天,因铁皮房被海风吹坏,管理处在岛上又盖了个100多平方米水泥房,自此孙立新就长期住岛上了。由于长期在岛上与蛇共处,孙立新掌握了蝮蛇的种种奥秘。同陆地上的蝮蛇不同,蛇岛蝮蛇一年中有两个休眠期,一是冬眠,一是夏眠。
旅顺老铁山是国内著名的候鸟南北迁徙栖息地,春秋两季,长途迁徙的候鸟在天空飞倦了,在茫茫大海中看见老铁山林木葱郁,就会落下来取食。蛇岛蝮蛇主要是以食鸟为生,每年4月春暖花开,蛇岛蝮蛇慢慢苏醒了。到了4月下旬5月初,候鸟飞来叽叽喳喳落满枝头时,所有的蛇都出来了,纷纷爬到树枝上、岩石上“守株待鸟”。6月候鸟飞走天也热起来,蛇岛蝮蛇就从树枝上、岩石上退下来,钻到石板下、洞穴中、草丛下开始夏眠。与冬眠不同,夏眠的蝮蛇肌体活动自如,心跳也不降低,这期间如果天空下雨,岛上的温度降到30度以下,蛇岛蝮蛇就又会爬出来活动,一旦雨停天热了再爬回去。到了8月下旬候鸟来了,蝮蛇又开始纷纷爬出来,到岩石、草地、树上“守株待鸟”。到了10月未11月中下旬天冷了,蝮蛇又开启冬眠模式。
虽然一条蛇要花费几天时间静卧“待鸟”,但它们的收获却甚微,一条蛇一年中最多可吃到7—8只鸟,多数蛇只能吃到1—2只鸟,而有相当数量的蛇一年中也吃不到一只鸟。蛇一年中吃到一只鸟就可安全度过这一年了,而一只鸟也没吃到的蛇会很消瘦,有的甚至会死亡。蛇岛蝮蛇的产仔方式是卵胎生,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蛇岛蝮蛇将蛇卵在腹中孵化成小蛇后,再一条一条生出来,每条雌蛇可产仔1—8条。
表面上看蛇岛是寂寞而宁静的,静静地浸泡在海水中,但长年生活在岛上的孙立新却能感受到时刻发生在岛上惊心动魄的绝命厮杀。每年,春秋两季在旅顺老铁山栖息的候鸟不下千万只,大约有10—20万只候鸟葬身蛇腹,孙立新亲眼看见了无数次蛇对鸟的绝命咬杀。蛇岛蝮蛇有两个武器,一是毒牙,二是一对生在鼻子和眼睛之间的颊窝,这两个颊窝是高敏感热感器,能感觉到1/1000度的热度,当候鸟从它眼前飞过或停在眼前时,它马上就能准确感觉到,并闪电般咬杀。
当候鸟飞来时,成千上万条蛇岛蝮蛇在岩石上、草丛中、树枝上,盘卧成同一个个弹簧样姿式,眼前留下约10公分距离,当鸟在10公分距离内出现时,蝮蛇会闪电一样弹出头,一口将鸟死死咬住。咬住候鸟后蛇一动不动,将牙里的毒液注入鸟体内。受了蛇毒的鸟,小的一两分钟就死了,大的三四分钟也会死掉。鸟死后,如果是小鸟,而且咬的地方正好是头部,蛇会在树上就把小鸟吃掉,如果是大鸟,咬的又不是头部,蛇会垂直地和鸟一起从树上掉下来,落到地上的蛇会松开嘴,然后围着死鸟转几圈找到鸟头,再将鸟的头盘窝进鸟翅膀内,然后从头开始吞鸟,小鸟5—6分钟可吞下去,大鸟就要吞20—30分钟了。这时,如果有人袭击或是惊吓了蛇,它会吐出粘满黄液的鸟,然后迅速逃走。如果是两条蛇咬到了同一只鸟,而两条蛇都不放弃的话,大一点的蛇会把小一点的蛇连同鸟一起吞进蛇腹。蛇岛蝮蛇能吃进去的最大的鸟是鹌鹑,比鹌鹑大的鸟,如斑鸠、鸽子等是吃不进去的,尽管咬死了,也只能放弃。
在蛇岛上,蝮蛇有两个天敌,一是鹰,二是褐家鼠。孙立新多次看到一只鹰在天上高高的飞着,突然俯冲下来用利爪抓起一条蝮蛇,然后又飞到高空中,蝮蛇在鹰爪上扭曲着渐渐僵死,成了鹰的美餐。但鹰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有时鹰抓住蛇高高地飞上了天空,一不小心被蛇的毒牙咬到了,中了蛇毒的鹰会发出一声惨叫扔下蛇,然后从高高的天空中摔下,僵死在山谷里。而褐家鼠咬吃蛇是在冬季。