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修娅
导入是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对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它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可谓温故而知新。例如在讲述《马关条约》时,可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南京条约》;讲《辛丑条约》时,可复习《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通过复习,学生可明确各个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以及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又如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提问:“国民党被推翻的标志是什么?蒋介石在中国内地的统治一共多少年?”学生回答后指出:“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蒋介石在中国内地的统治一共22年。”此时继续问:“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设置图像导入法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被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如我在讲述《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在幻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能联系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结合,又能抓住学生心理,达到较好效果。
三、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往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是最迅速而又最快地打动人心的艺术。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大多喜爱唱歌,所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既新颖又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共鸣。如在讲《抗日战争》有关内容时,我播放音乐《保卫黄河》。这首激昂的歌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手段,以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在抗战日益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屈的斗志,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坚持抗战,最终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这种昂扬的激情,一下子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练、生动、优美,学生喜爱。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不但可以巩固复习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如讲述丝绸之路时,先朗诵几首与之有关的不朽诗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简单讲解后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她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又如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时,不妨朗诵毛泽东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在朗诵之余,不但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而且会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所深深感染。
五、视听导入法
历史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从而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就可以从播放电视剧《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然后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入新课的学习。电教情境的导入,作用于学生感官,不仅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六、渗透理论导入法
对于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还不能进行纯粹的历史理论教育,必须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历史理论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将历史理论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渗透到导入方法中去,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引起学生注意。
比如我在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是这样导入的: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大家对秦始皇的评价有两种说法,有的说他是暴君,有的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也就是说,他既有功又有过,上一堂课学了他的很多功和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还有哪些功和过。通过这种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初步明白评价历史人物的最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