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科普了吗?

2016-04-15 05:52
家庭生活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记忆人类



今天,你科普了吗?

老板!这道杜鹃花炒蛋有毒!

杜鹃花称得上是花卉界的大家族,整个杜鹃花属的植物超过1000种,家族势力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据说是用杜鹃花瓣和麦芽糖,经传统工艺精致而成。虽然诸如迎红杜鹃,绣叶杜鹃,粗柄杜鹃都可以做成鲜花美食,但这些看起来温柔可人的花朵,可不是好惹的。

食用杜鹃花后,牛羊甚至是人,中毒都是常有的事儿。于是杜鹃花又有了闹羊花,羊踯躅等等名号。甚至有池中之鱼吃了飘落花瓣之后都翻起了白肚皮。如大白花杜鹃中就含有木藜芦毒素,这种毒素在低剂量时可以降低我们的血压,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神经系统,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如果过量食用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不过,杜鹃花中的毒素并非一无是处,比如黄杜鹃中的闹羊花毒素III在低浓度(0.1微克/毫升)时对离体猫左右心房收缩力均有增强作用,高浓度(1微克/毫升)则引起抑制作用,能降低兴奋性,可以用于治疗心动过速,高血压等疾病。当然,需要提醒的是,此类药用价值只有在提纯化学成分,并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想追求保健效果,还是补充维生素比较安全。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护身武器,要想品味其中的春日味道,还得方法得当。美丽和危险也许就在一线之间。

(果壳网)

痛苦记忆能抹去吗?“忘情诊所”不只是传说!

在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男主角突然发现女主角不再记得他,“忘情诊所”能让人忘记想忘记的一切。也许这并不是在做梦,近期,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人类应激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可以通过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帮助患者“忘却”痛苦记忆。

他们通过一则配以11幅插图的故事研究被试的记忆机制。这则故事来头很大,1994年美国《自然》杂志首次发表科学家通过它研究情绪记忆的作用机制的论文。从此以后它就一直被用作情绪记忆研究的经典工具之一。故事中包含对人体情绪无明显影响的中性情节,也含对情绪有负面作用的内容。

被试先要来实验室听这个故事。3天后,他们再次回到实验室,来“吃药”。当然,一部分服用不同剂量的美替拉酮(一种可阻止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药物)而其他人则服用安慰剂。2小时后,研究人员要求被试回忆之前故事内容。

又过了4天,被试最后一次被邀请来实验室回忆故事情节──见证奇迹的时刻就此出现:科学家发现,服用大剂量美替拉酮的志愿者对于负面情节的记忆明显比较差,但他们对普通情节的回忆却与常人(安慰剂组)无异,不受药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负面情绪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在4天后,用药组糖皮质激素水平已经恢复正常,但对负面情节的记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科学家推断可以通过控制皮质激素的分泌而减少痛苦事件对人们的影响,并且不影响对正常事件的记忆。这看上去是一个让人欢呼雀跃的新发现,尤其对大量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者提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可能是U型的,太低或者太高都对记忆有损坏,但是如果将其控制在适中的范围,则对记忆有促进作用。但怎么才能保证通过药物准确达到一个“适当”的浓度来达到期待的效果?

即使能够用药物准确控制糖皮质激素并改善对负面记忆的提取,但我们应当深刻警醒:糖皮质激素作用于全身,其影响太广泛,对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血糖调节、营养代谢、应激反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基因特异性。目前人们对记忆的理解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数的问题等着解答。(果壳网)

你们的“忠贞爱情”,不如鸟

爱这个词不常和鸽子联系在一起,也很少和其他动物同时出现。“人类最受尊崇的特质便是爱情,将这一感情授予动物的行为受到了最多的质疑。”杰弗里·穆萨耶夫·马松在《当大象哭泣——动物的情感生活》一书中这样写道。的确,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在大部分时间中,科学界都认为鸽子也会相爱的想法是荒唐可笑的。人类以为,爱是人类经验的核心。脑子只有豆粒大小的动物怎么能体会像爱情这么深刻的感情呢?