褐家鼠本不是蛇岛上的物种,是随船带上岛的,上了岛因四面是海回不了陆地,褐家鼠就只好生活在岛上了。夏天,褐家鼠在岛上寻找小虫子、植物种子吃,稍不留神就会被蝮蛇咬杀,成了蝮蛇美餐。冬天,当蛇岛蝮蛇进入冬眠时,褐家鼠会找到蛇冬眠的地方,将那些老弱病残的蛇作为美餐啃吃殆尽。但褐家鼠也有失手的时候,初冬的蝮蛇虽然冬眠了,但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这时嘴急的褐家鼠去啃吃蝮蛇就充满危险了。在初冬的日子里,孙立新亲眼看过许多贪吃的褐家鼠因为嘴急咬到还有活动能力的蝮蛇,反被蝮蛇用尾巴慢慢盘住捂死。 “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自然界的食物链搏杀是很惨烈的。
保护蝮蛇种群密度,是孙立新和伙伴们的重要职责。为此,他们采取各种措施灭杀蝮蛇的天敌褐家鼠,铲除能给蝮蛇带来伤害的粉葛藤,间伐树木茂密的树林,分散种群密度,以避免蝮蛇因过度集中而减少对食物捕捉的机率。在春秋两季,他们还往岛上撒谷物,吸引更多的候鸟在岛上停留,增加蝮蛇捕鸟机会。他们还曾往山上放家养的鹌鹑,以增加蝮蛇食物,后来因为怕改变蝮蛇捕食方式而停止了。由于以吃鸟为生,鸟喙和翅根常会刺伤蛇嘴,因此蝮蛇最常见的病是口腔炎。得了这种病的蝮蛇会张不开嘴,嘴角肿胀淌粘液,蔫蔫地趴在岩石上树上,遇到这种情况,孙立新就会抓住蛇拎起来,掰开蛇嘴往里面抹药。最初,孙立新用碘酒给蛇治口腔炎,但不管用。后来改用紫药水,轻的抹一次紫药水,重的抹两次紫药水就会痊愈。每年,孙立新都会治愈数百条得了口腔炎的蝮蛇。
孙立新和伙伴们(中为孙立新)
蛇岛蝮蛇是一种耐饥不耐渴的动物,它可以一年不吃东西,但不可以长期不喝水。1989年蛇岛大旱,整个夏季3个月没下一滴雨,岛上的草都枯死了。岛上1万多条蝮蛇因长时间喝不到水,有的已经出现了生命垂危的症状。为了避免蝮蛇被渴死,孙立新和伙伴们买来800多个水盆,借调海军的巡逻艇运来水,保护区全员上岛挑水往水盆里灌。800多个水盆全都灌满了水,孙立新和伙伴们亲眼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蝮蛇在同一时间里纷纷爬出来,围着800多个水盆抢水喝的场面非常壮观!有了这次教训,保护区意识到未雨绸缪得给蝮蛇修挖水坑涵养水源。到目前为止,孙立新和大伙已在岛上挖了10多个水坑,最大的可存水100多立方。
孙立新对蛇进行研究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多年与蛇为伴的日子里,孙立新曾10余次被蝮蛇咬伤,但每一次他都挺过来了。
孙立新第一次被蝮蛇咬伤是1990年8月的一天,孙立新抓到一条怀了孕,快要生产的蝮蛇放在住房附近花盆里,以观察它的生产过程。之后,他亲眼看到了小蛇一条条从母腹中爬出来。小蛇出生的第4天,孙立新抓起小蛇给它们量体重、体长,一不小心右手大拇指被一条小蛇咬了一口,当时孙立新只觉得手指像被什么蚊虫叮了下,很快手指就肿了。孙立新认为蛇小蛇毒轻,立即用手挤压伤口反复用清水冲洗数次。第三天,手指就消肿了,没发生任何危险。2001年5月一天,孙立新陪澳大利亚一个蛇类专家上岛考察,孙立新穿着一双深口球鞋,没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一条蝮蛇给咬了。蛇咬在孙立新的脚背上,他即脱下鞋用手挤了挤伤口,回住处后吃了些抗蛇毒的中草药,但脚还是高高的肿起来了。