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互动协同及其语境创设

2016-04-14 18:48邱玉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外语教学外语

邱玉冰

(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协同及其语境创设

邱玉冰

(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课堂有效教学已成为外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语言教学离不开互动,互动与协同又密不可分。语言形式与语境交互,如主题发言及同学问答、讨论并分享、读写结合等形式,能促进协同效应,有效地激活英语语言结构的使用,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互动;协同;语境创设;英语教学

外语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但如何有效学习外语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年来,课堂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逐步从引进外国理论发展到以自身实践探究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和路径[1,2]。我国英语语言学家王初明[3]提出了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强调外语学习过程中相关变量之间的关联与整合,认为不同的情境相伴是语言结构抽象化的重要促变因素;语言能否学好,不仅在于语言本身的操练是否熟练,还决定于伴随语言学习的语境是否有助于启动语言的后续使用。探讨英语教学中如何在课堂内外创设不同的学习语境,促进协同效应,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是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关于互动与协同

课堂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各个方面。课堂互动能保证学习者有机会参与信息交流,是培养二语能力的有效方式。在互动的过程中,参与者通过协调、配合,可以构建相互趋同的情境模式,从而理解对方话语,促进话语理解。

Atkinson etal[4]等学者指出,学习就是学习者与社会认知环境不断协同的过程,学习者将这种学习体验融入到自己的学习模式、策略等知识结构中;协同是第二语言能力被习得的关键。这就意味着外语教学离不开互动和协同。在语言教学中灵活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协同,可以补充和强化语言输入,提高学习效果。学者张德禄和王璐[5]就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多模态话语模态之间的相互协同,有利于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王初明[6]在“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一文中指出,对话可能是协同效应最为显著的互动方式,因为对话的过程涉及听和说,听者要在对方说的基础上做判断,说就是在听的基础上做反应。会话就是在协同情境模式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其过程由协同驱动。可以说,有效的外语教学离不开互动,多模态的教学能创造协同的语言环境,互动与协同密不可分。

2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互动语境以促进协同效应

根据互动和协同的外语学习理论,我们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合适的互动语境,以促进协同效应,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2.1 通过主题发言和问答进行互动以促进协同

如果说对话是协同效应最为显著的互动方式,那么,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合理安排互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对话互动的时间。对话互动既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例如,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提前安排好学生准备好5分钟的主题发言,在课上一个学生进行完主题发言后,其他同学针对该学生所讲的相关内容随意发问,主题发言的必须回答所有问题,这样的问答对话进行8到10分钟,教师最后才点评。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反馈来说,这样的课堂活动很受学生喜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因为问答环节是没法提前准备的,只能凭实力说话。同学们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有易有难,有风趣幽默的,或令人尴尬窘迫的,也偶有不知所云的。在这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听清楚才可能回答好,而要使别人听懂自己就必须表达清楚,因此听与说都是在说话双方协同情境模式的过程中进行的。在这互动的过程中,全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努力说清楚和听明白,这就产生了协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被激活了,语言能力受到了考验。通过学生的会话,教师又能从中观察并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语音、语法或词汇问题,有利于针对性教学。

2.2 通过问题、讨论、分享进行互动以促进协同

互动与阅读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语境的创设,促进协同效应。教师可以把课文的内容作为契点,合理设计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的课文AfterTwentyYears(《二十年后》)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之一,为帮助学生了解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熟悉并深刻体会《二十年后》的内容,教师至少可以设计以下一些教学活动:一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欧·亨利的生平和作品,课前阅读欧·亨利短篇小说原文至少1篇,然后在课堂上先小组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讲述故事的梗概和阅读心得,最后教师抽取部分学生在班上分享。二是在深入学习《二十年后》这个故事前,可让学生聆听英文歌曲“Whatever Will Be, Will Be”,抛出一些问题让其讨论,如“在人生中二十年意味着什么?”,“二十年后你将会有怎样的生活?”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在这又听又说的互动过程中,协同也产生了效应。三是在完成课文学习后,让几个学生把《二十年后》简单改编成舞台剧,在课堂上表演。这样,通过课外阅读、课堂对话、讨论、表演等互动方式,学生不但对欧·亨利这位作家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必然更深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3 通过读与写结合进行互动以提高协同效应

语言学习者是集学习变量于一身的整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协同就能产生最佳学习效应。为了让学习者全方位投入学习,我们可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加大互动的力度,提高协同效应。

一是读后续写。我国一些学者曾探讨过读后续写促学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7][8]。我们认为,读后续写的过程就是“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也是互动和协同并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完一篇故事或有一定情节的作品后,要求学生接着读物的情节续写,补全故事或拓展故事情节。这就意味着,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情境模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充分调动所学的语言知识结构,才有话可写并言之有理。

二是写梗概。写课文梗概也是一种提高协同效应的好方式。要写好课文梗概就必须先内化输入的语言知识才能有合理的输出,阅读并理解课文才能保证语言的输入。根据课文内容长短不同,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梗概字数要求,有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有时布置课后完成,有时在课堂上以口语的形式抽查等。

三是仿写。仿写就是教师根据课文的体裁和主题,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文任务。例如,根据《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的课文OnBuyingBooks(《关于买书》),教师可以设计“On Buying Books Online”或“On Reading”等相类似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而整理和内化输入的信息,通过写作来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

无论哪种形式的写,都迫使学生理解读物内容并通过写的方式进行协同。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提高了协同效应,提高了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得到了催化和启动,协同产生了语言学习效应。“如同对话中的说与听结合能够强化协同效应一样,读后续写有助于强化读者与读物的互动,强化读者和读物情节之间的协同,强化习作语言与读物语言的协同”[6]。

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只有通过互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有互动就必须有语境,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合适的互动语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协同,在互动协同中训练听说能力,让听与说、读与写、学与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3 结语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6]最早提出了互动与语言学习的关系,认为人的大脑具有天生的关联能力,新学到的语言结构会融入到语言动态系统中,与其他变量交互关联并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所学语言结构的使用。Eskildsen[9]的实验也证明了情境语境能激活外语结构的使用,在课堂互动中用过的一些英语表达一旦与语境发生关联,就会相互启动,即便时隔数月,也能在相同语境下被激活。这说明了互动有利于语言形式与语境的交互,从而促进语言形式的后续提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合适的互动语境,促进互动协同,将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互动协同研究为促进外语教学开启了一个新视角。但目前关于互动协同的教学实验和实证研究还在起始阶段,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深入。

[1] 束定芳.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5-8.

[2] 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540-549.

[3] 王初明.学相伴 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5):53-59.

[4] Atkinson D, Nishino T, Churchill E,et al. Alignment and interaction in 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7(91):169-177.

[5] 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97-102.

[6]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7-299.

[7] 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2-7.

[8] 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501-512.

[9] Eskildsen S W. Constructing another language-usage-based linguistic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 , 2008(3): 335-357

(责任校对 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1.036

20160521

邱玉冰(1966- ),女,广东郁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H319.3

A

1674-5884(2016)11-0114-03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外语教学外语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