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问题的启示

2016-04-14 12:17贾鹏敏
大众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资源

贾鹏敏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0)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问题的启示

贾鹏敏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0)

邓小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问题却始终贯穿在邓小平的讲话中。邓小平很早就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付出污染环境的惨痛代价,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处理好经济、生态环境、人口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明确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而总结其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理论发展,邓小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今后环境生态的保护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态文明;污染环境;长远利益;启示意义

1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1.1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

儒家代表孔子提倡天命论,天命即自然规律,主张人类要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并且掌握自然规律。道家主张人与自然是属于一体的,二者不可分割、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必须要爱护自然,不能只以人的利益出发。

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能够等同于就一定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认为,大自然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要任由其发展,我们不应该干涉更不能破坏,这一说法其实是片面的,我们不应该破坏大自然的发展这一说法是完全正确的,而任由大自然发展却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在保护大自然的基础上,利用开发大自然中的资源以造福人类。

1.2 现代西方生态思想

现代西方生态思想主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是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举例说明,二战后,各个国家都在忙于战后重建,将经济的发展视为最为迫切需要建设的问题。由此,西方学者便开始反思生态环境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学者开始对人类中心论以及科技至上等观点进行了批判,比如,资本主义只顾经济利益的获取,大量搞生产、消耗资源,产生大量的耗费物,只追求经济的发展,却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面对这一现状,当时的罗马学者作了名为《生长的极限》的报告,研究了人口、农业、环境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粮食、资源等数量是有限的,地球也会因为其增长的限量性变的有限。此报告掀起了学术界的热议,并且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共识,进而增强了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1.3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领域中,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这样生态文明观中的核心部分。早在那个时代,马克思就已经看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应该和谐共存、和谐相处的内在联系,自然构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和基础,缺少自然性的人的本质属性是不存在的,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因为人与自然发展到那一阶段,往往决定当时社会发挥状况如何。

举例说明,实质上,资本主义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没多大关系,而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因为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将注意力转移在如何创

造利润上,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本主义的这种生产方式造成了很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4 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毛泽东有关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是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自然对人类的生存发挥在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自然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到他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他认为环境和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旦枯竭,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以保证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面对混乱的社会局面,就提倡要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社会局面就必须要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当时,毛泽东将铺张浪费视为犯罪,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毛泽东开展了增产增收的运动,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节省资本,他深刻的认识到,要使中国改变穷苦的落后局面,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精神,这一方针在实施后,便有了明显的成效。由此可见,这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环境保护思想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环境问题保护十分重视,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时,邓小平十分强调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要使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因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暂时的,是不可取的。随着生产力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最终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这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上升到了更深的层次。

2.2 资源合理利用思想

资源问题是关乎生态环境的大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自然资源与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长期面临人口多、耕地少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威胁,这些又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多固然劳动了也多,但是消耗的资源你将会更多,所以,一定要处理好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因此,邓小平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2.3 生态农业思想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邓小平对农业的发展问题也十分的重视,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思想,首先,要尊循农业的生产规律,严格按照农业生产时间,把握好每个季节的粮食生产,这样才能使得粮食的供应得到保障。其次,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把农业经济搞上去,邓小平认为要发展农业,就必须依靠科技,由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农业发展模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后,要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尊重农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权力给农民,让他们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如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增加农民的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2.4 生态法治思想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承受着巨大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压力,不仅要引导人们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邓小平还十分重视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立法制度,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见,加强各个方面的立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此外,加强人口立法也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制度,在邓小平等党中央领导的不懈坚持下,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倡优生、优育、优教,将人才资源发挥到最大优势。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3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发展

3.1 江泽民对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结合国外的生态思潮,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基础上,继承了邓小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并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生态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际战略地位。

邓小平虽然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但对事物的认识必须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却没有将其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地位。江泽民严重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是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将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其次,主张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统一以促进可持续。

我国人口基数虽大,却还在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难题。江泽民认为,要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地位,实现其协调统一,进而实现人口状况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资源的局限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为此,他还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耕地,保护农田;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

3.2 胡锦涛对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胡锦涛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基本社会管理原则:生态-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将可持续发展上升到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

兼顾”。首先,科学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其次,“以人为本”体现了人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会为物的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繁重浩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大众协力合作,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政治理念的转变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生态环境。

其次,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改变旧的传统模式,遵循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对资源的再利用,以真正达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循环经济的特征即高利用、低污染,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是在遵循生态系统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整个社会由物质增长转变为全面增长,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发展。

4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问题的启示

4.1 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保护意识即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具体来讲,就是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关系的生态学观念以及常识。

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对整个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加强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媒体、广播、报刊等的宣传作用,让民众了解自身肩负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更有监督他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只有靠全民生态观念的支撑,才能将生态保护环境进行到底,改善恶化了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另外,要建立全国环保组织的舆论监督下,更好的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开展节能低碳行动,鼓励企业、个人节能减排,使用节能产品,倡导节约、文明、绿色的低碳消费理念。

4.2 大力发展科技文明

科学技术本身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不合理运用才导致生态危机的发生,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治理环境问题,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使得再生能源不断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他指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要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来完成;江泽民也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十分重视,他指出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方面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重蹈覆辙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胡锦涛也强调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治理污染的新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4.3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环境问题

全球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紧密整体,所以环境保护绝非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地球上每个国家都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维护生存的领域。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是全球废弃物排放量最大最严重的国家,同时也是耗能最多的国家,并且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将不少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可见,发达国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国,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好示范作用,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制定具体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如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措施来改善环境的现状,提高环境的质量。

4.4 制定生态法律政策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离不开全民的道德自觉,更需要相关法律政策提供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生态法律制度指的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体现为法律的生态制度。

为此,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为防止污染公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法律。其内容包括了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国务院相关环境保护部门还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积极支持利用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鼓励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国家在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保护,对于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2014年全国人大通过《环保法修订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法案,明确了14种“严重环境污染”的入刑标准,面对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出动执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侦拘留。但同时也对守法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奖励,赏罚分明。

[1] 李嫄.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5.

[2] 李彩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3] 张炜.邓小平生态思想探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4] 王海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5] 潘荔.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6] 伍丹.邓小平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Deng xiao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enlightenment to ecological problems

Deng xiao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the ecological problem has been through in deng xiaoping's speech. Deng xiaoping have long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problems that human beings canno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the painful price, to focus on long-term interests, handle the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clear the sourc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summarizes its main content,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deng xiao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ng-term interest; significance of enlightenment

G641

A

1008-1151(2016)10-0107-03

2016-09-12

贾鹏敏(1990-),女,山西忻州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资源
环境保护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