到了晚上,肿痛蔓延到小腿,油亮亮的小腿肿得像馒头一样,痛彻骨髓的巨疼疼得他浑身大汗淋漓,一度甚至产生了让人将他被咬小腿剁下去的想法。伙伴们想送他下岛去医院抢救,可是天已经黑了没有出岛的船,伙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疼痛折磨得满床翻滚。不巧的是第二天海上又起了大风,救援船出不了海,没办法,孙立新还得继续忍受疼痛折磨。第三天救援船终于来了,但孙立新腿上的肿已经消失,看着自己脱离了危险,陪外国专家考察又脱不开身,因此孙立新没下岛。几天后,孙立新脚背上除了留下一个疤外,一点蛇咬后遗症都没有留下。
孙立新发现自己对蛇毒有了抗体是2004年的事。那年10月,法国蒙娜丽莎影视公司的4个人上岛拍摄纪绿片,孙立新手拿一条大蝮蛇对着镜头给讲解,一不留神食指被这条蝮蛇咬了一下,当时出了许多血。孙立新用手将伤口的蛇毒挤了挤,吃了点中药,又继续给法国人讲解。由于当时岛上只有孙立新一个中国人,他得陪着法国人拍片,还得给法国人做饭无法下岛。后来,他感到这次被蛇咬不像以往那样剧痛了,而且肿面只肿到手腕子再也没往上延伸,三天后孙立新就全好了。这让孙立新兴奋不已,他知道被蛇咬过几次的他已对蛇毒有了抗体。孙立新最后一次被蛇咬是2005年的一个秋天,他和伙伴们正走在灌木丛中对蝮蛇进行数量考察,突然一条受惊的蛇在孙立新的大腿根上猛咬一口,孙立新没有声张,低下头用手将凉冰冰的蛇从腿上拨开,掏出随身带的刀,将被蛇咬的地方割开挤出些血,然后将裤子穿上了。那次被蛇咬后,孙立新一粒药也没吃,大腿根处只肿了一个馒头大的包,没几天就痊愈了。
孙立新 摄(捕食的蛇)
这次之后,孙立新就敢光着脚上岛了。
2005年秋天,2006年春天,孙立新和伙伴们两次对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进行了考察,得出的结果是,岛上已有2万多条蛇岛蝮蛇了。到2011年春天,岛上的蝮蛇已近3万条了。自从孙立新上岛开展蝮蛇保护以来,蛇岛蝮蛇种群数量翻了一倍。2009年7月,孙产新被任命为辽宁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副局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孙立新仍然奔波在科研一线,改进对标本蛇的跟踪方法,将原来的物理剪鳞片跟踪法更新为芯片跟踪法。通过跟踪,孙立新惊喜地发现,原来他们认为腹蛇的寿命是12-15年有些保守了,因为他们跟踪的标本蛇,有许多年龄已超过了20年。
2012年,蛇岛加入了联合国人与动物圈,成为联合国人与动物圈第32个成员单位,蛇岛也实现了24小时监控全覆盖。蛇一多,孙立新非常担心因为候鸟的减少而影响到蛇岛蝮蛇种群数量。为了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从2014年开始,孙立新带领保护区工作人员编写出版发行《植物图谱》、《鸟类图谱》两本书,公益发行几万册,使爱鸟护绿意识深入人心。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总面积9072公顷的保护区内捕鸟的人越来越少,以前每年春天,一到侯鸟迁徙的季节,孙立新和同事们上山搜缴捕鸟网达到几千张,而今年全保护区搜缴的捕鸟网不到1千张,这个巨大的变化让保护区迈进物种和谐共荣的生态春天指日可待了!
(责编:刘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