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书画频道江苏中心 黄 强
夏季的凉爽
央视书画频道江苏中心 黄 强
导读:夏季炎热,服饰趋向清凉,内衣外穿应运而生,成为时尚。在古代,裲裆、反闭、凉衣、明衣让古代穿着者在闷热的夏日里享受到凉爽的感觉。
夏季正是爱美女子展露肌肤,凸显性感身材的绝佳时机,她们如何能够浪费这大好时机!六朝时期的江南,就已经流行体现夏季凉爽的内衣服饰。
当时流行的内衣服饰叫裲裆,《宋书》记载:山阴令谢沈经常穿着青衲裲裆衫,名士沈攸之也曾穿裲裆。裲裆的样式也出现在妇女衣着中,其形制类似今日的背心,分前后两片,分别遮掩前胸与后背。古代女性穿交领或直领上衣时,领口敞开,颈部裸露面积较多,其低开口领已经袒露了胸部。鉴于会出现春光泄露的状况,女性多贴身穿一件裲裆,不仅保暖而且蔽胸。裲裆在南朝女性服饰中是比较普遍的内衣,贴身而穿,下摆掖在裙内。其形制发展延续到后世,明清时期演变成女性专用的内衣抹胸。
当时还出现过一种类似裲裆的内衣,形制为方形,使用时,遮挡在胸前,正看与裲裆无区别,只是裲裆有前后两片,一片在胸前,一片在后背。而这种内衣有前片而无后片,因此被戏称为“假裆”,意思是假的裲裆。
还有另一种称为“反闭”的内衣。《释名·释衣服》解释说,“反闭,儒之小者,欲向著之,领含于项,反于背后闭其襟也。”也就是说,反闭的形制是前后两片缝缀,于后背开对襟,穿着时在背后纽结,“反闭”名称由此而来;而裲裆虽然也是前后两片,但是前后分制,以带襻相联。
除了反闭内衣,六朝时期的内衣还有抱腰、犊鼻裈、凉衣等形制。《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了竹林七贤之一阮咸晒犊鼻裈的故事。“俗以七夕晒衣,阮咸以长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民俗七夕晒衣,阮咸以长竹竿悬挂犊鼻短裤,反传统而行之。
《世说新语·简傲》还记载了另一种贴身所穿的内衣——凉衣。何为凉衣?顾名思义,凉衣穿在身上有凉爽的感觉。笔者推测凉衣是一种面料透气、容易散发身体热量的衣服,大概类似近代香云纱一类的面料。
在当时还诞生了类似今天浴衣的内衣——明衣。明衣是古代一种贴身的单衫,它的作用就是浴后所穿,其功能属于浴衣一类。对于明衣,南朝皇侃疏有云:“谓斋浴时所著之衣也。浴竟身未燥,未堪着好衣,又不可露肉,故用不为衣,如衫而长身也,着之以待身燥。”就是说洗澡以后,身体上的水印还没有完全干燥,不能穿换洗好的衣服,但是赤身露体也不雅观,这时披上明衣(浴衣),以待浴后身体上的水干了。确实说的有理,符合科学道理,也很注意文明细节。不像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白眼看人,赤身露体见客,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规范。放荡怪诞的所谓名士风度,其实不是风度,而是陋习,有失风雅,有伤风化。
老祖宗的服饰一款款被发掘出来,并不是时空在穿越,而是我们今天有概念的服饰品种,很多在千年以前就有了。