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机器人背后的技术“教父”

2016-04-15 03:32姜姝姝
机器人产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度教父李彦宏

□文/姜姝姝



李彦宏:机器人背后的技术“教父”

□文/姜姝姝

以“技术的信仰者”自居,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刚刚落幕的“两会”中提议,“推进无人车发展,加快无人车立法”;而去年的“两会”中,他的提案是“建立中国大脑”,关注机器人、人工智能。成立16年多,李彦宏坦言,百度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技术投入上,如果将他称之为机器人背后的技术教父,并不夸张,他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上的布局,早已超越了国内其他公司。

姜姝姝 本刊副总编辑

“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更火

作为新一代机器人的重要技术支撑——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无需质疑,目前是科技界最热门的领域,不论是谷歌、Facebook、微软、IBM等国际巨头,还是国内以百度、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力量,或是麻省理工等知名学府,均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甚至欧美发达国家也都在致力研究人工智能计划。

仅仅在十几年前,“人工智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还只是一种科幻概念,并更多作为一种想象元素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但近年来,变化已经悄悄发生。或者说,在大多数人能够意识到之前,人工智能已经占领了日常生活中为数众多的领域。战略游戏或许是最让人熟悉的,无论是20年前广受欢迎的《绝地风暴》,还是长盛不衰的《星际争霸》,计算机对手都懂得寻找玩家防守的薄弱环节。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后又用了几年时间来稳固自己的“宝座”。超级计算机甚至参与电视问答节目,并以绝对优势赢过了最好的人类选手……得益于许许多多“一招鲜”式的人工智能,人类拥有了助理和玩伴,却也同时感受到了某种新的挑战。

这也正是为什么,第一个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聊天软件“尤金·古特曼”的出现,与史蒂芬·霍金对人类更进一步研发人工智能的警告,能够跻身2014年最为引人注目的科技话题之列。

这也是2016年“李世石、AlphaGO人机大战”成为全民热点的原因。在政协工商联界别小组讨论后,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机器绝对能赢,没有任何悬念。”他还强调:“这次人机对战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所有人关心人工智能这个技术。”李彦宏称,他三年前就成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在去年政协全体会发言中讲的也是“中国大脑”,“不停地呼吁大家去重视,是因为确实会对未来社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为什么“人机对战”这一前沿科技话题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快要进入实用阶段了。”李彦宏说,未来5-10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间,过去是学术讨论,今后逐渐进入商用,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语音识别等。

李彦宏说,有些事情人做起来很简单,电脑做起来很难;有些事情电脑做起来很简单,人做起来很难。比如说,开车就是前者。“是很难,不过也非常有信心,以后车不用人开了,对人的生产力解放又是一次大的飞跃。”

李彦宏前瞻布局技术

像很多硅谷技术人员的理想一样,李彦宏的理想是希望靠技术改变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作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

随着移动互联网催生出多个生态系统,互联网世界的技术规则已经改变。李彦宏曾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催生了新的情况,整个移动互联网不再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生态系统了。而人工智能极有可能是下一个改变人类的重要力量。

百度布局人工智能,比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更早也更有气魄。

2013年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自任院长一职,出马招揽硅谷技术专家,如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学教授张潼,异构计算专家、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余凯等专家。并在图像识别、图像搜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义、机器翻译和精准广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014年4月27日,李彦宏首次公开表示:“百度内部有个‘百度大脑’的项目,用技术模拟人脑思维,现在大约已经相当于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李彦宏预计,未来十几二十年,这样的大脑或许比人脑还要聪明。

5月,李彦宏宣布任命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Andrew Ng) 博士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就在同日,百度宣布启用位于加州桑尼维尔的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百度研究院目前包括三大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深度学习实验室(原深度学习研究院)和北京大数据实验室。

吴恩达作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学系教授,讲授机器学习课程。吴恩达创建并领导了谷歌的深度学习团队,在构建超大规模的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成果引人瞩目。吴恩达还是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

智能机器人百度造

当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生物人与智能机器人。因为所有设备都被“人化”了。当然,智能人长相迥异,或是台电脑,或是台冰箱。立足“网器时代”的门口,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李彦宏的大梦想是:所有的智能机器人都是“baidu inside”的产品。

在2014年他就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可以看到有机器人代替酒店的行李员帮你拿行李,很多事情现在就已经可以做。等过5年、10年,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完成。

时间回到2015年10月,在北京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由百度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集成的首款机器人“小度”有幸与国家领导对话了几分钟。

“你为什么叫‘小度’?”在得知取名因为是百度研发、且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后,领导又询问小度“储存了多少句子?”小度回答“好多好多。”

当向小度发问:“你知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有利于改善环境吗?”小度回答“当然啦!”而当被问及“你对北京城市管理有什么建议?”小度风趣地回答“不堵车”……据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度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5年前开始在人工智能上投入的时候,没有想到会造出小度、会在无人车上应用。但是正如很多当年觉得太贵太慢而不可能的事情一样,现在都已经变成了可能。”李彦宏在2015年年底百度无人车完成在北京公路的首测时谈到。

李彦宏对外界这样介绍百度无人车:“无人车上的雷达像人的眼睛,无人车后备箱里的电脑像人的大脑,无人车实际上就是一个带轮子的电脑。”相比于国际同类项目,百度自动驾驶项目起步虽然稍晚,但凭借在LBS、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并在场景感知、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透露,在全国两会前夕,李彦宏亲自试乘体验,“感觉很好。”他当时坐在副驾驶位置,司机位置是宝马公司的工程师。他也坦承,在拥堵路段,他们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了人工干预。他同时自信地表示,从测试情况看,无人驾驶汽车三年内可望投放市场。

人工智能取代人脑?

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带来的工作危机,李彦宏的看法是,所有的简单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将来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未来人工智能应用不仅仅是无人车, 比如现在百度正在推的“自动翻译”, 用到了先进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

但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危机,作为站在业界高处而且多年来挺立潮头的科技精英,李彦宏认为目前部分人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实为过虑。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带来些许意外,但那就像法国人菊诺在1769年制造的第一辆蒸汽汽车,虽然首次试车就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却没有让人类对汽车的研发就此止步不前。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其实也大可不必——当旧的职业和岗位消失的时候,就会有新的岗位,乃至新的职业形态涌现出来。而洞悉这些科技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继而预见它们未来的走向,并提出相应的高质量提案,正是科技界精英参政议政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变得比人类“聪明”,两者“源流”的不同,也会让人工智能有自己的局限性,并需要人类的头脑来补完。还记得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吗?技术实力远远强过地球的外星生命,企图用穷举汉字的方式“写尽天下诗篇”。但即使是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也无法从浩瀚而杂乱无章的“文字堆”当中,把那些佳作或至少是有意义的排列结果挑选出来。

引用《侏罗纪公园》结尾的那句话,对人类与人工智能可能的未来做一个概况吧:“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也许,还应该补上一句,“无论生命是碳基的,还是硅基的。”

猜你喜欢
小度教父李彦宏
智慧机器人
《教父》上映50年:科波拉这部影片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手党为背景,表现的无疑是幻想破灭的70年代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的回归
老妈的“新宠”
苦涩的蛋挞
李彦宏的调侃
百度AI黑科技小度在家智能音箱
李彦宏的AI观
《教父》45年一直被致敬,从未被翻拍
李彦宏冒险之前先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