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佳
(广西群众艺术馆,广西 南宁 530023)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与《孙子兵法》
韦 佳
(广西群众艺术馆,广西 南宁 530023)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孙子兵法
垓下上空,战云密布,战前的空气是那样压抑。楚、汉两军的战地都酝酿着一场大战的到来,杀戮的血腥已暗中涌动,汉军这边列营以待,军威严整而刘邦的心头,充满阴森的肃杀之机,并已在运筹帷幄,下了决胜千里,夺取江山的决心——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两首琵琶古曲描写的战前情景与心态皆用同音反复的短节奏加快、加强,很明显使人感到在此情此景人心同样地急切、紧张、焦虑……然而楚军鼓声低沉,比汉军低了十一度,沉郁的鼓声是否已暗示出失败的命运终要来临。
接下来两曲均有放炮、升帐、点将、排阵等描述,音乐技法基本相同,都显得庄严,平稳大气。只是在接战前刘邦多了三段“埋伏”,以“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为重点,用象征脚步声的节奏组成,由慢而快,再由慢而快,再慢再快的演奏,就像军队的脚步和多变的队形,让人听出隐隐的、又急急地埋伏起来,把楚军包围起来。
进入接战,马蹄急奔、战鼓齐鸣、号角阵阵,从小战到大战到酣战,乐曲奔腾着、撞击着,描绘出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
两首乐曲均用飞快的短音,同音反复描绘着战争的激烈场面,让人耳不暇接,战争进入胶着状态,难分难解。刘邦原来不敌项羽,险些败北,不觉心乱如麻,然而他利用了楚人思乡厌战的心理,用他十面埋伏的大军,唱起了楚歌,从心理上击溃了项羽的楚军。在《十面埋伏》这首乐曲中,并没有出现楚歌的段落,只是用慢起渐快再渐慢又转渐快的节奏,反反复复、起起伏伏地描写刘邦紊乱的心情,直至一举夺得奏凯。
楚歌倒是在《霸王卸甲》中出现了,在一段紧张的描绘战争的同音十六分音符的反复后:
然后楚歌慢板起,用长轮奏出:
连续的长音,连续的四分附点音符缠绵忧伤,充满了思念之情,怎不令久战沙场的楚军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愁肠百结,因而军心涣散。
至此一场大杀戮终于结束。
刘邦以他的足智多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项羽虽然失去了天下,音乐却不表现他的毁灭而是表现失败换来众军归里的平静,安乐一段平稳的旋律线,呈现出众军从此别了战争,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轻松平和。
这里两首乐曲,同样是描写战争,然而一开始《十面埋伏》用的是徵音重复(5.)而《霸王卸甲》用的是羽音重复(6.),无论古今中外的乐论里“6.”音的调式音阶都多少带有黯然神伤的色彩,而“5.”在中国调式中则表现得硬朗,就是在西方大调式中“5.”作为属音,进行到“1”主音时有很强的终结感(也就是肯定感)因此强而明朗。常用作坚定、向前的信号。如《国歌》和《国际歌》《马赛曲》等。
《十面埋伏》的结束正好是这里显示出了胜利的光辉感,而《霸王卸甲》开始就在“羽”音上徘徊,是否音乐已经暗示出其悲剧的命运?结束虽然不在“羽”上,但这里也不描写战败的暗淡,而是描写结束战争士兵归家的轻松,所以以“商”音结束。
这样的解读也许牵强,但音乐中各种巧合的规律难免使人有这样的联想。实在是上天给人类的音乐符号太神奇了,许多特定俗成的音符解释,往往都与乐曲或曲作者的心声暗合。使许多乐曲虽不在同时代同地点产生,却又都不约而同地用同一种进行来表现同一情绪。让人不由得想到音乐或者命运有着某些契合的符号,在某些时候能够暗示某种命运状态也未可知。当然这些都有待科学的探索,目前我们只是姑妄论之。
垓下大战,楚汉之争的胜败不但在乐曲中呈现出其必然性,其实在哲理上、兵法上也可看出其胜败之端倪。
人类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中有曰:国之大事、生死之道、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这就是说,要想战争取胜,首先要合乎道,所谓得道多助。合乎道(政治目的正确)的正义之战,则军、民目标一致,意志统一,士兵与民众都肯同生死,不怕牺牲与敌决战,所以能克敌制胜,否则相反。
项羽初在巨鹿领楚军与秦作战,因当时秦政治残暴腐败,民众痛恨之,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因而项羽与秦军作战深得民心。楚军士卒个个英勇顽强,项羽又用破釜沉舟之兵法,以示军队必死的军心来与秦军决战,置死地而后生,因而楚军大胜。巨鹿一战奠定了项羽盖世英雄的威名,其勇猛威震中原一时。
但项羽生性鲁莽粗暴,不能善待将士,不能听纳忠言,自以为是,在胜利面前更是气焰嚣张,自傲轻敌。而刘邦善用心计,屡次奉承谄媚之词及假意承诺骗取项羽信任,在鸿门宴中,项羽就自信轻敌,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不听项庄等人的劝阻,放走劲敌刘邦(沛公)。刘邦得计后处心积虑,加强自己的实力。终于在垓下大战中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战胜项羽。
《孙子兵法》又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气,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刘邦的四面楚歌,正是抓住了项羽为人已不得人心,且将士久战而怠惰,人心思归的状态,打了个漂亮的心理战,用楚歌拢其军心,乱其阵脚,从而取得全面的胜利。
时至今日,战争已进入核武器时代,一颗核弹就能消灭千里之外的敌人,现代战争中武器与人,到底孰轻孰重?心理战还有作用吗?伟人毛泽东说过:“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此话还有道理吗?想想还是有道理,核弹能打千里之外,而身边呢?敌人就在你身边,你根本分不出人群之中谁是敌,谁是己。如现代的恐怖分子的活动,核武器的作用何在?人的作用还是重要的,既然人重要,那么心理战还是有用的,要用的。
回头再来谈音乐,《十面埋伏》及《霸王卸甲》可说是中华音乐的鸿篇巨制,没有大的交响,一把琵琶能奏出千军万马。如此浩大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人物的感情,心理动态的描绘,又如此直击人心,让听者无不为之震撼和感动。此等成就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是极大贡献,让人不得不顶礼膜拜。
"The ambush", "disarmouring" and the "art of war"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ambush" and "disarmouring" from the angle of music, then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 ambush" and "disarmouring" form the "art of war".
ambush; disarmouring; art of war
J05
A
1008-1151(2016)10-0124-02
2016-09-13
韦佳,供职于广西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