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4-14 01:50刘辉
考试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错误数学知识探究

刘辉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实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

1.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1)加深理解,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每当人类遇到他们尚不知道但却需要去理解的事物时,他们倾向于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确定该事物的意义。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将新知识同化、融合,进而纳入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原有知识总是有限的,在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困难,这时就需要认知主体调整认知结构,重新组合新旧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都是在不断增加的,这时学生容易因为原有知识的浅显或者新旧知识的混淆而产生理解错误。如果老师以错误为切入点,有效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辨析,消除概念混淆,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那么错误将成为理解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口,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稳定的知识体系。

(2)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错误引发认知冲突,鼓励学生查找错误原因及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情感导向将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也是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支柱,鼓励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探索创新。

2.通过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常采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问题,明确要研究的课题;(2)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3)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验证假设和猜想;(4)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设想,使之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新的正确理论。科学探究是运用一定的思维程序进行知识的探索,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共性,即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都要经历实验、操作、观察、对比、概括、推理等活动。例如,学生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从问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大小”出发,提出猜想“三角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已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程序。

3.教师要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而从生活现象中抽取出数学知识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从中感悟出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该说这样的活动是现实的、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代数《不等式和它的性质》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利用课件演示秦皇岛地区某一天的天气情况“今天的气温是0°~8°”,然后教师提出:“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把今天的气温设为x,用数学式子表示你所理解的意思,应该怎样表示?学生通过思考和同伴的启发能够很快运用不等式表示出x≥0,x≤8。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这样借助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引出抽象的数学问题,使问题更易理解,自然贴切,学生的记忆深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引发兴趣,强化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兴趣发展为主线的。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的枯燥教学模式,不但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会妨碍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开发。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是其主动创新的关键。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内涵并结合丰富的直观的教学形式,以创造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先给学生设疑:能不能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推导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目的在于,以新颖的教学形式、直观的操作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操作中生趣,在趣味中长智,在思考中创新。同时,又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果,学生通过讨论,用准备好的圆形去分割、去试拼,先后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并自己分析出图形变化前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图形间相互变化所吸引,始终处于兴趣盎然、兴奋不已的状态,创新意识得以进一步强化,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进一步表现。

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习惯上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正如日本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学生初中或高中所学到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数学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的高低,因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意识、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这种子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蕴藏着无尽的力量,它会在合适的时候生根、发芽、结果。

猜你喜欢
错误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在错误中成长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