不,你不懂鸽子。的确,从演化角度来说,爱的生物学本质十分古老。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两种与哺乳动物的感情纽带关系最密切的激素,在鸟类中有几乎相同的对应物——8-异亮催产素和8-精催产素;斑胸草雀伴侣之间的互动就是由它们塑造的。同样,鸟类也拥有基本奖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多巴胺。鸟类也许没有多少易于辨认的面部表情,但在生命史的早期,在它们的神经结构、由生物化学过程所奏出的连锁反应的和谐乐章就已经演化出来,比大脑皮层本身还要早上许多。

单单这一点无法保证爱情的存在。除了生物学证据,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人们的观察经验。大约在十年前,丽塔·麦克马洪(Rita McMahon)在位于纽约上西区家中的阳台上发现了一只断腿的鸽子。在腿伤之外,这只鸽子可谓十分幸运。麦克马洪联合建立了野生鸟类基金会,每年照料3500只生病或受伤的鸟类。一位兽医为鸽子做了截肢,在康复期间,它会在麦克马洪窗台上的一块靠垫里歇息。窗户的另一边是她的伴侣,每天都来与她做伴,直到她康复放归,夫妇团圆为止。

麦克马洪说:“它们会为彼此奉献。”她基金会的一位志愿者曾在雪堆的凹洞里找到过一只断翅的知更鸟,他的伴侣就守在近旁。志愿者把受伤的鸟儿拾了起来,装在袋里送往医院。然后,她没费什么力就把他的伴侣捉了起来——这一点很不寻常,考虑到健康的野鸟都很怕人。她说:“我能理解为什么抓住断了翅膀的知更鸟很简单,但健康的那只就难以解释了。”在医院里,他们发现断翅知更鸟的伤并不是新伤,而且它的健康状况好得惊人。麦克马洪相信,他的伴侣一直在为他送去食物,并决定“留在他身边”。

爱是行动。“没有理由认为动物的爱与人类的爱会有多不同,”《动物的情感生活》一书的作者马克·贝科夫说。“一些哀鸽(鸽子的一种近亲)比我认识的许多人都要相爱得多。”

(编辑:Stellasun)

为什么你爸妈那么啰嗦?TA可能真的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

经验说:如果一个人把一件事情说了又说,他一定很啰嗦,要不然就是有某种目的。而实验说:生活中的靶记忆比源记忆不可靠,那个人是真的不记得说过,或者说,他忘记了这件事跟你说过。

尽管无辜地变成了祥林嫂(或者炫耀党)可有的人记忆中确实根本就不记得跟对方说过什么。其实,这是靶记忆(destination memory)惹的祸。靶记忆通俗点说,就是关于跟谁说过什么的记忆。源记忆就是关于从谁那里得到这个信息的记忆。

记得跟谁说过什么很重要,很难想象骗子要是不记得自己跟谁说过什么怎么闯荡江湖;领导要是不记得自己给谁安排了任务,也得乱套。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靶记忆也不止是避免啰嗦、尴尬这么简单。

其实当事人可能根本没有任何特殊目的,根据美国乔治亚州大学的理查德·马氏(Richard L.Marsh)和詹森·希克斯(Jason L.Hicks)的研究,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靶记忆都比源记忆清晰,但是在并非刻意选择说话对象的情况下,靶记忆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了。

加拿大罗特曼研究所(Rotman Research Institute)的尼格尔·高比(Nigel Gopie)设计了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通过让参与者向名人的图片讲述一个信息来模拟向不可选择的对象传递信息的过程;然后让参与者从名人的图片那里得到一个信息来模拟从他人那里接受信息的过程。最后发现,参与者可以较好地记住给他们讲故事的名人却不大记得住谁听了他们自己讲的故事。结果再次证实了要记得听者比记得讲者出错的概率要大得多。

本来我们就不太善于记住听众,尤其是沉醉在自己的故事之中时,就更记不住了。在高比的另一个研究中,还是通过对名人的图片讲述一个事实来模拟靶记忆过程。一部分人要讲述自己事,使用“我”、“我的”这些词汇,增加自我意识;另一些人仍旧讲述与自己无关的事实。结果表明,那些自我关注度高的,也就是前一部分人,更记不住自己对着哪个“名人”讲了故事。

