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老幌里的生意密码

2016-04-14 06:07尹振贤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3期
关键词:幌子关东酒馆

尹振贤

关东,俗称东北,是指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是中国北方一个比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

关东地区何时出现挂幌子习俗已无从可考,但根据文献记载,清代时关东幌子文化已经相当完备,并独具特色。

最具特色的便是实物招幌。顾名思义,就是商家卖什么就挂什么,给予顾客直观的感受。这种方式简单便捷,取材灵活,而且成本低廉,最主要是直观明显,也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招幌模式。

比如卖毡帽。关东地区冬季严寒,大人小孩都要戴毡帽,于是就出现了相关的作坊和店铺。毡帽铺又称帽子屋,幌子是一顶大毡帽,天蓝色,下边悬着各种各样小帽子,小帽子的下端集中在一处,形成一个立着的三角形,底上系着一条红布条,远远一看,新鲜有趣。

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与御寒有关的铺面,招幌更是有趣之极。东北人喜欢住火炕,炕上铺以用高粱篾编的席子。席铺的幌子就是将席子卷起竖在店前,上书以字号。东北地区盛产羊毛,羊毛做成的毡子既可做褥子,又可以做鞋,经营毡子的铺幌是用木板制成,上下边为黄色,中间为绿色,上书店铺字号,下系一块红布。

皮制品耐磨且御寒,因此出现了皮板铺。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皮板铺,幌子是将两块绿黑梯形木板串在一起,挂在店前,表示店内出售各种皮货。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靰鞡草即盛产于北方水边的一种特殊的草类,经处理后,保暖程度不亚于现在的羊绒之类,用这种草做成的鞋叫靰鞡鞋。专门经营靰鞡鞋的店铺,其幌子就是悬挂在店铺门前的若干靰鞡鞋。试想想,一串串形态怪异的草鞋迎风招展,那该是怎样的奇观!

听说过棒槌铺吗?每逢夏季,河沟河岔里簇拥着洗被面的关东妇女,那可是一件盛事。洗被面要经过几道工序,其中之一便是用饭米汤浆洗,浆洗过后用棒槌捶打。适应这种需要,便出现了卖棒槌的店铺,其幌子就是一根悬挂着的木棒槌。

“姑娘叼着个大烟袋”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关东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大姑娘小媳妇围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抽着烟袋拉着家常,那真是最惬意不过的小日子。“敬客,以烟为最”,因此烟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消费品,烟铺的幌子就是一块木板上书写“关东烟”三个字,下系一块红布。烟袋、烟袋杆、烟袋嘴都有专门的店铺经营,其幌子不用说,也是以实物为招牌了。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回、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锡伯、柯尔克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接受幌子文化的时候,亦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幌子。如满族妇女喜欢穿花盆底鞋,底中部用木制成上敞下敛,成倒梯形状的鞋跟,因此就出现了专门经营鞋底的作坊,其幌子就是满族高跟鞋底串联起来的实物幌。

东北民族骁勇强悍,能骑善射,适应马背民族和渔猎生产需要就出现了鞍鞯铺、弓箭铺、皮鞭铺。皮鞭铺的幌子非常有特点,是以实物装饰而成,把十把、二十把鞭子散编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像初升的太阳在放射光芒一样,细看却是一把一把精良的鞭子。鞭子上分段涂上鲜亮的颜色,下面是一捆鞭哨,扭拧在一起,一看便知销售的品种。还有的店挂一匹马的模型,那马在昂首嘶叫,好像被马鞭抽打着的形态。这种幌子,给人一种奇妙的意境,一匹骏马跃在晴空,使人想到“鞭哨风冷柳烟轻,不闻人语闻鞭声”的诗句。

满族妇女喜欢梳翅形头饰,做发型时要用发型网罩,马尾纂铺即是专门出售发型网罩的,其幌子是在一竹弓上悬挂几只发型网罩。

关东老幌中,好多行业因时代变革而淡出“江湖”,酒幌却是沿用最久的了。

“早晨出门夜晚归,飘飘摇摇随风飞。我请大家喝个醉,没人请我喝一杯。”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对,谜底就是酒幌子。

关东地区的大街小巷,最有特色的就是酒馆门前挂幌子。幌子,是酒馆的标识,它好比无声的语言,幌子挂出,表示正在营业,幌子摘下,表示酒馆打烊了。

挂几个幌子,可以区分出酒馆的档次。一个幌子,表示只有大众小吃的一般酒菜,属于低档次小饭馆。两个幌子,表示具有各种酒类和炒菜,烹饪技术较高,酒馆规模也较大,属于中档次餐馆。四个幌子,表示烹饪技术高超,设施豪华,可以包办酒席,举办宴会;能烹制地方风味、南北大菜,属于高档酒馆。

在关东地区,没有挂三个幌子的酒馆,这是有说道的。东北方言中,“一二三”读做“一俩仨”,“仨”与“撒”谐音,这样“三幌”就与“撒谎”谐音,实在是好说不好听。此外,还有一句东北嗑儿叫“一屁三(个)谎”,是说这个人说话太不靠谱,大忽悠。因此民间很忌讳饭馆挂三个幌子。

饭馆的幌子通常为圆筒状,上部点缀纸花,下部点缀垂穂,中间饰以金色福寿图案,用三根绳子吊起。三根吊绳代表麻花,圆筒代表蒸笼,上面装饰大花代表馒头、包子,下面垂穗代表面条,寓意生意长久。

幌子通常有不同颜色,以区分特殊宗教信仰。汉族人开饭馆,幌子的颜色为大红色或粉红色。关于这还有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小吃店,用一只破箩筐挂上面条招揽生意,挺红火的。同行非常嫉恨,趁天黑把一盆猪血泼在他箩筐上,以期吓唬客人,谁知歪打正着,夫妇俩的生意越发红火了。从此,凡汉族人经营的饭馆都挂红色幌子。

清真饭馆挂蓝色幌子,有“清净无染”之意。清真幌子通常有两个垂穂,据说是在唐代,因回鹘人平叛有功,唐王颁布了两道圣旨,号令天下不许侵害清真教徒的产业,所以,清真饭馆幌子加两道垂穂,象征帝王的两道圣旨。佛教的素餐馆,则挂黄色的幌子。

关东老幌是东北民间市井商业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国传统商业广告文化的物质遗存,更是民族民俗艺术的体现。虽然这些有趣的招幌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个性化经营的提倡,新的店铺商业文化能吸取精髓,保留传统招幌中儒雅含蓄的韵味。

猜你喜欢
幌子关东酒馆
关东汉子
略论明清小说中“幌子”与“招牌”的抽象描写
三道河酒馆
关东找工作
略论明清小说中社会广告的具象描写
双生茧
马克·吐温:大错与小错的区别
九月开学小测试等
双生茧
形形色色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