那么关注别人了就真的可以记得说话对象吗?答案是肯定的。高比让一些参与者在讲述故事之前大声地叫出图片中名人的名字,这个举动可以让他们的关注度更多地放在对方身上,而控制组则什么都不做。如你所料,关注别人的小组,参与者更好地记住了说话对象。

有时遇到靶记忆和源记忆一起出错的人,还会把你跟TA讲过的笑话再给你讲一遍……啊,人类。

当人们在向别人述说着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传输信息这个模块上,也就是传出信息的自己本身。而在和朋友们的聊天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别人不仅仅是传出信息而且会经常用到“我”这种词汇,于是更大程度上地提升了自我关注度。

所以,当以后有朋友跟你说着重复的话,尽管你已经听了很多遍,但还是让他说下去吧。他不是啰嗦,也不是炫耀,只是说得太投入。(文/说听风的雨)

小心你的饭碗!科学家预计机器人将导致2045年失业率超50%

谷歌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认为,可能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成为机器人的“人类部分”。而莱斯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摩西·瓦迪(Moshe Vardi)也表示,人类今后可以什么都不做,一切事情都交给机器人来完成——只要你能付得起这个钱。

瓦西表示,未来的社会将充满挑战。之前有一种观念认为,任何的科技进步最终都会令人类受益,但他却提出质疑。“典型的回答是:如果机器能从事人类的工作,我们就可以自由地追求休闲活动。”但他不以为然:“我不认为未来非常光明,我也不认为这种充满了休闲的生活有多少吸引力。我认为,工作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瓦迪表示,今后30年,电脑可以从事人类的所有工作,甚至也可以代替大学教授。而瓦迪则预计,2045年的人类失业率将超过50%。

诸多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他们坚称自己是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好”,但他们似乎只是将整个世界当做自己的实验室。(新浪科技)

超级高铁将改变人类出行方式

真空管道运输被认为是除了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以外的世上第五大交通工具。

从2010年起,美国相继成立了ET3、SpaceX、HTT等多家研发超级高铁的公司。SpaceX今年1月宣布,已选择全球最大的建筑及设计公司之一Aecom,负责今年晚些时候Hyperloop“超级高铁”测试轨道的建造。按照马斯克设想,超级高铁的时速将达760英里(约合1223公里),这一速度是高铁或动车的三四倍,也远超常见的民航客机,将极大地改变人类未来的远途出行方式。

在超级高铁项目上,甚至还出现了中国公司的身影。致力于超级高铁项目的HTI其原始投资人中包括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目前HTI计划在B轮融资7000万美元,有消息称中国中车集团正在寻求投资此项目。(新浪科技)

无人机自拍时代来临?

无人机在今年成为科技圈一大热点,不仅被巨头们盯上,创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民用方面,目前主要用于航拍、测绘、快递等领域。

在国际上,亚马逊、谷歌、沃尔玛等已在测试无人机送货;在国内,顺丰也早在2013年开始测试无人机送货,淘宝和也曝出了测试无人机送货的消息。除了用来送货,还有人用无人机玩起了创意自拍,有人开玩笑称,镜子是自拍的1.0时代,手机自拍是2.0时代,自拍杆是3.0时代。而现在,自拍即将进入自拍4.0时代——无人机自拍。

目前,中国国内约有上千家民用无人机企业,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在布局,相信越来越多的巨头进入,无人机的玩法会越来越多。

医学手术中的VR“放大镜”给医生和患者带来福音

虚拟现实(VR)是一种叫做“数字交互”的技术,模拟逼真的虚拟世界,让体验者身临其境,现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其在手术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此前,心脏病专家借助谷歌眼镜疏通了一位49岁男患者阻塞的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成像(CTA)和三维数据呈现在谷歌眼镜的显示器上,根据这些图像,医生可以方便地将血液导流到动脉。研究员Maksymilian polski表示,不同于传统手术,VR的介入“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和舒适度”。

比如,让截肢患者摆脱幻肢症。截肢病人通常要忍受幻肢痛的烦恼,因为他们仍能感受到被切断肢体的存在。这一病症尚无有效疗法,但医学杂志Frontiers for Neuroscience介绍了一种新的虚拟现实疗法,有望免去这种痛苦。

编辑/陈红张德博

猜你喜欢
记忆人类
颤抖吧,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夏天的记忆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端午记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